钢琴家 罗维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文
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今年,本报将这一主题的视角从文学社科领域转投向艺术领域,从舞台上寻找到两位阅读的“受益人”——青年钢琴家罗维、舞蹈家张娅姝,让她们来讲述各自与书的故事。人们千姿百态的阅读行为,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在此希望通过两位年轻有为、在各自领域自信闪耀的女性艺术家的讲述,为读者的阅读开辟一隅新天地。
●青年钢琴家罗维:文字与音符的共鸣带给人长久的愉悦
作为从深圳走向世界舞台的优秀青年钢琴家,13岁圆梦柯蒂斯音乐学院,18岁成为环球唱片公司签约艺术家,19岁发行第一张专辑……如今不过23岁的罗维,正迅速成长为世界古典乐界一颗闪耀的新星。
“她的音乐比她的年龄至少成熟20年。”曾有国外乐评人这样形容罗维的演奏风格。不仅如此,与罗维接触过的人,都会从她谈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艺术事业的规划时透露出的那股坚定与自信,感受到她那份超乎年龄的成熟气质。
成熟,是这位年轻女孩的一大标识。这一点,从她的阅读选择中也有所体现。罗维告诉记者,她最近在重读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高峰体验》。“在他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顶层,也就是通往自我实现的道路上,他总结了一种有可能少次或多次的极致而特殊的感受和状态,虽然短暂,但它发自内心深处,比如说在艰辛努力数年后终于站上领奖台时的喜悦。”通过她的讲述不难发现,作为一名向内探索、向外生发,在必要时迅速调动出自己理想状态的钢琴家,罗维期待从书中找到些什么。
“书籍一直给我带来很多灵感与安慰,并且有很多好书值得反复去阅读,正如这本《高峰体验》。几年前,我第一次阅读它后所受到的震撼与恍然大悟,让我意识到书中提到的这种超然的专注与忘我状态,其实是可以有意去培养与训练的,所以我在音乐会准备时就不断刻意提醒自己练习这种状态。”罗维说。
2020年10月末,罗维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尽管她曾多次演出这首曲目,但那次演奏经历仍给予了她极其难忘的演出经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演出过程中有多次令我觉得出乎意料的深刻感受,也就是马斯洛所提到的‘忘我的、超越时间的、深刻的体验’。”当阅读中获得的观点在艺术实践中得到印证与共鸣之时,会带给人长久的振奋与愉悦。这一点,罗维以亲身经历进行了验证。
罗维喜欢在睡前读书,在巡演途中、机场候机或飞行中,她也会带着书阅读,心情不太愉快的时候也会拿起书,读到特别有感触的地方会用手机备忘录写下来。
“当有特别的灵感到访时,我会选择用诗歌表达,或者是文章的形式记录下来。诗歌的韵律、抑扬顿挫和节奏其实和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我会用诗歌来描述我自己所演奏的音乐带给我的特殊感受,或者是我对某些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思考。这次和纽约艺术空间合作的现代艺术沉浸展就是基于我之前发表的诗歌意象和思想发展而来,并融合了更多的艺术形式去呈现它们。”
采访最后,罗维向读者们推荐了博尔赫斯小说集《虚构集》。“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简短的文章合集。其漫无边际的想像力与神秘性,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信仰与时间的哲学性质的思考,将带给我们无尽的回味与成长。”
《初雪夜》节选
罗维/诗
我是一片缓缓飘起的羽毛
洁白得失色
假装成一朵无辜的雪花
随⻛起舞在这初雪的夜
落在了你透着暖色的
百叶窗前
朝着雪花飘落的方向
你正闭着眼
是在许愿吗?
今夜无眠 久倚窗前
凝视着片片银杏叶从天而降
那一只金色的蝴蝶
翅膀闪着光的粉末
轻薄易碎
那是你吗?
今夜
我是无声 你是无色
(“爱在”组诗 (组诗三首),刊登在三联“爱乐”杂志2月刊。)
舞蹈家 张娅姝
●舞蹈家张娅姝:在阅读中获得更丰富的生命体验
身为国家一级演员、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张娅姝近些年总在不断创新舞蹈的表达方式,甚至是突破形式的边界。但回到家中,她总要用床头安放的书籍,将内心拽回文学的原乡,因为那些书中涌动的生命体验,能给予她更多力量,与纷扰的心绪和解。
“最近在翻的这两本,一本是关于戏剧表演的《心灵的杂技》,讲的是戏剧不同派别的表演观念和训练方式;一本是辛波斯卡的诗集《万物静默如谜》,这本诗集反复读了有一年多了。”
“我比较喜欢读‘有人味儿’的书,比如《霍乱时期的爱情》。记得快要读到结尾的地方,我打开了一首非常符合情节的音乐,伴着音乐读到最后失声痛哭。你知道吗,这个时候,我觉得在心里已经为他跳了一支独舞了。”
画面感,是张娅姝在投入一次阅读时在脑海中乐于建构的。“阅读与艺术创作是共通的,我在创作或演绎某一个作品时,脑海中闪过的书中的那些片段,都会丰富我的呈现。”
在张娅姝看来,充满“人味儿”的书写,源于对人性的透彻体悟。“这会吸引我主动与作者、与书中人调成一个频道,去经历他们的经历,如同也和他们过完了一生。这是非常有利于我创作的。这也是我喜欢女诗人辛波斯卡的原因。”张娅姝表示,在书中尝试感受更多的生命可能,这对于艺术工作而言是十分宝贵的体验。“舞蹈表演和创作,需要非常多的信息量、情感、体验,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完全获取的。”
近年间,无论是在个人舞蹈剧场《2月3日·晴》中探索自我、女性意识和舞蹈艺术的真谛,还是化作舞剧《大饭店》《红楼梦》的剧中人,又或者干脆跃入水中、冰下唯美地翻转腾挪,张娅姝始终在强调自己对生命宽度的拓展向往,而阅读则是她在舞台之外对生命体验的又一重探索——“读书和跳舞一样,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沉浸其中,体验另一重人生。”
“文学阅读的魅力是伴随整个成长过程的,在不同的年龄读同一本书,感受自己的变化,是很神奇的过程。以前年轻一些的时候,每读完一本书会有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成就感,现在读书对我而言,是一个产生内啡肽的过程。又像是安慰,又像是和解,与身边发生的事,与自己的情绪。”
采访中,张娅姝向女性读者们推荐了她在手边反复阅读的辛波斯卡诗集《万物静默如谜》,“她的诗不飘渺,实实地夯在地上,实实地夯在心里,我们能从中找到力量、找到共鸣。”
(原标题:丰盈生命 滋养心灵——两位女性艺术家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