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澄
在不久前的国家大剧院“中国交响乐之春”——“大潮之上”张艺与浙江交响乐团音乐会上,一曲唢呐协奏曲《麒麟颂》(孔志轩曲)格外引人注目。年轻靓丽、一袭红裙的90后唢呐演奏家刘雯雯,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朴实纯正的鲁西南风格,与张艺执棒的交响乐团宏大的音响融为一体,唢呐时而长线条地一路欢歌,时而又模仿着山东地方戏曲的唱腔,幽默乡趣、韵味十足。刘雯雯血液中流淌着传统民间音乐的韵律,超高难度的技巧时时令人为之赞叹、击掌叫绝。打开节目单你会惊讶地发现,她竟然还是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在读)。
不同于绝大多数音乐学院民族乐器学生的学习经历,刘雯雯不仅自幼学习唢呐,拥有一身扎实的童子功,还是母亲家族中唢呐演奏的第十三代传人,其家族演奏唢呐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在母亲眼里,女儿从出生起就带着传承唢呐的使命。
排斥
童年刘雯雯
刘雯雯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唢呐之家,父亲刘宝斌自幼师承其父刘金河,是“小铜唢呐”第七代传人。而出身唢呐世家的母亲刘红梅,更是在唢呐吹奏清一色都是男子的时代,凭借一手“咔戏”绝活闻名遐迩。
“我爸爸是山东人,妈妈是江苏人,当年他们两个各自的剧团在上海演出,因此相识。又因为有共同的老师——唢呐大师任同祥为他俩做媒而成为了一家人。”刘雯雯说,父母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穷孩子,虽然有一身的真本事,但那时候太穷了,只能去拼命演出挣钱养家糊口,没有机会进音乐学院深造,“记得唢呐演奏家侯艳秋上世纪90年代很火,每当看到她在电视上演奏,母亲就会流泪,非常羡慕别人可以登上这么高雅的舞台,而自己却只能在乡下演出。”正是因为这份遗憾,他们对自己的女儿寄托了几乎全部的希望。“在我爸妈的眼里,我的身上担负着四百年家族手艺传承的使命,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为我规划好了明确的人生路线,‘你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吹唢呐。’”刘雯雯的人生就这样与唢呐“捆绑”在了一起。
唢呐就是刘雯雯的胎教音乐,刘雯雯母亲直到怀胎七月还上台演出。出生后,她跟着父母到处演出,耳濡目染的除了唢呐,还接触到非常多的中国戏曲、民间音乐。但对她来说,那些东西都土得掉渣,她一点儿都不喜欢。4岁多时,父母要求她学吹唢呐。她非常排斥,觉得女孩子吹唢呐就像耍大刀一样,“吵吵闹闹的,不喜欢。”那时她最喜欢的是跳舞和弹钢琴。
而最终接受唢呐,是因为任同祥。“我特别崇拜任爷爷。那天任爷爷来到我家跟我聊天,问我要不要学吹唢呐,我说不要学。他就掏出一把亲手制作好的小唢呐送给我,‘你来学它好不好?’”任爷爷的话比父母管用得多,刘雯雯说了声“好的,爷爷”,从此就开始学吹唢呐,“可我还是不喜欢。”
从5岁直到中考,每天早晨4点半,刘雯雯就被妈妈叫起床,眼睛还没睁开就被“拎”到附近的植物园练习唢呐。“我妈就是个‘女魔头’,夏天在植物园里没多一会儿我身上就都是蚊虫叮咬的包。我一边吹唢呐,一边看着手上的包变大,一边哭。我妈说,‘哭什么哭,等吹完了再哭!’她盯得特别紧,任何事情逃不过她的眼睛,偷个懒就更别想了。”尽管不情愿,但刘雯雯从不敢反抗妈妈,也因此进步飞快,小学入学时已经能够吹一些简单的小独奏曲了。但上台表演她特别不情愿,“因为我打心眼儿里就不喜欢这件乐器。”
8岁那年,像很多琴童一样,刘雯雯也在妈妈的陪伴下开始了到上海和北京找名师上课的琴童生活。她还记得从山东坐夜车到北京时还是后半夜,没处可去,妈妈就抱着她坐在长安街的地下通道里让她睡觉。等老师一发短信过来,两个人再赶紧出发去老师家上课。
从最初对唢呐的排斥,到逐渐接受,再到每天系统化地训练,唢呐慢慢成为刘雯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开始学会欣赏自己的演奏,并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每次在舞台上的演奏也从紧张变为享受,台下观众的掌声让她从中感受到了大家对她的肯定与赞赏,唢呐与她已经融为一体,她开始体会到身负家族传承的使命感。
托付
刘雯雯最终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跟随唢呐大师刘英学习。这依然跟她的任爷爷有关。“刘英老师也是任爷爷的学生,毕业后就留在上音任教。小时候爸妈给我买了所有刘英老师的磁带,不管吃饭、睡觉都在放他的音乐。我心里想着有一天一定要去跟他学,刘英老师就像神一样地活在我的童年中。”
任同祥曾向刘英介绍,“我老家有个小孙女,现在还小,以后她会来找你学,你一定要多关照一下。”但没过多久,任同祥就去世了。直到刘雯雯十四五岁时,通过任同祥儿子的引荐,终于见到了刘英。“老师看见我,忽然就想起任爷爷说过的话了,‘你终于来了!为什么不早点来?’”虽然从小学习吹唢呐,但见到多年来一直崇拜的偶像,刘雯雯还是紧张得浑身发抖脑袋发蒙,但吹得还算不错。两首曲子之后,刘英问刘雯雯的父母家里的经济条件如何。妈妈表示家庭条件一般,但为了孩子不惜砸锅卖铁。刘英说:“我觉得这个孩子有潜力,能够培养出来。如果你们经济紧张,她的学费我来出。”
“妈妈当场就哭了。”刘雯雯从那时起就跟随刘英学习,多的时候每个月跑三趟,终于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上音。
精进
一个人来到上海学习生活,刘雯雯很不适应,跟老师的沟通变少了,学业也不够专注,“我那时整个人都快要自闭了,也不练琴,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真正改变刘雯雯状态让她发生质变的,是参加2011年国际第二届中国器乐大赛,“刘英老师一把把我推出去,‘你去参加这个比赛’。”开始准备比赛曲目时,刘雯雯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光是心理上,专业技术上也已经不占优势,“如果不能拼了命地搏一次,那干脆就不要参加了。”
从那时起她每天练琴8个小时,暑假期间学校琴房没有通电,天气炎热得让人窒息,她却像着了魔一样痛苦并充实地沉浸其中。功夫不服苦心人,最终刘雯雯拿到了比赛的金奖。也正是这场比赛,让她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热爱唢呐,“学无止境,音乐是讲究的,不是将就的。学习唢呐这条路需要我自己脚踏实地走下去,舞台上的几分钟背后的辛勤汗水才是艺术的精华。比赛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准备的过程才是收获最大的地方。”唢呐属于小众乐器,能够参加比赛的机会本来就很少,所以她特别珍惜。这次比赛也让她从思想上产生蜕变,从此全身心投入到学习、钻研唢呐的演奏当中。
唢呐对演奏者的肺活量和体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女生本来在这些方面就不占优势。同时,吹唢呐对嘴周边肌肉群控制能力的要求也极高,“这个肌肉群力量会迅速消失,所以需要每天坚持长时间地训练,如果几天不练,你可能一首5分钟的曲子都吹不下来。”直到现在,博士在读并且演出繁多的刘雯雯仍每天坚持练琴6个小时以上。在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后,她于2018年留校任教,2020年跟随老师刘英攻读唢呐博士学位。
从小浸泡在中国民间音乐的土壤中,让刘雯雯的演奏在高超的技术之上更多一份鲜活的表现力。她也格外注重田野采风,每年都会带学生到不同的地区采风,观察学习记录民间乐手的演奏技术风格。“在很多地方的民俗活动中,请唢呐班要比请戏班更体面。我们在东北见到过10个人的唢呐班站成一排吹的大阵仗,还看过同时请两个当地最棒的唢呐班对着吹,打擂台,场面非常热闹精彩。”刘雯雯说,唢呐这件乐器在中国的民间至今依然非常活跃,有非常丰厚的民间基础和生存土壤,它是一件有待继续挖掘的传统乐器。所以读博期间,她会更加专注于对传统唢呐演奏与教学的钻研,进而努力让唢呐走向世界,让它成为一件能够中西对话的乐器。
传承
“如果说刘英老师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那么谭盾老师就是我在舞台演奏道路转折点上的伯乐。”
在读研究生期间,一次为谭盾作品录音的机缘让她认识了谭盾。“作品里需要用唢呐吹出各种鸟叫来,我就演奏给他听,他很满意。闲聊中听说我的家族吹唢呐已有十几代时,谭盾惊呆了,他说,‘太不可思议了!我要为你做一个《百鸟朝凤》的音乐,就是写你的故事,让你去给人们讲你与唢呐的故事。’”于是,谭盾委约关峡根据任同祥的民族乐队版本重新编配了管弦乐队版的《百鸟朝凤》,带着刘雯雯和《百鸟朝凤》开始了世界巡演。前后三年,在国内外演了三十多场。
刘雯雯与谭盾执棒的墨尔本交响乐团合作演奏管弦乐队版《百鸟朝凤》
刘雯雯还记得在墨尔本艺术中心和悉尼歌剧院首演管弦乐队版《百鸟朝凤》时,谭盾带着谭维维和刘雯雯出席发布会。“下面密密麻麻的摄像机、照相机,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阵仗,什么都不懂,完全傻在那里。”因为每次都是与当地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唢呐又是对外国人来讲最抢眼的一件奇妙乐器,加上它的哨嘴簧片跟双簧管很像,每次合作都会引发乐团中的双簧管乐手的好奇心。他们总是对这么个小玩意儿能够发出那么多种的声音而倍感惊奇,又总是搞不明白为什么双簧管做不到。“其实,唢呐与双簧管除了哨片形制不同,就是口内技巧的运用不一样。”刘雯雯说。
在悉尼演出《百鸟朝凤》为她的舞台生涯打开了一扇大门。刘雯雯发现唢呐这件土得掉渣的中国民族乐器在与西洋管弦乐团合作对话时毫无障碍,而且深得外国同行和观众的喜爱,这也让她有了更多的使命感。“《百鸟朝凤》原本是一首民间乐曲,是任同祥爷爷把它挖掘整理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音乐会作品。我的老师刘英则是传承任爷爷的《百鸟朝凤》,并且让这首作品更加精细、精炼、精彩。我现在在传承刘英老师精打细磨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我母亲传承下来的咔戏技巧,继续丰富着《百鸟朝凤》。记得在悉尼歌剧院演出时正逢中国的鸡年,我就用咔戏学了公鸡打鸣和母鸡下蛋,满场的观众简直笑疯了。”
这次在国家大剧院“中国交响乐之春”音乐会上,刘雯雯演奏的唢呐协奏曲《麒麟颂》是她自己委约青年作曲家孔志轩创作的,是她目前的常备演出曲目。乐曲的曲调风格取自鲁西南鼓吹乐、山东梆子戏,运用传统旋律展衍、变奏的手法创作,每次演出的效果和反响都特别好。加上《百鸟朝凤》广受好评,让刘雯雯在业界更加受到关注,很多作曲家开始对唢呐以及刘雯雯出众的演奏技术产生浓厚兴趣,主动找上门来要专门为她创作。刘雯雯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把唢呐艺术发扬光大,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深入挖掘唢呐在民间的丰厚传统底蕴,另一方面要面向未来,推动基于唢呐传统风格和技术的新作品创作,带着这些作品到世界各地去讲述来自中国的故事。她想让全世界都欣赏并喜爱唢呐这件中国民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