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青年音乐家 > 正文
“文华”“金钟”双料冠军党华莉,今年小提琴博士毕业
2021-07-30 01:17:39 发表 | 来源:音乐周报


 
文 | 陈茴茴
       5月13日晚,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党华莉的博士毕业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琴房楼演奏厅举行。在完成毕业音乐会、博士论文答辩及后续一系列工作后,她将成为中央音乐学院首位以应届生身份获得小提琴演奏专业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
       26岁的党华莉是惟一包揽中国两大音乐奖项——“文华奖”和“金钟奖”桂冠的小提琴家。在优秀青年小提琴演奏家的身份之外,她还是一个两岁可爱女孩儿的妈妈。在这个资讯飞速传播的时代,有才华的年轻人比过去拥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党华莉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她年纪轻轻即拥有精湛的小提琴演奏技术,更在于她在音乐路上逐渐掌握了将天赋、勤奋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的能力。
 
       偶然又必然的“第一”
 
 
       党华莉的学琴之路有过许多个“第一”:年仅10岁的她被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破格录取,师从徐悦、徐光荣,成为建校以来年龄最小的学生。6年后,她以小提琴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童卫东,继而被学院免试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2018年5月,她在中央音乐学院首次演奏专业博士招生中以管弦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继2015年获得第十一届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后,她在2019年摘得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桂冠,成为惟一同时问鼎这两个国家级专业音乐大奖金奖的小提琴家。此外,她的“第一”宝库里还有第一届Shlomo Mintz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第四届EURO-ASIA日本东京青少年国际比赛一等奖…… 
       斩获多个“第一”,党华莉自己却认为偶然因素不可忽视:“多亏了小时候跳级考附中,我硕士研究生毕业才能刚好赶上央音开始招收第一届小提琴演奏专业博士;在获得文华奖金奖的四年后参加金钟奖比赛,我其实有很大的心理负担,但学院的多次动员、我的导师以及很多人对我的鼓劲,使我坚定了参加比赛的决心,要为学院争夺荣誉,最后才同时拿到这两个奖……所以也是巧合吧。”
       回看党华莉的学琴之路,这么多“第一”聚合在她身上,有偶然,更是必然。
       1995年,党华莉出生于广州,上幼儿园时被少年宫老师挑中开启音乐之路。因天资聪慧,学琴几年后,专业老师建议她在四年级开始备考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她需要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全面学习四、五、六年级的文化课内容,同时专业课水平达到附中要求的水准。那段时间,她每天的任务是:早上5点准时起床,先学习两个小时的文化课,7点钟开始一天的练琴。作为非音乐世家的孩子,党华莉的学琴之路倾注着妈妈的坚持与努力。“妈妈比我更辛苦,她需要在我起来之前把我当天的饮食起居、学习内容都安排好,凌晨三四点就得起来。”妈妈对她要求很严格,调皮或懒惰不愿意练琴时也会对她责罚,“邻居都觉得,孩子那么小,我妈妈会不会太严苛了。他们没想到我会在学琴路上坚持走到今天。我妈妈不是学音乐的,但她会为了给我挑选各种唱片,自己先去了解学习。现在看来,她挑选的唱片还都蛮有品味的。”成为母亲后,党华莉开始更多理解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没有家长的坚持,孩子其实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考到北京接触更多学琴的孩子后,党华莉发现一路走来,除去早慧的天赋,自己所生长城市的大环境,启蒙老师在演奏上的正确引路,父母为自己创造的各种条件,一环扣一环组成了她的进阶之路。
 
       找到作品隐藏的“语言”
 
       党华莉对不同时期的小提琴文献均有很好的把握与诠释,风格上她更喜欢和擅长庞大而厚重的作品。在博士毕业音乐会上,她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她非常喜欢的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新秀文子洋的作品《望川之五——为小提琴独奏而作》。
       肖斯塔科维奇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为苏联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所作,后者也完成了这部作品的首演。党华莉被这部作品深深吸引,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被她视为心中最为完美的版本,赋予了她对这部作品思考的方向和演奏的灵感。“所谓完美,是指在你听过各个主流、非主流的演绎后,回过头来发现这样的演绎依然不过时,站得住脚,你还会被它不停吸引。”
       这部作品分为分“慢-快-慢-快”四个乐章,其中“慢”的部分最吸引她,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和演奏家在冰冷残酷的时代中,用小提琴不同的音色表现人们心中的深沉、委婉与绝望,这也是她在这部作品中想要更好地把握并传递给听众的部分。她说,对待本身就很有张力的作品,演奏者如果再进行过分夸张的处理,音乐效果容易过大过满,进而减损作品的品格和精神高度。演奏中她始终提醒自己,要呈现作品本身的声音,让听众从中获取自己的感受。
       博士就读期间对现代作品的教学要求,让党华莉得以接触更多与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作品不一样的现代作品。每个时代的作品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语言文化有关,这也让她开始思考:为什么与我们时代最为接近的现代作品,却不容易获得演奏者的青睐?是因为音乐语言过于抽象吗?但是再抽象的作品,作曲家也会有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核心。当演奏者把作曲家谱面上的语言元素串起来的时候,可能会发现现代作品要表达的东西与前人无异,只是被过于复杂的谱面或艰涩的音乐语言掩盖。演奏者要做的,是理解作曲家藏在谱面中的想法并演奏出来,传递给听众。思绪很乱时,她会选择聆听现代作品,其中的交错复杂就像人千丝万缕的情绪,更给人以解压的感觉。而对更加清晰明了的古典时期作品,她会选择精神相对集中的时间去听,希望不断挖掘它们的亮点以及成为经典的原因。
       二十多岁的年纪,党华莉觉得自己在演奏上还处在不断“打开”的过程中。以前她总认为拉琴是“手上的事情”,后来发现很多知名演奏家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且受人尊敬,更多是因为他们把吸收的知识予以个性化,再用自己的思想内涵赋予音乐生命。就像学琴过程中,当老师会告诉你这个音拉得不准,更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感受到“准”和“不准”分别是一种什么状态,进而把感受变成自己的评判标准,举一反三。演奏者拿到作品后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奏——是谱面上的音符还是作品中的音乐,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
 
“党华莉,辛苦了”
 
 
       舞台上,一头利落短发的党华莉英姿飒爽、沉稳大气,让人印象深刻。“其实,有时我内心越紧张,表现出来越平静。”与台上的果敢、英气相比,生活中的她更加感性,党华莉认为自己大部分时间甚至会让人感到乏味,但也会在某些时候让人出乎意料。熟悉她的人都说,她台上台下有一种“反差萌”。
       在跟随老师童卫东学琴的这十年里,童卫东始终保留着最初对党华莉的印象和感觉,觉得她就是个孩子,时常不放心,总想“拽她一把”。“我们师生之间时常处于‘探讨’的教学状态,老师总会给我方向性的引导,然后留出让我独立思考的空间。”党华莉说。
2019年10月在成都参加金钟奖时,党华莉的女儿刚刚6个月。备战期间她还经历了高烧住院,准备另一个演出的身心调整过程。她说:“其实孩子最不容易吧,因为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就无法给予她足够的陪伴。”当时,周围大多数人对她选择生孩子的决定并不支持,她感觉自己就像憋着一口气,想要证明生孩子并没有影响自己的学业与演奏。她直言自己不是一个“进击型”选手,但在舞台上会有争强好胜的一面。一旦走下舞台,她又会变回不喜欢“出位”的自己。
       金钟奖三轮比赛,第一轮她很紧张,第二轮稍微放松一些,第三轮则开始“享受音乐”。演奏结束立即亮分,在她的后面还有两位选手,“排名出来前说不紧张是假的,我当时在后台不停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尽量让自己不去想这个事。”听到排名的那一瞬间她是茫然的,随后才是兴奋,接下来由衷地对自己说了一句“党华莉,辛苦了”。结束后接受采访,别的选手说的都是“曲目很难”之类的,而党华莉说的是“比赛的日程安排非常紧凑,对参赛选手的精力和体力是很大的考验”。“别人可能会以为我对比赛难度不甚在意,其实我只是说出了自己当时对整个比赛过程的真实想法。”
       经历了这一切后,党华莉发现结婚生子会让人的心态有所变化,考虑事情的层面和从前不一样了。她想,如果没有这些经历,自己现在可能仍然还是一个孩子。人生总会面临两条或更多道路的选择,每一条路都有利弊,哪条路更好无从判断,只能在选择的瞬间自己衡量,在选择之后进行平衡。
 
       “你没有在国外学习过吗”
 
       五月音乐节中小提琴家们同台演奏
       今年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党华莉和9位国内知名小提琴家同台演出,在音乐会下半场10人共同演绎多首作品。每个人的演奏各具特点,在感受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时,她会仔细思考,是什么造就了不同,这样的不同会带给听众怎样的感受。
       有一次她在国家大剧院听希腊小提琴家卡瓦克斯的现场演出,有那么一个时刻觉得自己“灵魂出窍”,那一瞬间感觉到音乐中只有自己一个人,忘掉了时间和空间。她对这样的演奏感触很深。于是每次自己演奏结束后,她都会问问听众,想听他们谈谈演奏带给他们怎么样的感受,从中寻求和听众的共鸣。在她看来,这比“挺好的”“拉得挺完美的,没有什么纰漏”这样的评价更重要。
       有一段时间,她也纠结听众是不是喜欢她的演奏,但她意识到如果完全以取悦听众的心情去演奏,最终会把自己吞噬掉。正确的做法也许是用音乐给予听众感受、产生共鸣的空间,在音乐的交流中让听众对自己的演奏感兴趣,找到他们喜欢的点。“希望听众通过我这次的演奏喜欢这个作品,或者想要再次聆听我的演奏。与听众之间的共鸣,远远比让他们单纯喜欢我更为珍贵。”
       演奏家拥有自己的个人风格很重要,但个人风格不代表把所有作品演奏成一个样子,她想要在作品中找到能发挥自己光彩的部分。经常会有国外演奏家和教授在听完党华莉的演奏后问:“你没有在国外学习过吗?”这样的评价说明他们认为她对作品风格的把握是“正宗的”。“就像我是一个说粤语的人,但我的普通话不能有粤语口音,这很重要。说不同地方的语言,要掌握那种语言的特点和精髓。演奏家在开始演奏一个作品时,对作品呈现的样貌风格在心里要有一个底子。” 
       过去她喜欢速度快、有激情的作品,而现在她觉得安静却能把人的思绪瞬间调动的作品对自己是一种更大的磨砺。她希望今后有机会演奏一些不那么大众但很有深意的曲目,把自己对作品的体会通过每次演奏即兴表达出来,传递给听众。
       “我希望,我可以成为‘不断更新自己’的演奏家。”说这话时,她的眼中有一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