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石玥,上海戏剧学院2017届舞台美术系剧场管理专业学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2020届舞台管理艺术硕士。美国戏剧技术学会USITT 2020年舞台监督奖得主。“中国舞台监督行业情况调查”项目发起人与研究报告作者。
两周前,我从戏剧系研究生院毕业了。
我们学校有个人尽皆知的魔咒,每年毕业典礼日雨神必准时驾到。今年竟一反常态万里无云。更加反常的是,毕业典礼的剧院空空荡荡——大家依然在遵守疫情居家令,学校已经安静了两个月。
虽然少了庆祝氛围,但不算太遗憾吧。看着同学朋友发来的一条条祝福短信,还有戏剧系老师们给我们制作的土味毕业留念视频,我还是不由地边哭边笑。更重要的是,三年收获的充实与快乐已经沉甸甸的装满了整个行囊。离开不代表失去,是时候带着它走向下一段旅程了。
趁这几天在打理思绪,正好可以跟朋友们分享一下这个大背包里的一些关于舞台监督的回忆。
老师们做的,带有一丝中老年表情包风格的毕业土味视频,话虽如此,依然看哭成傻子
我生活的城市辛辛那提,是俄亥俄州的一朵奇葩。不同于这个州其他城市的粗犷画风,这个美国老牌城市以表演艺术闻名,尤其古典音乐。和这个城市一起成长的College - Conservatory of Music,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下文简称CCM)自然也是美国顶尖的音乐和戏剧学院。17年初我跑来美国面试舞台管理研究生,辗转了几所学校后来到这里,彻底被它不失优雅的壕气征服:新翻修的大中小剧院、由学生和老师运作的巨型制景绘景间、全方位的戏剧制作相关专业(舞台、灯光、服装、化妆与假发、音响、技术指导、舞台管理、艺术管理)、多种戏剧流派通吃(话剧、音乐剧、歌剧、舞剧)……翻看着高端大气有品的戏剧剧照本,我下定决心要在这里潜心深造。
▲ 主要由技术监督专业的老师和学生运作的制景间,在学校剧场后台隔壁
▲ 和制景间相邻的绘景间,由绘景老师和舞台设计学生管理
▲ 2009年春季学期大剧场话剧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我们学校的舞台管理专业本科和研究生都招生,主体是本科生,每年招6-7人;三年制的研究生每年招1-2人。研究生录取后基本都会收到全额奖学金和校内工作及工资,经济压力小了不少,还有工作锻炼的机会,而副作用就是让原本就严苛的课程表更加惨不忍睹。
学校的课程和制作的设置是,周一到周五早八到晚六这个区间是课堂教学时间,晚上六点到十一点是排练或者演出时间,周末一般不用上课,但周日也需要排练。而还需要校内工作的研究生,平均每周单是上课+排练+工作就要花去65-75小时,还不包括写作业做图表备课看书做研究的时间。一旦一部制作到了技术合成阶段,那么周末也等于工作日了。鉴于舞台监督需要参与所有排练的工作,在一个制作在最忙碌的阶段(从排练室联排到最后一场演出),我们的日程可能需要连续二十天连轴转没有休息日。就连我教授都说:“我招你们进来,大概就是想让你们恨上这学校,不行就拜拜,quit为时不晚,能撑到最后毕业的都是戏剧真爱了。没想到真爱还是挺多的嘿嘿,我眼光真好~(陶醉脸)”
▲ 我在研二秋季学期时的课表
▲ 和舞台管理同学在学校的一个大排练厅
学校每年制作的对外卖票的 “正儿八经戏”(相当于上戏的实习大戏、毕业大戏)共有16部:4部话剧,4部音乐剧,4部歌剧,4部舞剧,大剧场和小剧场各半。每部戏需要3-4位舞台监督(1位总舞台监督,1-2位助理舞监,1位制作助理),平摊到学生上平均每人一年舞台监督2-3部。
▲ 2018秋季学期大剧场音乐剧Guys and Dolls 红男绿女
▲ 2019秋季学期小剧场话剧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A Dog In the Nighttime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
▲ 2019春季学期大剧场歌剧
La clemenza di Tito 狄托的仁慈 (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
我们学校的舞台监督的职责大多按以下职能分工:
总舞台监督
(Production Stage Manager)
主要负责但不限于:
● 领导舞台监督团队
● 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
● 收集并统筹各部门制作信息(尤其是灯光和音响)
● 出席并管理所有排练
● 记录演员走位
● 和导演制定排练计划
● 编写排练和演出报告
● 主持制作会议,主持排练和技术合成
● 制作舞监cue本并为技术合成、彩排和演出call cue
● 整理制作档案并归档
一号助理舞台监督
(Assistant Stage Manager)
主要负责但不限于:
● 确保及时准确地与舞台设计、技术监督和道具师沟通和跟进各项相关事宜
● 领导舞监团队在排练室和舞台贴地标
● 出席并管理所有排练
● 管理排练和演出道具
● 记录并编写舞台与道具相关的表格(检查表、追踪表、转换表)
● 培训后台师傅/运景员,并在技术合成和演出阶段指挥他们的工作
● 在技术合成彩排和演出时,管理后台运行和安全
● 辅助总舞台监督指定的工作
二号助理舞台监督
跟一号相似,只是侧重点放在了服装、化妆和假发上:
● 负责与服装设计和化妆假发设计沟通
● 出席并管理所有排练
● 管理排练服装
● 记录并制作服装与假发相关的表格(检查表、追踪表、演员上下场表)
● 为演员制定试装日程
● 培训后台师傅/运景员,并在技术合成和演出阶段指挥他们的工作
● 协调换装师在后台的工作
● 在技术合成彩排和演出时,管理后台运行和安全
● 辅助总舞台监督指定的工作
我刚来的第一学期分配到了原创小剧场话剧The Earth Is Flat做一号助理舞台监督,我的“老板”总舞台监督是一名大三学生,虽然她学历比我低,但在CCM三年下来,对这里的造戏模式非常熟悉,而且性格稳重特别有耐心,跟在她手下学到太多硬核知识,也顺便理清了这里的工作要求和习惯。学校很多戏体量很大很复杂,而我们不会一上来就接手自己完全无法胜任的演出,大家都是从最基本的、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做起,然后一步一步往上加码。比如这部话剧,其实对于助理舞监来说不算太复杂:没有快节奏的换景,角色人数不多,故事线简单。但同时依然有不少需要多跳几下才能够到的苹果,比如第一次在美国做演出,要适应语言和文化;有大量的手持道具需要管理和追踪;某几场有频繁的后台快速换装,需要舞台监督协助演员和服装师理解后台运作并训练换装;还有最重要的,高效管理排练。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美国的专业剧场,舞台监督都必须参与每一场排练。在排练室里,我们虽然不是主角,不用一直跑来跑去,不用给予艺术指导,甚至只是坐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但从始至终我们都需要想方设法给导演和演员减少维持日常运作的负担,节约他们的时间,让排练进行的尽可能的流畅;同时,记录排练中需要舞台监督和其他各部门知道或警惕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和相关人士沟通与跟进。
在排练时,导演和演员不会真的拿个喇叭对着我们的耳朵喊:“舞台监督!请把排练室的道具景片重置到第四场开头!”或者“舞台监督,我的道具放哪儿了?”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工作需求隐含在艺术讨论里、在面部表情或者肢体动作里,他们可能都意识不到自己需要舞台监督的帮助。如果舞台监督在一旁快速意识到了对方的需求、思考下一步的处理方法,并根据情况做出行动来改善,那么导演和演员会逐渐意识到这是个懂行又靠谱的工作伙伴,自然而然提升了对舞台监督的信任和好感。由此可见,共情力、前瞻力、行动力和多任务处理能力是一位合格舞台监督的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
▲ 我和另一位舞监助理一起整理的演员上下场表(部分)
举一下刚才提到的例子:道具景片重置。舞台监督不能老是等到演员或者导演告诉我们要重置,或者他们已经开始重置了,我们才慢慢悠悠起身帮一把。其实舞台监督可以在排练过程中捕风捉影,大概预估下一步是要返回,还是继续排新的场次。在排练时,演员和导演是否对刚刚这个场景的艺术处理满意?演员是否有失误?今天的排练还剩多少时间?排练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这些问题都是考量依据。然后,如果有需要,舞台监督可以安静地在排练室侧边准备好接下来可能会用到的道具和服装,等这场一结束后,和导演迅速确认下一步计划,就立马动身快速准确地执行:该重置的重置,该换场的换场,该清场的清场。在舞监换场时,导演和演员还可以利用这短暂的时间交换意见或者休息一下,换场一结束就直接进行下一项工作,有效提高了排练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舞台监督为了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丢了准确度。等我们换完景,演员开始排练了才发现这儿漏了个茶杯,那儿的桌子放歪了,那我们还得暂停,再花时间调整,反而更严重地浪费了宝贵的排练时间。这也是为什么舞台监督需要勤记录排练中的道具、景片、服装的预置、切换、上下场信息,并做成清晰易懂的图表——在帮助我们记忆和管理的同时,也便于我们为其他部门传递这些已经整合过的、更清晰可靠的信息。
▲ 演出后台执行表,在演出时舞台监督和后台运景员根据表里的任务,按顺序和时间点执行相应的工作。
虽然是技术合成和演出时才会用到的图表,但我们从排练初期就需要一步步收集和整理信息,要是等到快技术合成才开始制表恐怕就来不及了。
在第一学年经历了话剧和音乐剧的熏陶,我决定在新一年尝试一个新流派。在来CCM之前,我从没制作过歌剧,看过的歌剧作品更是屈指可数。入校之后观摩了学校歌剧,部部感动到抹泪。在第一学年下学期时,坊间传闻下学年可能要做莫扎特的魔笛,我果断就跟教授预定了下一学期的歌剧助理舞监档期。结果揭晓——
是Benjamin Britten的The Turn of the Screw。
——What?!
(无知如我…)
我一脸懵圈地翻维基百科,一旁学音乐指挥的朋友送我一个不可明说的邪魅眼神:Britten啊嘿嘿… 直到拿到谱子听了录音之后,我才彻底明白:谱子难读音乐难唱。幸好我作为助理舞台监督不用卖唱,但依然需要过硬的读谱能力。总舞台监督需要根据乐谱给提示点(call cue),而助理舞监要按谱子提示歌剧演员的上场时间点(这也是歌剧助理舞监比较特别的工作内容,很多话剧音乐剧舞剧演员不需要舞监提示上场)。我当时的读谱能力几乎是由音乐剧培养出来的,歌剧的乐谱往往比音乐剧复杂不少,自然要花更多精力去学习。除了读谱这项入门技能,舞监对音乐必须得了如指掌,排练期间到进剧场后的技术合成是钢琴伴奏,等到最后几天彩排和正式演出就是交响乐团伴奏了,对音乐的熟悉程度越高,这个过渡期会越顺利。好在总舞监比我有更多歌剧经验,一旦有任何跟谱的问题,我都去找她帮我理解,要是我们都还有困惑,就向特别有耐心的指挥请教。每天在排练时,要做好舞台管理的工作(比如记录道具服装的后台追踪、填写排练计划和报告),还要同时练习读谱和音乐记忆,并和导演和演员沟通调整进场的时间点。在磨合了一个月后,我总算可以一边手脚并用换景递道具换服装,一边按时蹦跶到演员面前准确提示他们在何时何地上场(还一边也掉了不少头发)。
▲ 学校的音乐剧、歌剧和舞蹈都是由音乐学生乐团在乐池里现场伴奏,指挥也是由指挥系的学生担任(有时是老师担任)
图为2019春季学期大剧场音乐剧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巴黎圣母院/钟楼怪人 (迪士尼版)
▲我的歌剧演员上场提示本
这部歌剧还给我带来的一个特别经历是,第一次在美国与未成年演员工作——男一号由11岁的男生扮演!美国戏剧行业有一个普遍要求,剧组里如果有未成年演员,就必须要配备经过训练并接受了背景调查的专门人士的监护人,负责孩子的安全并帮助孩子练习表演和台词。监护人有点像是孩子的保镖,只要孩子来到工作单位,监护人就几乎与他形影不离,时刻保证孩子能够安全地工作。我们这部歌剧的未成年监护人由舞台管理班里一个有监护人经验的学生担任,她通过了学校警察局的背景调查,是剧组里唯一一个有资格监护孩子的工作人员。而我作为舞台监督(即使看起来是人畜无害的妹子),也没有资格和这个孩子独处一室,或单独带他去排练厅洗手间服装间等等任何地方,必须至少有监护人或者孩子的家人陪同。
这部歌剧的剧情中包含了隐晦的成年人对儿童病态的心理和生理控制、性暗示和儿童死亡的情节,学校给它的分级宣传为“For mature audiences”(适于成年观众观看),并限制对未成年人的售票和进场。在排练时,未成年演员仅在有自己出演的场次时来到排练室,导演和监护人会使用符合未成年人理解的语言和认知来帮助孩子表演,比如“坏蛋叔叔认为男孩不乖,就对他很生气,男孩胆子很小感到害怕,然后坏蛋叔叔说什么他都照做。”,并且强调戏剧与现实的差别,比如“在现实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告诉你信任的人,不能像这个作品里的男孩一样,他做错了,他不会寻求帮助。”
演出过程中,在没有这位儿童演员的场次里,他和监护人一般在后台化妆间待命,等快要到他上场了,监护人带他来到后台需要上场的那一侧舞台,我作为主管后台的助理舞监,会接手儿童演员,在正确的时间点提示他上场。我的所有行动都在监护人的注视下完成。儿童演员上台演出时,监护人一边在后台观察他的演出,一边在儿童演员下场侧准备接他下场。也就是说,监护人需要对这部演出非常了解,尤其是儿童演员需要上场的时间和上下场的具体位置。这些信息都是从排练一点点汲取,而舞台监督要帮助监护人记录这些信息,并如果有更改,也要确保他们第一时间知道。虽然未成年监护人这套规章步骤繁琐,但所有人都严格执行,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 未成年演员在剧中
2018秋季大剧场歌剧
The Turn of the Screw 旋转的螺丝 (Britten歌剧)
▲为The Turn of the Screw制作的演员换装表(部分)
我除了担任助理舞监外,还为这部歌剧做打杂木工(又名:CCM造景界金字塔最底层民工),工作职责:听学生技术总监使唤指导,用适当种类的工具,对着木材量量量切切切磨磨磨装装装钉钉钉以达到总监大人想要的效果。我们用的大多数制景原材料是软木板和胶合板,即便按图纸正确搭建好了也看不出什么质感,接下来就要把景片拉去隔壁的魔幻绘景间,使廉价的木材脱胎换骨成高级原木、金属质感、大理石等等土豪风格。要论在CCM有什么遗憾,那大概是我没有找到机会和时间向绘景大神学习绘景吧。(老泪纵横)
上:绘景前
下:绘景后
▲ 2018秋季大剧场歌剧
The Turn of the Screw 旋转的螺丝 (Britten歌剧)
美国有很多剧院,包括百老汇剧院,是受工会监督和保护的。同一个剧院里不同的工种隶属于不同工会,比如舞台技师和设计师隶属IATSE(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Theatrical Stage Employees),演员和话剧音乐剧舞台监督隶属AEA (Actor’s Equity Association)。工会一方面对入会的戏剧工作者有更严苛的能力要求和更统一的工作内容界定,另一方面也保障了他们的最低利益(收入、工时、福利等)。美国很多非工会剧院和不受工会管辖的学校剧院也会在工作内容上部分参考工会的要求,已体现他们的专业性。这大概是舞台监督这个职业在美国比较有标准和规范的原因之一。
有工会标准的大框架加持,不代表舞台监督的工作就千篇一律。事实上,舞台监督在不同的制作,需要负责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分工可能还是会有不少差异。戏剧种类、同事、剧院的工作传统、预算和制作体量等等因素都决定了舞台监督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如何调整自己和团队的工作习惯和分工。我的学校虽然有各类大小不等的戏剧制作供我们实践和学习,而且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涵盖所有需要的技能与知识,但依然有些工作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在学校制作里接受锻炼,要通过在专业剧院的工作经历来弥补。我把学校看做是一个戏剧公司,经过三年的工作,我熟悉了这里的戏剧的运作,能胜任大部分的工作,但不代表我一定能在其他剧院也游刃有余,依然需要有耐心地不断观察、学习、总结。对于舞台管理来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则,无论在哪里学习和工作都会有成长,也总会有束缚。因此,无论经验多少,都不要简单粗暴地复制先前的工作经历和习惯或者别人的工作方法,认清公司对我们的具体需求和要求是我们理解并胜任舞台监督工作的第一步。
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部完全相同的戏剧——和为之操心的舞台监督们。每一出戏的诞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旅程,每一段旅程又会指向通向新旅程的大门。我愿意沿着这条戏剧舞台监督之路看到更多风景,听到更多故事,找到更多答案。
编辑:18舞台设计 吴子迪
图片:Mark Lyons 石玥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上戏实验剧院公众号 Sta_Thea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