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青年音乐家 > 正文
女高音歌唱家陈小朵:“跨界”也是一种“综合”
2019-12-08 21:12:12 发表 | 来源:搜狐

  她有野心、她爱“自虐”、她用逻辑来分析音乐、她拿自己当作“小白鼠”

  她爱多元、跨界、她爱实验、探索、她挑战极限

  追寻内心,在音乐中放飞自我,在生活中倍儿接地气

  她是一个唱歌的~跳舞的~演讲的~创作的~

  她是一只邻家小姐姐,一位霸道女总裁

  她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块不凡的铺路石

  陈小朵

  曾被CCTV被评为中国十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的陈小朵,以多元的艺术风格活跃在歌剧、音乐剧、电影音乐等多个领域,从演唱者到创作者,具有多重身份。很多人称之为“跨界”,在陈小朵看来,“跨界”也是一种“综合”。以歌剧艺术为例,歌剧即一种综合的艺术,包含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艺术门类,可见它本身就横跨了不同的领域。作为一个当代歌剧演员,小朵在舞台上时刻注意着重新平衡自己在各方面的“输出”——想尽办法将表演、演唱、形体融合起来以求更好地呈现给观众。她还会向音乐剧借鉴,提高表现力和戏剧张力。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音乐剧《花木兰》《在那遥远的地方》

  歌剧《青春之歌》歌剧《林徽因》

  歌剧《贾尼·斯基基》歌剧《魔笛》

  乐剧《韩熙载夜宴图》歌剧《杜十娘》

  曾有人认为声乐演员就该心无旁骛专心练歌,演唱水平才是王道。实则不然,声乐演员在台上,观众到底看你什么?手、眼、身、法、步、声、情、字、韵、形,这十项都是演员呈现自己设计、自己感受的每一个方面,必须经过想象、选择、推敲、表达,以最恰当的形象、最恰当的手势和力度表现出来,才能经得起观众的品评欣赏。

  在3月19日即将上演的音乐剧《花儿与号手》中,陈小朵即运用来不同领域所学,将其综合起来进行二度创作,塑造了剧中回族医生的女儿“花儿”这个人物形象。“在这部音乐剧中,舞蹈非常多。导演一方面希望我忽略一些歌剧演员在声音上的优势,另一方面给我安排了大量的形体训练。要求舞蹈演员去练习唱歌,声乐演员去训练舞蹈——如此大量的跨界训练,是以往的音乐剧中很少见的。” 谈到站在专业舞者中间进行的密集式魔鬼训练,小朵从起初的“赶鸭子上架”到与高难动作“死磕”,一路下来后感到自己在表演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此外,在经历了作为歌剧《林徽因》制作人的种种历练后,她看每个作品的视野都更加拓展了。在对“花儿”的角色诠释时,不仅专注于演唱、表演、舞蹈来表达人物内心,还会考虑到自己在整个舞台画面构图中的位置,与灯光等艺术语言的协调调度等等,如此“跳进跳出”,在既定的音符时值中和舞台空间的夹缝中填充表演。有时是吐字之间的细微表情,有时是拉长放慢的夸张表演,这一切都组成了音符时值和舞台时空交错的综合演绎

  说到表演,陈小朵会自己分析剧情和音乐段落之间的逻辑,理清自己所参与的部分与其他演员的关系,在整个作品的结构了然于心之后,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大胆的尝试。这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实验室中做各种实验,首先收集数据(如了解剧本和音乐)、整理资料(如剧情架构和音乐结构)、抽象出逻辑关系(如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同一角色的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然后提出问题(如要表达什么感情)、设定条件(如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这样的感情),最后进行实验(进行二度创作),观察结果(是否能打动自己、打动观众)。

  音乐剧《花儿与号手》排练花絮

  左一:男一号瑞金 郑棋元饰

  右一:女一号花儿 陈小朵饰

  合影

  具体到这部音乐剧中,“花儿”是一个可爱的回族小姑娘,个性十足。在剧情中有一段是姑娘们在绣花的场景,其他女孩儿都绣牡丹、鸳鸯之类,而她则在绣甘草——因为她觉得甘草作为草药可以治病救人,更加有用。这个萌萌的、自带“脑洞”、又略带娇憨的小女孩儿,在剧情展开初期和爱上负伤的小战士“号手”时,以及最终勇敢为心爱的人赴死时,体现了不同的个性,需要小朵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花儿”在剧中展现的人物侧面很多。对于演员而言,往往在饰演人物细微变化时比表现强烈反差要更加考验功夫。本剧中,尤其在“花儿”赴死的那段戏里,“花儿”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坚强和勇气假扮“号手”冲上山坡——这段戏最难把控。起初,小朵总感觉找不到心理支点,经过试验不同的情绪、台词、与导演沟通,重新设计了“花儿”台词的出现情境和重复方式,终于抓住了人物向死而生的“落点”。

  采访中陈小朵谈到,在排戏过程中,导演是不会具体指定演员如何去做的,通常只是大方向的引导和个别之处的指点。这就需要每个演员自己台下多花功夫去研究。人物在剧中是渐变的,所以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的阶段其声音的特质也必然有所区别。演唱中语气和语感变化的准确,源自针对不同人物关系、事件产生的不同情绪和态度。“在饰演不同的角色时,不断进行自我实验、自我试探,在挑战自己极限的边缘时刻你将经历一种‘濒死体验’般的感觉,最终在技术上、情感上突破自我,回归人性——无限风光在险峰。”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说,艺术家一生修炼的是筋肉的精准和诗人的心灵。前面所谈到的关于表演方法的总结,都是停留技巧层面的,真正到了舞台上,舞台的掌控力、角色的灵动,却是“功夫在诗外”。演员后天的修养所到达的智慧与审美情趣,最后将决定你平衡各种技术与艺术的能力,演员审美情趣的提升是毕生追求的过程。你是不是留心生活、观察人,是不是去广种博收地阅读,掌握的知识是不是能够涉及历史、人文、科技、生活、哲理等,都需要自己认真去思考。因为你的世界观最后将直接呈现在你的角色里。同样的天赋因为审美情趣的不同,会造就完全不同的角色感。很多未必直接相关的技能,如形体、身段、乐器、语言、学养储备,说不定哪天就能为自己的角色提亮出彩。

 

  陈小朵

  以上这段话摘录自陈小朵于北京大学读研时的毕业论文,置于此文中恰到好处。在访谈中,当编辑问道陈小朵“希望日后成为一个怎样的角色”时,她回答道,她的“焦点并不是在自己身上”,自己成为再大的“腕儿”也是一时一事,她思考自己该如何表演、尝试各工种的工作,其实都是围绕着她深爱的核心领域——“歌剧”。

  在笔者看来,这朵“花儿”不仅敢闯敢拼、个性十足,还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简单而不平凡。
 

陈小朵
陈小朵,1976年9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中国内地女歌手、歌剧制作人,本科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 ,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女高音。
2002年,获得国际华人声乐比赛最佳新人奖。2005年开始,连续6届在文化部春晚中担任独唱;同年,获得国家文化部举办的第七届“文华奖”全国声乐比赛美声唱法女声组第一名。2008年,与常石磊搭档首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歌《我和你》。2009年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开启《蝶恋花》北美巡演首演,随后在美国和加拿大的8个城市进行了巡演,并因此登上《纽约时报》专题报道。
2011年,因在歌剧《青春之歌》中扮演“林道静”获得国家精品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同年,为电影《金陵十三钗》演唱主题曲《秦淮景》、电影《守望天山》主题曲《守望》。2012年,被CCTV评选为“中国十大女高音歌唱家”;同年,与歌手蹇红共同为电影《匹夫》演唱片尾曲《风归云》。2013年,凭借歌剧《青春之歌》获得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14年,为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归来》献唱电影原声音乐和主题曲。2017年,领衔主演并担任制作人的原创民族歌剧《林徽因》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首演 。2018年,主演的原创音乐剧《花儿与号手》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同年,受邀担任湖南卫视新形态原创声乐节目《声入人心》第一季的评委 。2019年,主演的歌剧《林徽因》在新加坡“大榴莲”滨海艺术中心举行公演。

 

 
陈小朵的声音透明飘逸,技术娴熟,情感细腻精准,形象清雅时尚,富于诗意浪漫及隽永的人文气息。其标志性的天籁美声,在艺术上的“贪心”,成就了陈小朵丰富而充满想象力的音乐表现形式,从而让古典音乐、美声艺术变得色彩生动起来。在她的美声演唱中,尤其在一些中国风作品的处理上更具韵味,让音乐的风格更加多元化 。(凤凰网、腾讯网评)
 
陈小朵标志性的高音唱功,独具魅力的舞台表现,与塑造的角色合二为一完美结合,不仅征服了现场观众,也将观众的心与美声艺术拉得更近。在古典与流行音乐领域间自如游走的陈小朵,习惯打破限制,特别在一些中国风作品的处理上更具韵味,让音乐的风格更加多元化 。(腾讯娱乐评)
 
陈小朵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登台演出《蝶恋花》后,被纽约时报评论为:“声音丰润,甜美,动人的歌剧女高音”,并以半版大幅登出演出剧照 。(搜狐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