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俞潞,鄞州人,1989年出生。15岁和18岁,分别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指挥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跟随著名指挥家俞峰教授学习;19岁,成为世界级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的弟子,并担任助理指挥。2013年起,以华人指挥家身份开始了职业生涯的国际之旅,与国外多个著名交响乐团有过合作,曾签约全球知名古典音乐经纪公司IMG Artists。
俞潞:世界乐坛最年轻的华人指挥家
——本报专访鄞籍青年指挥家、小泽征尔弟子
■鄞州新闻网记者 吴海霞
10月12日,被誉为“世界乐坛最年轻的华人指挥家”、世界级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的弟子俞潞首次登上家乡的舞台。在与宁波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前一天,他在宁波大剧院内的宁交排练厅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随着手势的起起落落,气势磅礴的乐曲在耳边流淌,欣赏了半小时左右的现场演奏之后,记者发现指挥是一项“体力活”,俞潞的肩头搭着一条白毛巾,头上的汗一直在不停地往下滴。
比起排练厅的挥汗如雨,面对记者采访的俞潞却是轻松随意,话语里透着自信及浓浓的家乡情怀。
走上指挥道路的两个第一名
中央音乐学院时期的“高开高走”
俞潞是著名指挥家俞峰的侄子,也是他的学生。
这让人不可避免地想到了基因或者潜移默化。
俞潞的回答是:“指挥这个职业,天赋是肯定要有的,而在我准备朝着这一领域发展之前,俞峰教授对我的影响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俞潞的音乐天赋最早表现在他3岁时,家里一播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他就能和着音乐节奏打起拍子。
虽然自幼学小提琴和钢琴,但那时他对指挥并没有具体的概念。2002年,13岁的他在看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电视转播之后,被音乐深深吸引,也几乎记住了指挥的过程。这一神奇的能力,少年俞潞在回家过年的俞峰面前进行了演绎,让满世界寻找优秀指挥苗子的俞峰惊喜不已。
零基础的俞潞,获得俞峰肯定之后,很快坚定了自己的发展道路。经过一年多的备考,15岁的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指挥系。3年后,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并一直师从俞峰。
“没有天赋就不要谈努力。”这是俞潞对指挥这一职业的认识。
但如果知道他所谓的努力是一种怎样的概念,便会觉得他那“高开高走”的中央音乐学院时代,绝对不是仅靠天赋。
“寝室晚上10时熄灯,但我会学到凌晨2时,把桌子搬到走廊、浴室,每天只睡5个小时。”这是俞潞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时期就养成的习惯。指挥几乎是音乐领域要求最高的职业,要懂钢琴、和声、作曲、技法,还需要具备领导力和个人魅力。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专业训练,大量背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附中时期,俞潞的另一个难忘记忆,就是第一次指挥交响乐团:“当时担任指挥的老师太累了,因为我功底好,就上去指挥了,感觉就好像第一次开飞机能安全降落,很兴奋也很自豪。”
从小泽征尔那里学到了自信
在世界乐坛写下华人指挥家的传奇
回想起来,俞潞觉得自己与小泽征尔似乎有着冥冥之中的缘分。2002年,他在电视上观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是由小泽征尔担任指挥。6年后,他与大师有了面对面的交集。
19岁,身高超过1.8米的俞潞站在73岁的小个子小泽征尔面前。“我知道他会选我,否则他就不是大师了。”俞潞说。这话听起来特别酷,而要走到大师身边,成为他的弟子和助理,遇到的竞争则是残酷的。
“选拔的过程很紧张,先是他助理来选,后来他亲自选,从早上9时等到晚上6时,等得我筋疲力尽,但见到他本人我还是很激动。每人只给5分钟,我记得指挥的乐曲是《春之祭》。”
从中央音乐学院选拔中胜出后,俞潞又去日本参加了全亚洲地区的选拔,最终从20多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小泽征尔最年轻的弟子,并担任其指挥助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第一次,都和这一经历有关。
“他很严谨,追求纯正的音乐,记得有一次在车上,是早晨8时半,他却跟我说他已经看了3个小时的总谱。他的指挥给我启示的永远是一些细节的处理,他总是弯着背在指挥,让每个音符最自然地演奏出来。”俞潞回忆。
而收获最大的是小泽征尔传递给他的自信:“他很平易近人,穿着不讲究,一副老花镜用了20年。他鼓励我往外走,去欧洲、美国,他总跟我说,不要觉得自己是亚洲人,却在驾驭起源于西方的艺术,面对那些名声很大的交响乐团时,要有信心。”
这样一种精气神,支撑着年轻的俞潞,在世界乐坛书写他纵横四海的传奇。
20岁,俞潞在日本京都音乐厅成功指挥了小泽征尔音乐塾交响乐团音乐会;21岁,他在日本执棒演出普契尼的传世名作《蝴蝶夫人》,完成了首次歌剧指挥。“这是一次特别难忘的经历,要跟着舞美、乐手、钢琴排练,要不断背谱,但能和顶级阵容合作这样一部歌剧,对于我的指挥生涯特别重要。”他说。
2012年5月,在小泽征尔和毕契科夫等指挥大师的推荐下,23岁的俞潞被指挥大师杨松斯邀请赴荷兰阿姆斯特丹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要和排在世界前三的顶级乐团合作,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俞潞回忆:“和我一起的还有两位来自其他国家的青年指挥,也很优秀,我和他们一起面对这样的乐团,至少在语言沟通上没有什么优势。”
回顾这样一个大阵仗,俞潞依然是一贯的幽默口吻,他认为指挥就像统领军队,指挥打仗,最重要的是排练的过程以及台上一刹那的体现。杨松斯对他说:“你非常棒,以后要多去看排练,把大师的声音放在兜里,需要的时候从兜里拿出来。”
顶着欧洲顶级乐团历史传承的压力,顶着二十出头人生阅历稍显不足的劣势,顶着有可能得不到认可的结果,俞潞凭借实力成为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指挥:“我记得,当时一名青年指挥上去的时候,乐团就很不给面子,轮到我的时候,他们非常认真。”
24岁时,俞潞应享有盛名的萨尔茨堡音乐节邀请,前往奥地利指挥莫扎特管弦乐团,获得极大成功,因而获得了萨尔茨堡音乐节青年指挥大奖提名,这也是迄今亚洲青年指挥家取得的最好成绩。俞潞对莫扎特音乐的诠释再次感染了欧洲观众。随后,全球知名的古典音乐经纪公司IMG向他抛出了“绣球”。于是,俞潞成为继郎朗、余隆、谭盾等国内音乐大咖之后,加盟IMG的第五位华人艺术家,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此后,俞潞相继获邀执棒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等欧洲乐团。与此同时,俞潞也以最年轻客席指挥的身份与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等国内著名乐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记得老家附近生煎包的美味
希望有机会与马友友一起来宁波演出
10月12日晚上,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的舞台,俞潞迎来了回到家乡的首演。
“宁波交响乐团自成立以来,我就一直在关注,以前也受到了很多次邀请,我更追求一种独立性,所以,首次回家乡演出我必定会全力以赴。”俞潞说。
演出前,他几乎闭门不出,手中的总谱上是密密麻麻的复杂标记。他努力与宁波交响乐团磨合、排练,认为这个成立时间不算长的乐团有一种朝气,相信今后会更好。
在家乡的首秀,俞潞以舞蹈般的激情和韵律感,为父老乡亲献上了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和以“长”“难”著称的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曲终,在家乡观众雷鸣般掌声的邀请下,俞潞又加演了《雷电波尔卡》等3首人们较为熟悉的曲子。
演出结束后,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教授的评价是:“我是第一次看他指挥,很有音乐感,很准确,‘马勒’演绎得很好。”
俞潞记得小时候家住朱雀社区,小学时期在荷花庄小学和广济中心小学度过,初中3年上了3所学校,记得老家附近生煎包的美味,还有乌米饭、醉鸡等宁波美食。
“一年会回来一两次,宁波城市很干净,宁波人很聪明。我有个小小愿望,就是有机会跟马友友一起来家乡演出,也祝愿宁波越来越好!”俞潞说。
和众多艺术家一样,俞潞也投入到公益活动中,他曾参加百名“乡村教师奖”获奖老师“重回课堂”活动,也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的美育状况。说到音乐普及这个话题,他的理念是:“一定要让圈外的人一起在推动。”而他作为“圈内人”,除了身体力行外,以他的观点去影响别人,也是一种责任感。
人物感言:
小泽征尔对音乐的执着、用生命热爱音乐的精神,令我终身受益,音乐最能给人们带来真、善、美,与音符相处是最幸福的事。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更多人,唤醒他们自身对音乐的潜力、信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