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第十五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将于10月25日开幕
2017-10-23 11:05:20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第十五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将于10月25日至27日在银川市金凤区阅海水上公园举办,现有3000张门票免费发放,如果您想看歌会就抓紧时间领票吧!
 
 据了解,25日14时30分,歌会开幕式将在阅海水上公园举行。25日之前,3000张门票由金凤区黄河东路、满城北街、长城中路、北京中路、上海西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丰登镇免费发放给辖区居民。其他想看歌会的居民,可现场在阅海水上公园入口免费领取3天的通票。届时将有数百名来自多个民族的民歌、花儿歌手为观众展现西部民歌和西部风情。
 
 本届歌会共有来自西部12个省区市的12支代表队参加,汇集了藏、壮、回、苗、彝、白、裕固等10余个少数民族的200余名歌手。歌会将评选出金奖、银奖、铜奖及“民歌传唱特别贡献奖”“花儿传唱贡献奖”和“花儿传唱新人奖”。宁夏代表队有28名歌手参加,将奉上18个曲目,歌曲分原生态花儿和改编花儿。
 
 
 
 据介绍,本届歌会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指导,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组委会、宁夏文化厅协同西部十一省(区、市)文化厅(委)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共同主办,宁夏文化馆(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银川市金凤区政府承办。歌会以“庆祝党的十九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分为开幕式、2场民歌专场比赛、1场“花儿”专场比赛、闭幕式暨颁奖五个环节。来自中国西部十二个省(区、市)的12支优秀代表队,汇集藏、壮、回、苗、彝、土、白、裕固、蒙古等十余个少数民族,200余名演员报名参赛。宁夏代表队有28位选手参赛,将带来18个优秀节目。本届歌会还邀请了我国知名专家担任评委,将评选出金奖、银奖、铜奖及“民歌传唱特别贡献奖”、“花儿传唱贡献奖”和“花儿传唱新人奖”若干名。

 
 
  “花儿”作为流行于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形式,深受大众喜爱。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自1998年首次举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五届,本届歌会在继承往届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水上公园水天一色的场地特点,彰显青春、时尚、活力的气息。特别邀请“星光大道”的优秀歌手野强强和来自内蒙古、重庆的2支优秀民间民族舞蹈代表队前来助兴。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将全程对本届歌会进行现场录制。











 “花儿”亦称“少年”,它发源、流传于宁夏、甘肃、青海等地,是广泛传唱于汉、回、东乡、保安等民族的高腔山歌。在“花儿”对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这种对人的昵称逐渐成为回族山歌的名称,亦统称为“花儿”。演唱花儿的人被称为“漫花儿”或“漫少年”。
 
 
花儿起源
 
 约产生于明代,有关“花儿”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在蒙藏民歌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民歌;有人认为是从外地迁来的回族人民的思乡曲演化而成;也有人认为是明初从南京迁往洮州地区的移民常以花卉为比兴的一种民歌。总之,“花儿”自近代以来成为回族人民传唱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
 
 宁夏六盘山(古陇山)地区,自古流传着一种在山野地域即兴而作的徒歌。公元7世纪初(隋末唐初),中西亚的穆斯林(回族先民)陆续来华经商定居,中西文化几经碰撞交融,于明代以后形成独特的复合性与多元性文化体征——六盘山山花儿。它继承了陇山地区古代山歌(徒歌相合歌、立唱歌)的特征。《诗经·豳风》、《汉魏南北朝乐府》中的《陇山歌》、《陇板歌》、《陇原歌》即其先声。史籍乐志中记述其特点为“一唱众和,恰似顾曲之周郎,三句一叠,酷似跳月之苗俗”。
 
 
 花儿分类
 
 “花儿”按传唱地区划分,又分为“青海花儿”、“新疆花儿”“河州花儿”和“宁夏花儿”,其源泉则源于河州(今甘肃临夏)。 按照传唱风格划分,分为河州型花儿、洮泯型花儿。按照传唱形式划分,分为“整花”和“散花”两种,“整花”以长篇为主,“散花”形式自由,可以即兴发挥。 完整的整花为你娓娓道来一段动人故事,自由的散花变化自由,两人对唱时,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对接迭起,常常让观众如醉如痴。
 
 宁夏花儿分为六盘山山花儿、河湟花儿。六盘山山花儿俗称干花儿、山曲子、野花儿,是主要流传在六盘山回族聚居区的代表性民歌体裁。河湟花儿与甘青两省花儿共生共存,长期在回族聚居地区以自娱性的方式流传。

 
 
 
 花儿会
 
 几百年以来,每年农历六、七月间,春夏之交,树木葱绿,山花烂漫,甘、青、宁、新都要举行传统盛大的花儿会,其中以莲花山(甘肃)及五峰山(青海)的花儿会规模最大,届时歌手云集,对歌联欢,盛况空前。
 
 花儿会期间,开展拦歌、对歌、游山、敬酒、告别等活动,远近的百姓都登山对歌,多时人数常可上万。人们撑着伞,摇着扇,或拦路相对,或席地而坐,尽情地漫花儿,极具生活气息。花儿会也是青年男女选择对象的极妙场合,他们以歌为媒,向对方表白心迹。花儿会还多和当地的庙会同时举行,进行物资交流等活动。

 
 
 
 花儿曲调
 
 
 “花儿”流行范围广泛,曲调繁多,流派众多,音乐主调令达100多种,且旋律、节奏、唱腔都各具风格。以临夏花儿为例,它分为河州花儿、莲花山花儿,两支派又分为北乡花儿、南乡花儿、东乡花儿、保安花儿、撒拉花儿等。“花儿”调式以五声或四声徴调式最多,次为羽、商调式,仅有少数角、宫调式。由于“花儿”最早产生于山间田野,歌手们在空旷幽美的环境中无拘无束,放声高歌,所以它的曲调多高昂、奔放、粗犷、悠扬。花儿流行范围广泛,曲调繁多,流派众多,宁夏花儿的曲调就有30多种。以临夏为例,有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之分,两支派按地区又分为北乡花儿、南乡花儿、东乡花儿、保安花儿、撒拉花儿等。宁夏花儿的基本格式是每首四句,前两句比兴、后两句本题,单双句结构各自相同,单句每句有四个停顿,但末顿只有一个字;双句每句有三个停顿,末顿必须是两个字。它的音乐主调多达1 0 0 多种,旋律、节奏、唱腔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宁夏花儿的曲调达30多种,调式丰富,曲调繁多。继承了古陇山徒歌的特征,吸收了信天游、爬山调、小曲子、河湟花儿及伊斯兰教诵经赞诗音等元素,传承“三局一叠”的方式,在商徴型四声腔与徴调五音阶为主的基础上,形成宫、商、角、徴、羽各种调式及其复合型、变异性调式色彩。曲调流畅,旋律性较强,更加优美动听。
 
  
 
 
 花儿形式
 
 “花儿”按照地域划分,分为甘肃花儿、青海花儿、宁夏花儿、新疆花儿等。按照传唱风格划分,分为河州型花儿、洮泯型花儿。按照传唱形式划分,分为整花、散花。完整的整花为你娓娓道来一段动人故事,自由的散花变化自由,两人对唱时,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对接迭起,常常让观众如醉如痴。
 
 
 
 
 
 花儿特点
 
 “花儿”按照地域划分,分为甘肃花儿、青海花儿、宁夏花儿、新疆花儿等。按照传唱风格划分,分为河州型花儿、洮泯型花儿。按照传唱形式划分,分为整花、散花。完整的整花为你娓娓道来一段动人故事,自由的散花变化自由,两人对唱时,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对接迭起,常常让观众如醉如痴。
    与银川的花儿相比,海原花儿唱起来更加高亢、激昂,时而声音嘹亮,时而委婉细腻,是回族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整花的完整长篇为你娓娓道来一段段动人故事,自由的散花变化自由,不时显示出演唱者的多才机智,两人对唱时,你方唱罢我来接,你一句,我一段,精彩对接迭起,常常让听众听得如痴如醉。 
 演唱花儿的人被称为“漫花儿”或“漫少年”。 
 
 “花儿”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文字优美,格律谨严。 
 
 “花儿”内容丰富,多为情歌,也有表现回族人民生活的。歌词多即兴创作,十分口语化,且不避俚语俗词。表现了回族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花儿剧
 
 在回族聚居的临夏地区,几百年以来,每年在固定的时间,人们都要聚集于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山间举行传统的“花儿”会。每年农历6 月初1 至初6 的莲花山“花儿”会和农历4 月2 8 日的松鸣岩“花儿”会久负盛名。春夏之交,树木葱绿,山花烂漫。届时,歌手云集,对歌联欢,盛况空前。    
 
 “花儿”为花儿剧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基础。1979年,银川市文工团首次把民间叙事诗《马五哥和尕豆妹》以花儿的曲调改编表演,随后一批批优秀的花儿剧陆续上演。
 
 花儿剧是一种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戏剧。唱词以花儿的曲令为基调格式,并援引信天游等民歌演唱形式及对仗等古典诗词修辞方式,文字优美,格律谨严。唱腔在传统曲调(令)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相关戏曲和其他相近宗教音乐,既保持了原调色彩,又丰富了音乐渲染力。念白使用宁夏六盘山地区的方言,充满浓郁的回族生活气息。舞蹈以回族民间舞蹈动作为主,融合东乡族、维吾尔族及阿拉伯舞等舞蹈形式,在个别地方还大胆借用回族民间传统武术形意拳的某些动作,成为花儿剧的重要表现手段。为更加适合剧本人物的感情起伏、情节变化等需求,也逐渐尝试运用外来板式变化的手法,使演出更富有表现力,取得了较好的戏剧效果反响。例如花儿剧《金鸡姑娘》就是在传统花儿曲调(令)的基础上,加进戏曲打击乐,文场以板胡、高胡伴奏为主;武场伴奏乐器有梆子、堂鼓、鼓板等;念白则采用韵白的形式,使整个演出风格更向戏曲形式转变,丰富了表现能力。
 
 花儿剧的诞生,为我国的戏剧百花苑增添了一朵娇艳醉人的艺术奇葩。同时,也把花儿这一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推向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层面,达到了民间艺术与戏剧艺术的完美统一。
 
 花儿剧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海固地区和银川市地区,也称“花儿歌剧”、“花儿歌舞剧”,因其音乐主要来源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民歌“花儿”而得名。1979年,银川市文工团首次把民间叙事诗《马五哥和尕豆妹》用花儿的曲调加以改编,并正式上演。同年,西吉县文工团又创作并演出了《曼苏尔》,1980年,又创作了《金鸡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