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国家大剧院第四期“青年作曲家计划”启动征集
2016-05-19 19:02:24 发表 | 来源:音乐之家
 国家大剧院自2011年起已成功举办了三期“青年作曲家计划”,面向中国青年作曲家征集和遴选管弦乐作品,为部分优秀作品组织音乐会演奏,并向优胜作者颁发奖金、进行作品委托创作。经过五年的摸索与经验积累,国家大剧院第四期“青年作曲家计划”再次扬帆起航。

 中国管弦乐创作的“希望工程”

 中国青年作曲人的“圆梦基地”

第三期“青年作曲家计划”终评音乐会

 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为在中国推动严肃音乐的创作发展,于2011年发起创办了“青年作曲家计划”,以面向全球华人青年作曲家征集遴选管弦乐作品的方式,寻找优秀严肃的音乐作品,发掘并扶持中国音乐界的年轻翘楚。该计划至今已历三期,据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部长、作曲家计划组委会主任韦兰芬介绍:“‘青年作曲家计划’在五年的时间里吸引了185名作曲家参与,共收到203部管弦乐作品。这些作曲家的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分别来自中国、法国、美国等地的音乐院校、音乐机构,其中有20多人是两次报名。这样的数字比例对于组委会是非常激励的,我们希望年轻人形成踏踏实实做严肃音乐创作的风气,‘计划’本身也获得了很多积极反响。”五年的时间里,在该计划中崭露头角的青年作曲家们已获得了越来越多国际专业音乐机构的关注——美国费城交响与德国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分别在迪图瓦和克里斯蒂安·雅尔维的执棒下,演奏了首期获奖者杜薇的《袅晴丝·惊梦》;第二期计划首奖得主肖瀛的《天边一朵云》在2014年5月赴英国格拉摩根峡谷现代音乐节演出;2014年4月国家大剧院第四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中,贵阳交响乐团演奏了叶彦辰的《碧塔海之晨》。

blob.png

陈其钢在第三期“青年作曲家”终评音乐会上发言

 国家大剧院不仅将“青年作曲家计划”作为一项长期人才战略计划,而且视为一项“艺术公益事业”,一个中国管弦乐创作的“希望工程”来推进。在2015年第三期终评音乐会颁奖仪式中,站在台上的首席评委陈其钢说:“参与本计划的作曲家们,他们从全国各城市、世界各国来到北京,与乐团一起排练、演出他们的作品。在这里,他们不仅有幸与中国最具实力的交响乐团和指挥家合作,而且来回的机票、住宿等是很大的一笔花费,这些费用全部由国家大剧院承担。国家大剧院不在乎经济上的零回报,而是放眼于不可估量的作曲人才效应和音乐社会效应,这让我很感动,也很感恩。我去过很多个国家,与很多国外艺术机构有过接触,而只有中国的国家大剧院有这样的眼光和魄力。相信在国家大剧院的帮助下,中国的青年一代作曲家一定会走得更高、更远!”

  作品征集火热进行中

 国际知名音乐机构强势加盟 

 目前,第四届“青年作曲家计划”作品征集已启动。报名时间截止至2016年12月1日(以寄出邮戳时间为准,详细内容可点击此处查询),之后,将有预评、复评、展演、终评四个环节。展演阶段由专业乐团对12部入围作品进行公开演奏,从中挑选出6部作品进入终评,在2017年12月的终评音乐会中,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将集中公开演奏这6部作品。届时,来自各国的评委们将通过现场审听评选出最终的3名优胜者,由国家大剧院颁奖并发出新的委托创作邀请。此外,第三期“青年作曲家计划”的规则还将被延续——乐手在终评音乐会排练期间评选出“乐手喜爱作品奖”,该作品将获得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2017-2018音乐季”中再度演出一次的机会。

blob.png

终评音乐会,评委现场评分

 青年作曲家计划前三期的评委专家包括了我国作曲家陈其钢、郭文景、指挥家陈佐湟、谭利华,以及约埃尔·邦斯(作曲家)、保罗·梅耶(单簧管演奏家、指挥家)、克里斯蒂安·雅尔维(指挥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著名作曲家许舒亚、英国威尔士德拉摩根音乐节艺术总监约翰·迈特卡夫、法国国家广播电台评委以及著名作曲家菲利普·舍勒。本期还将邀请十余位来自海内外知名音乐机构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组成豪华专家评审团队,为该计划的权威性、学术性、公平性提供坚实保障。

 报名所需材料:

 报名表、500字以内的个人简历、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一份、两寸彩色免冠正面近照两张、参选作品之总谱两份、作品的MIDI音频光盘(格式为MP3或WAV)、学历证明文件复印件一份。最后,以邮寄的形式将报名材料和作品总谱在截止日期前递送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