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评论 > 正文
大家评论 | 古诗新唱《凤求凰》:点击量何以破百亿?
2023-07-22 16:51:17 发表 | 来源:湖北文艺

6月15日,“诗乐雅韵”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巡演首场音乐会在中南民族大学光谷音乐厅举行。音乐会以原文配新乐的形式为现场观众呈现了18首古诗词曲表演。歌曲《凤求凰》作为整场演出的压轴之作,由巡演项目负责人、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余惠承领衔9位歌唱家,及天乐合唱团、白露合唱团等140位学生共同演唱,在观众的掌声和唱和声中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目前,《凤求凰》在网络平台的点击量已超过159亿次。超高播放量和评论区高频出现的“暖心、泪目、燃”等网络时髦热词打破了雅乐与通俗之间的壁垒,让传统文化以轻盈灵动的姿态,走进当下年轻人的内心。


 

在中华文明长河中,古典诗词无疑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中的最大公约数。古诗词艺术歌曲将古诗词原文配以考古发掘出的原谱原调或原创音乐来演唱,以饱含敬畏与传承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和现代表达“美美与共”,堪称“国风音乐、中国潮音”的C位选手。此次“诗乐雅韵”巡演,正是根植于民族特色、东方人文的文化沃土,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贯通历史源流和当代实践的艺术新创造。

探索创作,让古典诗意焕发青春风貌。《凤求凰》的曲作者、新锐音乐制作人李砚创新采用了以古琴的器乐思想创作声乐作品的方式,将古琴独特的韵味应用到声乐表现当中。有别于《凤求凰》古曲中正和平的气质,为了呈现富于变化的音乐色彩,新曲没有采用传统的五声音阶,而是加入了“偏音”#4(变徵)、7(变宫)这样的音符,增加流行元素,歌曲第一句即应用了#4(变徵)音。不同于古曲古调的调性特点,“偏音”和“变音”的加入给人听觉上的直观冲击,适应时代审美风尚。歌曲在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掌握音乐创作规律的基础上,融合流行音乐元素,结合传统音乐思想,在音乐的色彩感上两者和谐融通、互相辉映。这种独具匠心的融合创新,为传统曲词注入新鲜活力,焕发出青春风貌,鲜明地呈现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特点。

传承创新,让古典诗词绽放炫目色彩。由余惠承教授领衔的表演团队,也区别于观众刻板印象中女高音歌手“炸裂式、飙高音”的炫技式唱法,采用委婉、内敛、以情带声的演唱方式。在用声上注重呼吸的“藏”和“收”,注重呼吸、腔体、高位置、弱音延续等歌唱要素的协调与配合,强调歌唱意境的设计感,突破古琴曲“禁情、禁欲、禁声、禁变”的审美思想,充分诠释古老爱情传奇延续到当代赋予人们的情感寄托。如“有一美人兮”的“有”字,先叹再唱。“凤飞翱翔兮”让声音在流畅气息的支撑下向上、呈抛物线状态地传送到远方。《凤求凰》两位主人公爱情故事的几个关键情节,相如琴挑、文君夜奔、白头诗怨,无一不是对封建礼教惊世骇俗的反叛,二人是那个年代自由恋爱的“先锋”,卓文君更是女性独立意识的“先锋”,在当下亦有无数年轻的粉丝和拥趸。余惠承在演唱“不得与飞兮”这句音程跳进达到十度的乐句时,打开共鸣腔体支撑,表现“使我沦亡”的情绪起伏,把千古一爱融于字节音律之间,以音乐为容器,将“诗词”和“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相结合,让经典诗词绽放出真诚、自由、热烈的时代光彩。

多元融合,让古典美学展现时代新韵。2008年,余惠承教授在琴台音乐厅首唱《凤求凰》,采用钢琴作为唯一伴奏器乐,形式新颖简洁、别具一格,突破了古琴的乐曲风格和演奏形式的局限,将词、曲、韵合而为一,契合时代审美,符合时代潮流,贴近时代主题。“诗乐雅韵”巡演现场还采用了竹影荷风、画屏宫灯的舞美背景,并为每首曲目搭配了演出背景画面,《渔歌子》俏皮灵动,《念奴娇》波澜壮阔,《昭君怨》胡庭凄楚,《青玉案》灯火阑珊,演出以中西交融的器乐风格,灵动变化的舞台效果,为观众带来一幅神州山河的时空画卷,一场古今合璧的音乐诗画,一段独步千载的文化旅程,以新空间、新维度展示中华文化的新形态、新韵味。


 

如今,《凤求凰》不仅红遍我国的大江南北,还被俄罗斯、韩国、波兰等国外音乐院校列为声乐教学曲目。《凤求凰》作为“爆款”走红是当前全球各地兴起“中文热”的缩影,也是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独具魅力的真实见证。《凤求凰》所引发听众传唱、模仿、学习的热潮,印证了东方之美和中国元素在新时代所唤起的文化集体意识——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的创作者最优秀的文本,而如何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面向年轻一代的观众,让古老的经典文化焕发出璀璨的当下价值,是一个重要且有意义的课题。以《凤求凰》为代表的“古诗新唱”已成为以守正创新的新锐之气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新时代所表达出的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在寻找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文 | 李宗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