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评论 > 正文
聆听“春意”的多种可能|乐评
2023-06-01 11:17:00 发表 | 来源:京报网


1955年,已经身处北京的李焕之想起自己在延安鲁艺度过的激情岁月,那时革命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会在元宵节共舞秧歌。也是凭着这段记忆,他写下了《春节序曲》。那时的李焕之大概想不到,这部作品会随着电视春节联欢晚会融入全球华人关于春节的集体记忆之中。只要那锣鼓喧天般的头四个音符在耳畔响起,人们便条件反射般地唤起脑海中最暖意融融的春节印象。

2023年1月14日晚,成都交响乐团的新春音乐会以《春节序曲》拉开帷幕。此时的蓉城刚刚迎来又一次大降温,该用什么来抚慰寒流中的我们呢?这支年轻但已颇具实力的乐团联袂指挥家张冰冰、古筝演奏家程皓如、唢呐演奏家刘雯雯,用一场温暖如春的音乐会,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音乐会的上、下半场节目安排对仗工整,分别包括一首序曲、一首四川籍作曲家作品以及一首为民族乐器而作的协奏曲。与上半场《春节序曲》的热闹气氛迥然不同,为下半场开场的是一首更具沉思性的序曲,中国音乐史上的名作——黄自的《交响序曲·怀旧》。这一标题似乎直接指向作品怀旧的音乐风格,即一种可归为19世纪上半叶的早期浪漫主义风格。不过作品仍有另一层含义,也就是它的拉丁文标题《缅怀》(In Memoriam)。当晚的音乐会演奏这首作品时,乐团有意空出了首席的位置,表达所有乐手对成都交响乐团室内乐总监及客座首席,小提琴家曾诚的哀悼缅怀之情——非常不幸,就在音乐会当天上午,曾先生因突发疾病去世,这让整个乐团陷入巨大的悲恸之中。音乐家们将弥散的悲哀凝铸于这首作品之中,音乐暗暗翻涌但仍然自持。直到再现部末尾,管乐以尤其澄澈明净的音色奏出庄重的“圣咏主题”,仿佛目送逝者远归长空。而后第一小提琴将引子中沉思般的主题幻化为翱翔的悠长线条,与中提琴一唱三叹地应和,那些暗涌的悲恸终于升华为一缕金色的怀念。

不过,值得夸赞的是,尽管有如此悲剧性的事件,这支相当具有专业精神的乐团仍能调整情绪,很好地完成音乐会的其他曲目。分列于上、下半场中间的两首作品都来自川籍作曲家——老将杨新民的《蓉城之春》以及新星文子洋的《金面》。《蓉城之春》采用由黄伯亨作词、熊青云改编作曲的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作为贯穿全作的主题。原本幽默俏皮的四川清音,在管弦乐作品中展现出更多可能性,既用舒缓旋律和宽广和声展现春日中的万物复苏,也加入镲子、梆子等模拟川剧风格,呼应四川清音特色“哈哈腔”的灵动。最具特色的小六度“四川方言动机”更是成为整部作品的核心,让西洋管弦乐队被赋予浓浓的川味。

近年来斩获多项作曲界重要奖项的文子洋目前仍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他无疑是当下国内最耀眼的青年作曲家之一。这首《金面》由成都交响乐团委约,同样也饱含川味,但这里的川味更加抽象:作品中既没有引用传统曲调,也几乎听不到模拟方言的动机。那么何来川味?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不仅代表着古蜀文化,更有“长江文明之源”的美誉,其象征性文物黄金面具正是《金面》标题的来源。但这首作品也不仅仅关于黄金面具,而是作曲家将关于三星堆文明的想象抽象为五幅意象,再表达为极具想象力的五个音响段落。蚕神、玄鸟、青铜、烈火、祭祀等关键概念架构起整部作品关于古蜀文明的表现内涵,作曲家在谈到作品时说,“在声音结构的设计上,我大量运用铜管乐模拟青铜器炫目的光芒,运用木管乐器描绘远古的笛声,运用短笛和单簧管模仿玄鸟的鸣叫,运用大量的川剧打击乐模仿青铜器碰撞的声音等等。”

不过,作品的有趣之处当然不仅限于音响模拟。《金面》是整场音乐会中惟一以后调性语言为基础的作品,也是惟一不以传统的连贯旋律来取悦观众的作品。其核心旋律素材并不拘泥于最具“中国性”的五声音阶,作曲家认为“从三星堆出土的编钟铜铃文物看,当时不应当是以五声音阶来铸造乐器的”,所以作品更加突出地运用了全音阶。从李斯特晚期音乐中的实验到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全音阶及其相关的[0, 2, 4, 6](采用阿伦·福特的音级集合理论)集合常被用来表达未知、神秘等内涵。《金面》中也多少隐伏着这条传统线索,暗示着三星堆遗址中众多的未解之谜。此外,不论是作品开始处充满质朴古意的悠远笛声,还是作品内部极富动力性的节奏,都很难让人不想到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对于熟知管弦乐的听众来说,《春之祭》已是描绘原始文明的经典。所以,《金面》中富有创意的音响又勾连起前辈杰作,与传统形成起千丝万缕的联系,进一步暗示听众关于“远古”这一意涵的想象。

王建民的古筝协奏曲《阳光·大地》整体采用十分传统的手法,体现出鲜明的红色基因,是为党的百年诞辰而写的华丽炫技之作。作曲家在古筝独奏华彩乐段加入了非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法,如筝码左侧的轻拍和刮奏、岳山刮奏。在这场音乐会上,这些与作品整体风格不太相融的现代技法被有意削弱,这样的处理反倒加强了作品的统一感。此外,独奏家程皓如对节奏、速度的精准把控和极其干净利落的音色亦让笔者印象深刻。

李博禅为唢呐与乐队而作的《百年涅槃》是大型交响组曲《龙华英烈颂》的第四乐章,同样是一首献礼建党百年的红色作品。作品结构简洁,分为上半部分“百年”与下半部分“涅槃”。作曲家并未使用很多复杂的唢呐演奏技巧,但“百年”中凄美入耳的旋律与“涅槃”中昂扬激进的节奏确实十分动人。独奏家刘雯雯以精湛的技术和丰沛的情感将前半部分的如泣如诉与后半部分的慷慨激昂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指挥家张冰冰那双“会说话的手”下,无论《春节序曲》的喜气洋洋、《蓉城之春》的春意盎然、《怀旧》的温暖缅怀、《金面》的创意狂想,还是两首红色作品的光芒万丈,全都表现得恰如其分。整场音乐会不断升腾起对春天的多种想象,伴随蓉城迎来一个温暖又充满希冀的春天。

何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