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评论 > 正文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 哈尔滨交响乐团新乐季开幕音乐会
2022-09-01 00:32:09 发表 | 来源:音乐周报

 

文 | 汪煜轩

 

 

法兰西经常被视为浪漫的代名词,法国的首都巴黎,更是享有浪漫之都的盛誉。上个世纪,有多国移民来到了中国的哈尔滨定居,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法国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在这里几乎随处可见,因此也获得了“东方小巴黎”的美名。8月20日晚,哈尔滨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家汤沐海率团在哈尔滨音乐厅举办了新乐季开幕音乐会,在“东方小巴黎”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法兰西风情的音乐盛宴,与热情的冰城乐迷们一起迎接2022-2023乐季。

 

从选曲安排上来看,整场音乐会所上演的都是法国作曲家的作品,风格趋近于统一。上半场的曲目来自于两位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与拉威尔。前者在创作上对后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虽然两部作品的取材与乐思迥然不同,但他们的音乐都带有一定的东方意趣以及神秘主义的色彩,并具有法国音乐特有的细腻与纤巧。《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指明了方向。而拉威尔《大圆舞曲》的交响乐版本相较而言要冷门得多,近几年来在国内鲜有出演。下半场的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则回溯到了浪漫主义时期,是作曲家本人以及标题音乐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叙事性,《幻想交响曲》另有一个自传性的标题为“一个艺术家生涯的插曲”,作曲家将自己的爱人化作乐曲中的一个固定乐思,引领听众进入他的想象世界。这部作品的一、二乐章恰巧对应着上半场的两个主题,如此的安排别具巧思。

 

上半场的两首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和《大圆舞曲》,指挥并没有选择刻意地强化结构的“逻辑性”,而是选择了遵循印象派结构松散、边界模糊的特点,并辅以更加流动的速度去平衡。在音响效果上,更侧重于横向的情绪渲染以及色彩对比。长笛首席在《牧神午后前奏曲》中的表现令人惊喜,音色的明暗处理恰到好处,铺陈了整首作品的基调。此外,双簧管与大管声部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只是乐队整体的音响效果略显厚重,声部间的层次安排有失平衡,尤其是在《大圆舞曲》的高潮部分,主题几乎被织体声部完全覆盖。

 

下半场的《幻想交响曲》规模宏大,音乐形象也十分丰富、立体。指挥家着眼整体进行排布,布局紧凑、一气呵成,没有在各个乐章之间留有停顿,时刻紧扣着观众们的心弦。整部作品跌宕起伏,段落之间的戏剧性冲突、对比强烈,将色彩的变化发挥到了极致。乐队整体的表现并没有令冰城乐迷们失望,几处高潮部分,乐队的冲击力与爆发力都十分强劲。第一小提琴在一开场就抓住了听众的耳朵,演奏得十分动情。弦乐全体默契有加,几处拨弦处理得整齐、精致。木管组对气息以及音准的控制也很亮眼。由此可见,哈尔滨交响乐团中的大多数演奏员实力不俗。尽管如此,整部作品的细节,如段落之间与速度变化之处仍略显粗糙。除此以外,有个别乐手,对音乐不够熟知、对作品不够熟练,与乐队错开一个小节却毫无意识,将整个乐句一错到底。

 

还有一点,整场音乐会竖琴声部都被置于舞台的最前方,两位竖琴演奏员还穿着白色的晚礼服,在视觉上与乐队中的其他成员形成了巨大反差。虽然如此安排,会使竖琴的独特音色从乐队中“脱颖而出”,只是该声部的演奏偶有瑕疵,在放大他们优势的同时,缺点也无处遁形。另外,下半场时,两位竖琴演奏员待到第一乐章结束方才上台,突兀的脚步声破坏了音乐会的整体氛围。

 

音乐会结束,掌声久久不息,观众们意犹未尽。哈尔滨交响乐团有着百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交响乐团。有着这样特殊的地位与悠久的历史,“哈响”一直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乐团。该团自2017年进行了改革,在乐团综合实力上有了显著提高,虽仍有不足,但其进步在业内有目共睹。“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中国交响乐事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国际声誉、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一方面音乐总监应对于细节与质量提出更加严苛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在于每位乐手是否都具有能够站在舞台最前方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