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评论 > 正文
德彪西的钢琴三重奏 (张佳林 编译)
2022-05-07 21:26:00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本文的主要内容摘译自英国音乐学家Roger Nichols为hyperion唱片公司所撰的唱片内容介绍(CDA30029),并参考亨勒出版社的乐谱编辑说明、陈原翻译的《我的音乐生活——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讯集》。末段为编译者个人观点】

 

德彪西于1872年秋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当时他只有10岁。他的父母曾希望他能成为一名钢琴大师,以拯救家道中落的困境。尽管德彪西在1877年获得了学院钢琴演奏的二等奖,但一等奖仍然与他无缘。两年后,当他未能赢得任何钢琴奖时,他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梦想永远不会实现。

尽管遭遇挫折,德彪西的钢琴老师马尔蒙托(Antoine Marmontel)注意到他在1880年获得了学院读谱(Score-reading)比赛第一名,并将他推荐给柴可夫斯基的女赞助人纳德伊达·冯·梅克(Nadezhda Filaretovna von Meck)。已寡居四年的梅克夫人当时正在寻找一位钢琴家共赴她和孩子们的长途旅行。德彪西在1880年7月20日在瑞士伯尔尼州的茵特拉肯与梅克夫人一家汇合,两天后,梅克夫人写信给柴可夫斯基,告诉他这位刚刚到来的年轻钢琴家“看起来只有十六岁,但他说他已经二十岁了”——其实德彪西当时的真实年龄是十八岁。

 

 

8月初,他们搬到了波尔多西边的海滨小镇阿卡松。德彪西的工作包括给梅克夫人年幼的孩子们(梅克夫妇共育有十三个子女,其中十一个活到成年)上钢琴课、为她时年27岁的歌手女儿茱莉娅弹伴奏、陪梅克夫人本人四手联弹。8月18日,德彪西与梅克夫人合作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梅克夫人激动异常,她称赞了德彪西的视奏能力和技巧,但她发现德彪西缺乏对柴可夫斯基歇斯底里气质的共鸣。由此人们会想到德彪西后来对他理想中的法国音乐的描述:“没有癫痫病的情感”。

从阿卡松出发,他们途经巴黎、尼斯、热那亚和那不勒斯,最后于9月19日到达到达佛罗伦萨。正是从这里,梅克夫人给柴可夫斯基寄去了一首德彪西在夏天创作的钢琴曲《波西米亚舞曲》(Danse bohémienne)。柴可夫斯基在回信中认为这是“一首很好的作品,但太短了,主题没有任何发展,形式有缺陷,缺乏统一”。

在佛罗伦萨的奥本海姆别墅(Villa Oppenheim),刚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的大提琴家丹尼琴科(Pyotr Danilchenko)和小提琴家帕祖斯基(Wladyslaw Pachulski)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帕祖斯基还承担了一些秘书工作。在一张著名的照片中,他们三人看起来非常严肃和尽职,德彪西给父母寄了一张照片副本,上面写着:“我派这个年轻人给你带来我的吻和所有的爱。”

 

这个三重奏组似乎每天晚上都被要求为梅克夫人演奏。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曲目是什么,但可以假设贝多芬、舒伯特与俄罗斯音乐一起构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他们演奏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那也只能是改编曲,因为这位交响乐作曲家直到两年后,才在梅克夫人一再敦促下写出他唯一的钢琴三重奏:“我不瞒您,”柴可夫斯基在刚开始创作他的《a小调钢琴三重奏》时,于1881年在罗马写道,“我必须强迫我的情感,才能使我自己以一种新的、不习惯的形式来表达我的音乐思想。”然而与此同时,年轻的德彪西抢先于他一步,在1880年的9月和10月期间,他完成了自己的G大调三重奏——这是否也是来自于梅克夫人的督促?

梅克夫人在她的信件中曾提到,德彪西对德意志音乐的批评是“过于沉重和不清晰”,而这首三重奏证实了他这种对轻盈和清晰的偏好。也许他下定决心,至少在自己这部作品中,他和他的同事们应该享受演奏的乐趣: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件乐器在这部作品中都有充分的音乐表现空间。对现代人来说,它听起来一点也不像我们熟悉的德彪西,有时更像德里布(Clément Philibert Léo Delibes),他的音乐是当时巴黎音乐学院总谱读法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柴可夫斯基非常欣赏的法国作曲家。尤其是第二乐章,拨弦效果让人联想到德里布和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音乐(比如《胡桃夹子》中的《糖果仙子舞曲》,但它作于德彪西这首三重奏之后十二年)。在其它三个乐章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弗兰克(César Franck)和舒曼作品的影响,梅克夫人则称其“发放着马斯涅的气味”。

显然德彪西后来对自己少年时期的这部作品从未有发表的计划,以至于他逝世后,音乐界虽然知道曾经有这么一部作品,但没有人知道它是否已经永远遗失了。直到1980年,第一乐章的签名总谱和全曲的大提琴分谱,被纽约皮尔庞特·摩根图书馆从巴黎的一次拍卖会中购得并收藏。1983年1月19日,西方艺术三重奏组(The Western Arts Trio)在怀俄明州萨拉托加的一场慈善音乐会上首次公演了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并于第二年发行了唱片。后三个乐章的手稿是1982年在法国钢琴家和作家、德彪西的学生莫里斯·杜梅尼尔(Maurice Hippolyte Dumesnil)的遗产文件中发现的。德国亨勒出版社于1986年编辑出版了现在通行的完整版乐谱,同年,法国拉威尔三重奏组(Trio Ravel)录制了四个乐章完整版的唱片。

 











 

 

 

德彪西的这首钢琴三重奏,大约相当于贝多芬1791年作于波恩的降E大调三重奏Wo0 38、瓦格纳的《黎恩济》、崔健的《浪子归》,都是大师风格尚未成型,但才华与个性已经开始显现的早期作品。尽管大师本人后来都极力回避提及这些“早年的罪孽”,但若是出自一位“普通的”一流作曲家之手,足以凭此成名立腕,甚至成为一生的代表作。耐人寻味的是,德彪西其他几首同样“不像德彪西”早期作品,如钢琴曲《梦》、《两首阿拉伯风格曲》;歌曲《星夜》、《美丽的黄昏》反而成为德彪西传播最广、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这首钢琴三重奏自上世纪80年代重见天日以来唱片发行不断,早已成为音乐会保留曲目,似乎也说明,成熟不一定会被喜欢,但才华永远会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