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风起云涌、充满变革的时代在音乐艺术的纪年中,正是由巴洛克艺术向古典主义艺术转变的时代。在巴洛克与古典主义的重叠期,一种秀丽、典雅、细腻与精巧、追求娱乐与消遣的罗可可艺术风格弥漫了整个欧洲,但在歌剧领域,意大利那波利式的正歌剧正面临崩溃的危机。其主要表现为内容空虚无聊,为炫耀技巧而滥用咏叹调,表面浮华,以及不人道的阉人歌手等。欧洲的剧院仅剩昔日辉煌的影子,亨德尔也脱离了歌剧,真正的音乐戏剧已隐退到合唱清唱剧中,歌剧艺术发展到这里,似乎真的无路可走了。为了增强歌剧表现力,体现“回归自然”的思想,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改革的尝试,如拉莫、佩戈莱西、J.S.巴赫等。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则是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一、格鲁克歌剧改革内容的再认识
第一,在进行歌剧改革的基础方面,格鲁克以改革当时意大利
第二,在歌剧的题材方面,格鲁克从古希腊、古罗马与中世纪的题材中选取具有社会意义与伦理意义的部分。虽然他选择的歌剧题材,常被嘲笑为老式神学
第三,在歌剧的戏剧性方面,细读格鲁克的艺术创造,就其内在的本质而言,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崇高的抒情,即表达心境及其情节发展的抒情。正是这种抒情性,把音乐戏剧同其他各类戏剧区分开来——从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到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作曲家莫不如此。格鲁克的戏剧性,更倾向于情感的宣泄,而且,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种宣泄更适合于用音乐来表达。
第四,在歌剧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格鲁克歌剧中的人物,不像莎士比亚戏剧中所呈现的那样,在激情的冲击下表演,而是让人类灵魂中对行为的反思来主审人物。简而言之,格鲁克在对歌剧题材与戏剧性方面的改革,是要将“人类情绪及情绪的冲击更自然有力地表现出来,为戏剧注入一个主题恒久不变的、富于诗意的模子”。
第五,在歌剧的形式方面,格鲁克反对罗可可式的华丽外表,他认为艺术作品应力求质朴真实、自然。格鲁克保留了正规的咏叹调,但坚持“不可为了重复歌曲的第一部分……而匆匆唱过第二部分”。他认为纯音乐的形式因素可以保留,但必须同戏剧相适应,这是现代音乐戏剧的一个重要原则。
第六,在音乐表现的手法方面,格鲁克一是精简戏剧的结构,抛弃过分追求华丽的装饰和炫耀声乐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二是赋予宣叙调重要的地位,加强情感表现力,注重人物内心刻画。三是使序曲成为预示剧情的有机部分,不再脱离剧情而孤立存在。四是记谱时废弃数字低音,以明确各声部的现代写法取而代之。
第七,对于音乐本身,格鲁克强调音乐在歌剧中要注重统一性与完整性,音乐
二、对格鲁克歌剧
18世纪,是一个思想家与理论家济济一堂的世纪,源自法国的启蒙主义思想影响到文艺的方方面面。外国音乐家来到法国,接受法国思想的影响与灵感并按照法国文学思潮的要求,开始重大的改革,改造音乐戏剧,从罗西尼、格鲁克、莫扎特到瓦格纳,莫不如此。
格鲁克接受了法国的先进思想之后,成为第一个站出来反叛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德国大师。在和他同代的人中,只有一个人同他极其相似,而且同样杰出,此人即诗人、批评家莱辛。莱辛把
格鲁克的改革使当时腐化的歌剧艺术为之一新,他的主张和原则,具体、清晰地说明了音乐与戏剧的关系。当时虽没有直接的追随者,但是他对法国大歌剧,对莫扎特、贝多芬、罗西尼等人,以及后世歌剧及其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19世纪,瓦格纳歌剧改革的主张和最终目的,可以说就是要实现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
三、格鲁克歌剧改革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启示
新时期以来,我国戏曲艺术面临着一场危机,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受电视、电影、网络的冲击,戏曲失去了旧有的生态环境;二是部分戏曲题材陈旧,故事情节发展节奏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和节奏,失去了大多数年轻的观众;三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