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评论 > 正文
心语《忆长安》 :听周煜国筝曲新作《忆长安》有感
2021-04-18 23:25:04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忆长安---为筝与群筝而作

作者 李世斌

 

    李世斌,陕西安康人。研究员。退休前司职原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现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所长。曾主持编纂出版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之“陕西卷”,《西安鼓乐全书》(五卷本,李石根著);出版个人专著《传统音乐生态透视》等五部,发表文论百余篇。社会兼事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陕西秦筝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秦筝》杂志执行主编,陕西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等职。

 

    缘起于2018年10月23日,在庆典陕西秦筝学会成立35周年“陕西秦筝学会委约新作品音乐会”上,首演了含《忆长安》等8首新创作的筝乐作品。虽然笔者未能现场聆听,却有幸得到周煜国先生为筝与群筝而作《忆长安》音响视频。听而又听,不禁心旌荡漾,激动不己。

 

    《忆长安》取材陕西关中地区源远流长的古老戏曲音乐中的典型音调作该曲的主题音调而贯穿始终。于是自带几分音乐“母语”的天分,生来具有浓厚地道的地方风格特色。在凝炼的苦音乐思布局中,以不同音区、不同调高、(如上属调、下属调),此起彼伏,款款深深、迂回不尽。即此,作者悄无痕迹将古朴深沉、内敛深邃的遗风古韵,升华其中而谱成当代新型“真秦之声”的新版本,闻之更是亲切快耳,沁人心脾,油然而顺应作者音乐思维的精巧演译,潜意识引度到故地长安的种种乡土风情和人文世象的冥想之中,美在其中,娱在其中,陶醉其中。

 

    国人之于音乐,古来以横向“线型”思维审美取向。换言之,无论声腔或器乐艺术,旋律好听不好听才是成败的关键,唯旋律优美动听才是作曲获得成功之大法,旋律美的作品才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反之,旋律不美的曲作,仅管你在其内容、形式、章法、技巧如何“高大上”,即便你使出百般新特奇异的花巧手段,或可昙花一现,但终究免不了被遗忘的宿命。这是国情,民意。《忆长安》首演获得了热烈掌声,得到听众认可。实践检验,这是一曲成功的筝曲新品,是周煜国先生的若干筝曲作品中又一力作。

 

    诚然,《忆长安》的成功,首先在于亲切美感的旋律有鲜明的地方风格特色,具有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韵,美在神韵,美在风骨,也美在体裁形式。

 

    今次周煜国的《忆长安》构思,一改常见的传统章法结构(如唐大曲章法,散、慢、中、快、散的速度程式等),“另开一扇窗,新辟一条路”,师法西洋复调作曲技法—赋格曲,作为复调音乐在筝曲创作上的新尝试,由一台领奏筝与三个声部的群筝编制演奏。

 

    作品为复二部结构,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结构的两个部分,一慢一快,相互映衬;一静一动,对比鲜明。

 

    作品第一部分(慢板)是一首严格的三声部写作,长达三分多钟的“长摇”在各声部连绵起伏,层层递进;以旋律为主题的线型乐调思维,以模仿、对比、扩大、紧缩、倒影、对位、模进、展开等赋格曲技法,使主题、答题、对题在各声部完美体现。

 

    第二部分(快板)仍以主调写法为主,以快速的持续低音固定音型与多层次的音乐织体相支撑、配合,交织穿插,形成节奏明快激越,跌宕澎湃的气氛热潮,一如秦人质朴爽朗、粗犷豪放的精神张扬!正当顿挫蓄势,高潮迭出,张力急剧,愕然奇葩陡起—舞台传出齐声诵白:“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听众若梦乍醒!长安人对关中方言土语,自然耳详其言,这分明说的是一个biáng biáng面的“biáng”字!奈何当年老祖史官仓颉创造文字时,竟然未能造出这个事关民生大计的汉字“biáng”?而秦民百姓臆造的这个biáng字又过于繁难,从而才衍生出这样一段顺口溜。

 

    这种顺口溜在戏曲等声腔艺术中谓之“数板”,而用于筝曲演奏中,堪为空前一绝。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作者意在笔先,却异于音外,着力不凡,一鸣惊人。如此创意独到卓越,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学养和能力。我们不禁设想,警动之余,听众在想什么?想到biáng biáng面?联想到“长安八怪”?“长安八景”?“长安八水”?等等世态胜景,风物民情,幻象万千。未免沉醉于故都长安过往今昔的忆觅之中。音声无形,心象无限,百般情思神往,久久不息。如此至美至雅的神思妙悟,才是灵魂的陶冶,大雅之怡趣,境界之升华。当代作曲家们,盖凡立足于民族传统,立足于乡音母语,借鉴西方音乐写作技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定然会创作出适应新时代、新潮流的受大众欢迎的优秀佳作,《忆长安》堪为明证。

 

    历数周煜国先生创作的筝曲,件件优美动听, 曲曲雅俗共赏,殆首首可传。故为全国古筝考级、音乐会演、筝乐赛事等活动的优选曲目。其所以被受赞赏、受欢迎,概要其诀有三:一是旋律美,情深意远,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特色。二是诸如《云裳诉》《秋夜思》《悦》《忆长安》等,每一首各有不同的写作方法,不同的章法结构,不同的演奏技巧,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这一点,想必演奏者们一定深有体会。三是器乐化程度高。对于古筝器制性能了然于心,点线运用恰当自如,不但左右手得以顺应高难技巧的充分发挥,而且顺情、顺理又顺手,绝无蹩脚拗手之虞,乃至在一些经典、唯美、高难或精彩片段,每每令人百弹不怠,如痴如醉,得意忘形。

 

    因之,一些不熟悉周煜国的人,自以为他本是同门行家里手,故而谙熟古筝性能和演奏技巧,才创作出高度器乐化的优秀筝曲如《云裳诉》《秋夜思》《悦》《忆长安》等等。每首创作筝曲各有不同的乐调旋律、艺术风格自不必说,难能每首筝曲都有其不同的章法结构、不同的技法特点、不同的艺术特色。

 

    创作,是音乐发展的原动力。当代古筝艺术大繁荣、大发展,实为得益于筝曲创作的勃兴。特别是专业作曲家的加盟,在充实古筝教材、丰富表演节目同时,更在曲体、形式、技巧等方面多有创新或突破,从而大大优化了筝乐艺术品质。周煜国先生创作的首首筝曲,以其唯美的声形品质,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代表着陕西筝曲之最,建树陕西筝派的重量基石,振兴华夏正声、宏扬陕西筝派“真秦之声”的先锋和旗帜。

 

    藉此,并向“陕西秦筝学会委约新作品音乐会”的作曲家们(周成龙《黄土地的歌》、顾冠仁《江南》、吴延《望雪》、陈哲《蹀马倾杯舞千秋》、黄枕宇《独凭阑》、魏军《水墨丹青》、周煜国《忆长安》、冯季勇《境》)致以深深的敬意!向本次音乐会的发起和策划组织者致以感佩之情和同仁的敬意!

 

 

周煜国简介

    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精心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创作和实践活动,执棒出演多场大型音乐会。创作、发表、录制出版各类民族器乐音像制品,多次出任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赛事评委,多首音乐作品在国内作品比赛中获得奖项,并在以上赛事活动中列选为比赛规定曲目;近年来在香港、沈阳、浙江、山西、厦门等地举办“雅风心韵”个人作品音乐会,在国内音乐艺术院校及社会音乐机构中举办《乐由心韵、尚雅国风》等其他专题音乐讲座,为推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筝乐作品《云裳诉》在2002年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民族乐器独奏比赛”活动中,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新作品奖;同时该作品在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艺术奖”“CCTV民族器乐比赛”等国内重大赛事中列为规定曲目之一;2012年收入《十大发烧唱片精选》;2013年入编《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

    2016年,所创作的《秋夜思》、《云裳诉》收录于【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出版的“华乐大典·古筝卷”,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3年被陕西秦筝学会颁发了“突出贡献奖”。

    2017年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授予“中国古筝艺术特殊贡献”荣誉称号。

    个人资料辑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附:周煜国筝乐作品一览表

独奏曲:

古筝独奏《秋夜思》(1991年)

古筝独奏《乡韵》(小乐队伴奏)(1992年)

重奏曲:

箫与筝《复调音乐小品-逸》(1988年)

古筝、琵琶、二胡三重奏《宫苑思春》古曲 周煜国编配(1997年)

古筝三重奏《秋望》(2000年)

筝与吹打乐《悦》(2003年)

中阮、古筝二重奏《月琴赞》宁勇曲 周煜国编配(2007年)

古筝三重奏《倾杯情》周延甲曲 周煜国编配(2007年)

筝与群筝《忆长安》周煜国曲(2018年)

协奏类:

古筝与民族管弦乐队《临安遗恨》何占豪曲 周煜国配器(1998年)

古筝与钢琴《云裳诉》(2002年)

古筝与民族管弦乐队《云裳诉》(2007年)

古筝、钢琴与弦乐四重奏《云裳诉》2008年

古筝与交响乐队《云裳诉》(2010年)

古筝、钢琴与弦乐队《云裳诉》(2016年)

古筝、钢琴与民族弓弦乐《云裳诉》(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