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将母语合唱创作风格进行到底——著名作曲家刘晓耕访谈
2023-07-31 19:23:00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将母语合唱创作风格进行到底
——刘晓耕访谈

徐倩 / 文

 

徐倩:晓耕老师您好。据统计,您是2019年度中国合唱团在国际比赛和演出舞台上出演的作品最多的作曲家,您的作品涵盖如此广泛的风格,您的灵感都是来自于哪里?

 

刘晓耕:几十年来,我走遍云南的山山水水,从深山老林、田间地头收集到数千首民歌,这些素材以及各个地区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那些从土地上长出来的声音,时刻激活着我的创作灵感,呼之欲出。

 

 

徐倩:在您的作品中有众多来自不同民族的最古老的元素,仿佛远古大地传来的音乐,但同时它又是最现代的艺术。您自己是如何定义它的呢?

 

刘晓耕: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一步之遥,然而,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交通、经济的落后,很多古老的音乐深埋在大山里,无人知晓。为此,怎样把各民族先辈们口口相传的民间音乐传承下去,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中国的大部分民间音乐都是以单声音乐的方式呈现的,因此,必须揉碎、重组、裂变,使其上升到一个具有高度艺术水准的多声部合唱作品。

 

 

 

徐倩:在中国居住的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而您的作品中使用了很多他们自己的语言,您的作品向人们传递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刘晓耕:少数民族的母语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用各民族的母语来创作是我长期坚持的方向,90年代初,我用壮族的母语创作了一首童声合唱《水母鸡》,后来,中国的很多童声合唱团都选用这个作品去参加世界合唱比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最典型的例子是《撒里啰》,在这个作品中,我用了八个不同民族的母语元素,用当代简约派的创作技法,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的、充满活力的艺术效果。因此,发现、分享、传递少数民族母语合唱之美,是我创作的基本方向。

 

徐倩:作为中国最高产的民族音乐作曲家之一,您认为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刘晓耕: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博大精深,每当我走进一个民族的音乐之门,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匈牙利的作曲家巴托克、柯达依那样,将那些鲜为人知的民族音乐挖掘、整理、创作出来,让全世界人民分享到这份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倩:在您的记忆中您是否特别为某人或乐团(合唱团)创作过?

 

刘晓耕: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去写作交响乐,然而各种条件的限制,我的兴趣转向了写作合唱。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合唱进入世界合唱比赛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团队委约我写作参赛作品,比如深圳高级中学的百合合唱团、广州小云雀合唱团、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等。

 

 

徐倩:您在那些最危险的地方探索最古老的民谣音乐的过程中有什么故事分享大家吗?

 

刘晓耕:我从70年代末开始下乡采风,那时候条件很艰苦,很多地方没有公路,也没有电,只能坐马车或者徒步。有一次我陪着著名歌唱家萨顶顶到小水井去采风,突然遭遇车祸,险些丧生人亡。其实,每一次采风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为了那一份执着,其他就忽略不计了。

 

 

 

徐倩:在当下浮躁的时代,越来越难以获取年轻人长时间的注意力,您对中国合唱音乐的未来有什么看法?

 

刘晓耕: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有10年不得读书(文化大革命),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能够上大学,专心学习作曲,真是人生的幸事,因此,特别珍惜。中国合唱起步较晚(近100年的历史),与世界发达的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需要在作品的技术性、艺术性、思想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国门,去了解当代世界合唱发展的动向,为中国的合唱发展提供更好的原创作品。

 

 

徐倩:您对未来有什么计划吗?

 

刘晓耕:在我的创作生涯中,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是1996年,那一年应菲律宾亚洲宗教礼仪音乐学院Dr.Francisco Feliciano 院长的邀请,我去那儿做访问学者一年。每天早上我都去参加教堂唱诗班的合唱课,听到来自各个国家的专家们教授自已的民族母语合唱,在那里,我看到西方的教堂合唱是怎样和菲律宾的土著音乐融为一体,深受启发。1997年回国后,我写了一首作品《回家》,各民族的母语与西方圣咏式的合唱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奇特的舞台效果。从那以后我的母语合唱创作风格逐渐形成,并且一直延伸下来,我坚信,这条道路定会越走越宽阔。


(文章转载自:星汉文化艺术发展)

 

 

刘晓耕

 

 

刘晓耕,中国著名作曲家。创作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交响乐、舞剧、合唱、独唱和器乐作品。他还为不同的媒体创作音乐,如电影、电视等。

 

几十年来,刘晓耕教授的足迹踏遍了云南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创作特点之一就是利用民族语言进行合唱创作。在2016年7月于索契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中,他带领的“云南坡芽歌书合唱团”获得了无伴奏民谣合唱组金奖。代表作有:合唱《一窝雀》《水母鸡》《撒里啰》《回家》《纹身》《哦然》等。更多的作品被收录在《云南回声》《江之歌》《长刀祭》《坡芽歌书》等多部合集中。

正如中国著名指挥家杨鸿年所说:“晓耕用他辛勤的探索,将云南各民族音乐的精华,聚集在了一起,融入了世界民族的音乐长河,有如一股源头活水,感人、优美。也让我们在用心聆听他的作品时,感受到了高原上清新的风,晓耕的艺术创作必将不断赢得隽永的生命”。

 

 

徐倩

 


 

德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世界合唱奥林匹克主办方)亚太中国区代表;深圳星汉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合唱协会秘书长;深圳星辉合唱团经纪人。

 

 (本文转载自“晓耕音乐工作室”。“晓耕音乐工作室”是著名作曲家刘晓耕老师发布合唱作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