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快乐琵琶夏令营连续举办一轮,章红艳:12年,我们的发心没变!
2023-07-24 15:53:00 发表 | 来源:微信公众号

7月13日,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八喜·打开艺术之门——2023暑期艺术节”中颇受关注的“我的琵琶行——快乐琵琶夏令营”在欢声笑语在动听的琴声中欢乐闭营。在家长和学生们眼里,这个暑期的常规动作好像只是新的一届琵琶夏令营又来了。但是细想一下,这个打开艺术之门的一项暑期日常却是琵琶演奏家和她的志愿者教师团队倾力坚持的一年又一年。从2011年至今,她们整整坚持了12年。从最早的大中小3个班到如今按学琴程度不同的的5、6个班,学员人数从最初的二三十人到今年的150人,教师团队也扩展到现在的25人,“快乐琵琶”早已成为规模最大最受欢迎的夏令营。12年如白驹过隙,回首过去的这一轮岁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琵琶名家同时也是夏令营“营长”的章红艳深有感触的表示,这个时代“变”是一种常态,但“不变”却是非常珍贵的的东西,“十二年了,我们的心没变,我们的发心一直坚守着最早的这一份纯粹。

 

 

PART01

坚守12年,不变的纯粹发心

 

今年夏令营计划招收学员80人,因为家长学生太过强烈,在音乐堂商量之后,一狠心人数就增加了将近一倍,达到153人。这些学员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湖南、宁夏、河南等多个省市,他们当中既有琵琶专业教师和学生、琵琶爱好者,也有零基础的入门初学者。为了更加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按照学琴程度分为五个班级。闭营仪式上,学员们分别登台表演了《小蜜蜂》《音乐之声》《雪花》《老六板》《凤阳花鼓》《阳春白雪》《四方舞曲》《嚣板》《小霓裳曲》等作品。《阳春白雪》这首作品对于夏令营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经典,12年前孩子们就学习了《阳春白雪》,这一晚的音乐会上章红艳带着学员们再度以这首作品纪念一路走来的12年。跟12年前一样,章红艳照例以大师的身份当她的“孩子王”。从开营第一天到闭营结束,她像陀螺一样在每个班里“巡班”。而在每个班里教授孩子们琴艺的都是她的得意门生,一个由25人组成的志愿者教师队伍。“这个时代,所有的事情变是一种常态,但不变却是非常珍贵的东西。拿我们夏令营来说,十二年了,我们的心没变,我们的发心一直坚守着最早的这一份纯粹。”章红艳深有感触的说。

 

 

PART02

每一次夏令营,章红艳每一分钟都在

 

琵琶夏令营已经过去了12年,作为“营长”的章红艳老师从第一天开营一直到毕营最后一刻,她一直都在。在巡班过程中,她会尽可能的了解每一个人,她几乎把每个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包括孩子们的表情、情绪甚至他们是不是不舒服或者感冒、发烧,她都会观察得很细。有一天,一个小朋友嘴唇发干,一问才知道没吃早饭,血糖有点低,吃点东西之后就好多了。章红艳说:“为什么会每一分钟在,因为每一分钟在就是我的夏令营。这就是你干出来的活、你的水准、你的综合体现,这些是不可替代的。但我的团队非常认真,老师们甚至有时候比我还要认真,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住水准。我愿意跟孩子们在一块,虽然有时候看着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最后还是非常有成就感。”在家长和孩子们眼里,他们看到的是每天夏令营的日常,但是大家没看到是这个团队为这三天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月了。同时,每年从曲目的选择也并非随便定几首,而是根据每个班不同的水准进行反复探讨与论证,再根据各班的情况分配和安排授课老师,而对于每一个班的训练重点,章老师是一个班一个班严格把控的。

 

 

PART03

琵琶夏令营除了快乐,还有情感教育

 

这两年,章教授发现孩子们越来越不好教,主要是孩子们越来越不开心,越来越有一种陌生感,尽管我们的老师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但是在这种过程中有时候还是觉得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学音乐本来为了快乐,是为了增加孩子们各种方面的幸福感,但现在有的孩子们学了音乐之后依然不快乐,甚至有的还恨音乐。章红艳老师分析,如今这些年轻的父母恰好是当年那一拨儿长大成人的独生子女,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他们小时候不管家庭环境好与不好,所有东西都是你的连个分享都没有。音乐是分享的艺术,分享是人类最快乐的事情,但是独生子女最缺失的恰恰就是分享。音符是你表达情感的一种语言,在琵琶弹奏中这个语言是用手弹奏出来的,所谓的拨动心弦就是在音乐中大家彼此是心心相印。如果一个人根本不爱你,但他却可以违心的说爱你。但音乐做不了假,你不爱就是不爱,你再怎么表演,那也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缺失。直指心灵是音乐的特质,它是骗不了人的。”章老师说:“我为什么提出快乐琵琶夏令营,我希望孩子们至少在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能感受到练琴的快乐,学习的快乐,交朋友的快乐,歌唱的快乐以及节奏训练的快乐,几天下来所有走出夏令营的孩子们都会有变化的。”

在打开艺术之门的系列夏令营中,每一年的琵琶夏令营都是最火的,基本上是一开票就秒光。很多人想参加夏令营学琴的孩子们抢不到票,但有的家长抢到了票,孩子来了夏令营却不想弹琴,或许这些都是家长逼着来学琴的。“有的家长功利心太强了,他们总希望孩子们参加夏令营能出成果能弹曲子。”章红艳发现,家长在对孩子素质教育过程中普遍有这样一个心态,他们把弹琴变成了一个技术层面的活儿,这样的音乐还有什么感人之处?还用什么去动人?“不过,即便孩子们不想学,我们也尽量让他们发生改变。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孩子在三天时间的确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甚至改变了他们对音乐对艺术的认知,这很重要。”章红艳说:“老师们很不容易,班里的孩子们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不少不想学琴的小捣蛋鬼,但到最后汇报演出的时候竟然能够发出那么整齐和那么纯的声音。”这一期琵琶夏令营特别针对人与人的情感冷漠提出了一个情感教育。章红艳说,这个情感教育绝不只是针对夏令营里那些不快乐的孩子们,还有也针对夏令营团队的老师们,“她们当中有的也开始成长为各个院校的老师了,音乐是做什么用的,不就是表达情感吗?可是我们现在经常把术提到了第一位,艺却放在了后面。如果技巧层面的东西变成了全部,那本质的东西就没了,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才是真的情感。”

 

 

PART04

志愿精神就是一种奉献精神

 

琵琶夏令营有25位老师,他们有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的副教授,还有在院团里的演奏家,这些章红艳老师的得意门生都是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夏令营。章红艳回忆,这些老师当年在学校当学生的时候,自己就带着他们走出校园到各个地方,在做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做公益。她认为,这种志愿精神应该在校园里与其他门类的学科共同接受的一种教育,“志愿精神其实就是奉献精神,社会永远需要推动社会发展的人,社会也永远需要正向指引方向的人。我对我的学生们说,哪天如果就剩我一个人了,我依然会站在这儿,因为这种唯一太珍贵了。不要随大流,当你认定这样方向的时候,你是必须站得住。”章老师说,她和她的团队者愿者们就是这样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团队,“虽然没有人要求我们去做这些,但是社会需要,所以总要有人去做。

每年夏令营结束,都会有一台师生同台的音乐会,每一次的曲目几乎都是新的。所以,夏令营老师们很辛苦,他们每天从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教孩子练琴,之后还要练习音乐会曲目。这几天高强度的工作,很多时候夏令营结束有的老师都会生一场病。即便如此,夏令营的教师队伍仍旧一年比一年壮大。章红艳介绍,每一年在定下来夏令营时间之后就开始在群里接龙报名,报名的人数很快就越来越多。有的在院团里工作很忙,他们就刻意把这个时间空出来。很多大学老师很不容易,有的即便是在暑假里也要上班或者有课,他们特意请了几天假,闭营之后就立刻赶回去工作。章红艳希望,未来这些志愿者在他们自己的岗位也能成为这样的老师,“我这个人不是特别在意一个人一生中获得多少奖项,但我很关注这个人有没有承担,对社会是不是有奉献精神和志愿精神。而这种担当,必须在他的学生时代就开始了。”

 

 

PART05

抱起中国乐器,艺术的种子就种下了

 

章红艳是一个很有定力的人,她的坚持是有目共睹的。比如说她2003年成立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一做就是20年,这20年间她又做了十年的“章红艳音乐文化公益讲堂”。多年来,章红艳一直在坚持做公益,比如她举办了多年的“章红艳音乐文化公益讲堂”,面对的都是喜欢琵琶艺术的社会公众,“一般的爱好者如果找个老师,学费很贵真的交不起。他们没有老师,我就不设门槛当他们老师。这些爱好者,不就是想亲近我们自己的音乐文化情感嘛。不管你抱起了哪一件中国乐器,只要你拿起来这种爱就丢不掉了,艺术的种子就种下了,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情感。”这个讲堂一做就是十年,因为疫情暂停了三年,章老师透露,最近这段时间她决定恢复,“很多人就等着恢复,因为暂停可能就没练琴了,不知道他们现在琴弹的怎么样?”

章红艳说,做公益是她非常想做并一直坚持做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个专业院校的教师来说,“一方面,在象牙塔里培养全国最顶级的学生,要把他们培养成演奏家,当然这个数量是很少的。另一方面,我觉得中国音乐是应该扎根在每一个人心里的,它是中国人的文化符号。你作为一个中国人,比如说从一件乐器入手,你对中国整体的音乐和历史就会有所了解。这样,一个人才会不心虚,心里才会踏实。什么让你有底气?只有了解了你自己才会有底气!

 

 

PART06

那些带着孩子来夏令营的老师们

 

12年间,在这个志愿者团队中有很多老师从首届一直坚持到今天。青年琵琶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舒银就是第一届琵琶夏令营的志愿者老师,中间因为生孩子错过了一届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在。对于十余年的坚持,舒银觉得并不是一件难事,“每年到这个时候,没有特别特殊的情况,我们都会把时间空出来。因为我们知道,一到夏天就是夏令营了,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舒银说,每年夏令营最后都要有一台音乐会,按照章老师的要求,音乐会一定要背谱,所以老师们每天白天除了辅导孩子,结束之后还要练琴背谱,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虽然体力很辛苦,但很充实。”这一次,她带着自己的孩子从上海来到夏令营。“我11岁就跟着章老师学琴,一直在章老师身边,受到她最大的影响就是一种社会责任,现在这些好像已经变成我们自己的一种责任。”舒银认为,专业的人一定要对社会要有反哺的责任,尤其是在给孩子们辅导的过程中应当给他们传递一些正能量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副主任、副教授宁燕表示,每年这段时间对她和小伙伴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档期,“所以无论有什么事情,一定要为这个事儿空出来。除了来做事,还有一个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在一起也是一种团聚,是在做事过程中一种正能量的团聚。”宁燕从18岁上本科开始就跟着章红艳学习,在恩师身上始终感受着一种榜样的力量。说到自己的变化,宁燕说:“大家看到我们的样子是成长之后的我们,其实我们从小跟章老师学琴的时候,所谓的志愿者精神是完全没有意识的。章老师非常重视在这方面的教育,她不仅说,还用身体力行的行动来教育我们。她行动的一致性和坚持性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所以我们被感染也被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宁燕看到孩子们从第一天来到第三天登台,“那些小小的身体无论从精神上到与他人相处上,能在很短的时间让乐器发出声音弹奏出音乐,这些无疑也会反过来给我们一种力量,也会让我们坚持这么多年。”宁燕也不是自己一个人来北京的,这是她第三次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夏令营,“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他在夏令营的每一天都在成长,原先在家里最多练琴半小时,而在这里一直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每天不停地练琴。他跟着我,也会关注每个班的的曲目,他会跟我说下一步要练习什么曲目,这是一种特别的教育氛围。”

宁燕介绍,平时他们在大学里教授专业课都是一对一,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么多孩子。这些年龄段跨度很大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充分的爱心和耐心,才能让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这样一个集体活动里面要有所收获。”在夏令营有一个自闭症孩子,已经参加了很多届,每一次都在小一班。宁燕说每一年见到这个孩子都会感到一份惊喜,“我是真的相信音乐是有治疗的作用,但是我没有想到效果会这么好。我第一次见到他确实能感觉到他身上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两次再见他,几乎和其他孩子没什么区别。每次见到我,他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而且说话非常有条理,人看起来很阳光。”

 



 

 

PART07

共同见证,彼此成长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青年教师刘小菁9岁跟随章红艳教授学琴,接受了附小至研究生长达14年的专业音乐教育。谈到夏令营,她说:“我参加琵琶夏令营已有十年时间,不仅是小朋友期待每年的暑期夏令营,作为青年教师,我对每一次夏令营也都满怀期待。这几天的教学对我来说是一次洗礼,一次提升。章老师制定教学大纲,推敲授课方式,事无巨细的安排,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而她对每一位学员的关注、用心与付出我都看在眼里,教会我如何去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章老师的琵琶夏令营,传递的是一种情感教育,一种奉献精神,一种文化精神,而十二年的坚持,却是不变的初心与不变的音乐品质。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我非常的自豪。”

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卢雨薇日常工作很忙,章红艳教授在开营仪式上笑称“卢雨薇在工作岗位上的教学工作量很大,她的学生数量甚至比我还多。”平时少有联络,但每年暑期卢雨薇都克服重重困难争取来到北京。“夏令营最让我感动的是看到了学员们成长的轨迹。8年前,一班的自闭症学员赵嘉珩只能抱着琴给大家打拍子,今年我在一班教学,他很骄傲地告诉我这次学的他都学会了,而且背下来了。2017年,第一次参加夏令营的甘莎菲还是个业余琴童,那次我选她当班长,她很负责,认真努力,从那次以后她毅然决然选择了琵琶演奏专业这条路,如今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在读生了。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大家的成长都在夏令营中被记录了下来,看着熟悉的面孔,从业余到专业,从读书到毕业,我们充分的准备,真诚的交流,和学员产生共鸣,这应该就是章老师的夏令营多年来开票秒空的原因和魅力所在。”


 

 

 

 

PART08

影响·传承,她们从学员到老师

 

12年,每个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生活还是社会角色都会发生改变。在章红艳的身边,始终有一个不苟言笑的“小跟班儿”,她就是章老师的助理,也是她的学生程语。2011年,程语以学员身份参加了首届琵琶夏令营。那一年,她和同学们学的就是《阳春白雪》,今年正好是第12年,章老师带着他们再次奏响这首经典作品,令她感慨万千。“永恒的经典作品,至高的音乐追求,12年都没有变。我从学员、教师多个角度见证了章老师和团队为社会音乐教育做出的种种努力,感动、敬佩,这些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程语说,自己不仅是从学员到教师的身份,同时作为章红艳老师助理的身份也几乎全程参与了夏令营台前幕后的策划、筹备工作,收获颇丰,同时更是感受着来自章老师身上的榜样的力量。

细节决定成败,程语说,夏令营的成功仰赖于章红艳老师带领20多个教师井然有序的工作,她不可能每一分钟都跟每个学员在一起,但是她制定的细致缜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重点,无论是学员还是老师都能得到她大师级别的指导。从零基础的一班到有专业学生参加的五班,尽管他们学琴的程度不同,但是他们得到的都是章老师最专业的对待和要求。“每一个音符的情感表达,乐音的连接,音乐的歌唱性,这些都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班教师也根据授课情况有相应的发挥。而章老师每一年都坚持巡班,她以最快速度从一个到另一个班,及时地了解每个班的教学情况,了解每个学员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学员薛元良今年刚参加完高考,正式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一年级琵琶专业的一名学生。“我从第二届参加夏令营,当时我才六岁。当时,我妈妈听说琵琶界最厉害的教授在这里举办夏令营,而我作为初学者一定要感受一下这个氛围。但开始学习之后,发现真的收获很多。不管是团队精神也好,还是大家相互学习的气氛,都比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学习强很多。所以,之后每年我都来参加,第三年之后我考上了央音附小,成为一名专业学生。从那时候起,就一直跟着刘小菁老师和章老师学习。”参加多年的夏令营,薛元良深刻地体会到,从小时候初学到现在不同的身份以及不同的心境,收获都不一样,“我小时候就是觉得大家在一块儿很快乐,大家在一块儿一起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帮助,同时也可以交到很多新朋友。等长大以后,收获就是更规范的学习方法,更专业的训练,还有更高要求的团队合作能力。”她说,未来自己也想加入这个大家庭中,“因为我自己也是学员,这么多年走过来,也更清楚学员更需要什么,也更清楚学员的问题是什么。所以,我想加入到这个老师的行列中,能更好的用一种方法把我的那些经验也都传授给大家,大家一块交流学习。”

 

撰稿/编辑/排版 张学军

摄影 苏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