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圆号演奏家韩小明:什么样的艺术教育才有效?
2023-07-18 11:58:00 发表 | 来源:上观

 

“学艺术,要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在课堂。在欧洲,音乐触手可及,街头有乐声,结婚、孩子庆生都有音乐,爱音乐像美食一样重要。”今年60岁生日之际,德国广播爱乐乐团终身圆号首席、德国柏林音乐艺术表演学院终身圆号教授韩小明推出中文版《施特劳斯浪漫圆号作品集》。这几天他又回国,为圆号夏令营的孩子们上大师课。

韩小明在上海音乐学院家属楼长大。父亲韩铣光1960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实现新中国圆号乐手在国际比赛零的突破。哥哥韩小光从上音毕业后,成为新加坡交响乐团圆号首席。

1978年,韩小明进入中央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前身),次年指挥大师小泽征尔访华时指挥中央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乐》,被韩小明的圆号演奏打动,推荐他参加波士顿交响乐团夏令营,之后又推荐他进入新英格兰音乐学院。1985年,韩小明考入指挥家郑明勋担任艺术总监的德国广播爱乐乐团,开启旅欧艺术生涯。近年来,韩小明定期回国授课,为优秀的青年音乐家出国深造牵线搭桥。2010年到2012年,他被聘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总经理,“不负小泽征尔大师所托,一步步带着中国的音乐人才成长起来。”


 

 

在夏令营,韩小明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的标准始终如一,“我们的音乐训练需要更多合作课。在国内,学生乐队排练、识谱、参加音乐节及各种演出的机会少。交响乐是集体合作产物,平时重奏训练不够,学生们毕业后就无法得到专业院团青睐。”

当下艺术生专业技术与文化课的讨论不绝于耳。韩小明不讳言,神童时时有,只有少数人成为真正的演奏家。“十三四岁的孩子一鸣惊人,可能是因为他们有着超越常人的天分和努力,钻研比赛曲目、练习时间比国外孩子多两三倍。比赛只是一次机会,怎么把握好舞台,保证状态,还要扩充曲目量,又是另外一个级别的要求。成为真正的演奏家,其实是一个长跑的过程。”

每年回到故乡,遇到络绎不绝的求教者,韩小明总会感叹,“现在学音乐的小孩真的很多,尤其在上海。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听音乐会的人那么少。在欧洲大小城市有各式各样的音乐会,不光在音乐厅、博物馆,还有数不胜数的室内演奏。上海有上百个艺术空间,应该有更多古典音乐、轻音乐给大家听。”他透露,欧洲乐团会针对青年人的作息安排音乐会。“晚上7点半开始演出,对上班族而言时间有点赶。荷兰有音乐会从晚上9点开始,一直演奏到10点,连续一个小时不休息。演出地点还是在音乐厅,非常正规。柏林爱乐的星期日音乐会改到下午5点,方便大家在晚上8点聚餐。我们乐团的星期天音乐会从中午11点持续到下午1点。大家听完音乐,聚餐娱乐,然后回家休息,迎接新的工作日。”

近年国际音乐、舞蹈大赛不断有韩国学生摘金夺银,韩小明也注意到这一现象。每年去韩国讲学、演出的他直言,“日韩孩子从小自律。我亲戚家的孩子在学钢琴、小提琴、圆号、吉他,跳舞,她很有能力、很聪明,学什么都快,但是散漫、没有规矩。没有学到位,就是因为没有规矩,她的演奏没有那么精准,节奏、音准都差一点。我问她,你那么聪明,为什么不注意这些细节的可能性?”

对自己的学生,韩小明一如既往地严格,毫不留情,“我把很优秀的学生推荐到德国深造,他们还需要两年才能真正与外国同行对话,开展高质量的文化交流。”他要求学生们去餐馆打工,“现在的孩子太过舒适,缺乏拼劲。我让他们去德国中餐馆打工,不是赚钱,而是体验社会。没有社会经验,没有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就是白纸一张,完全凭自己的想象。”

除了优秀的演奏家,观众也在期盼更多原创精品,能够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黄河》深入人心,韩小明的回答是,“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国外乐团每年有两周以上的时间必须演新作品,按月给新人机会,乐团还会给年轻作曲家一个星期,由精心挑选的成熟作曲家和指挥家帮助他们创作。国内乐团对总监有考核,对作曲家好像没有考核。原创作品花了很多钱,很多精力,演一次就不见了。新人创作需要更多乐团来支持。”



 

如今的韩小明已是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满燚、顾聪、李涛、周宁、文杨、徐毅奇等分别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担任教授。6月举行的第17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铜管组中,满燚的学生金智成获得第二名,取得本次比赛中国选手最好名次。韩小明欣慰地说,“祝贺中国圆号界又出了一位世界级选手。”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本文作者: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