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用一个词来定义谭盾的音乐。小时候他还在家乡湖南,有一次从广播中听到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费城交响乐团的演奏,大为震撼,立志要成为一名古典音乐家。后来他到了纽约留学,虽然生活很艰辛,但那里的艺术氛围让他感觉自己就像被放回大海的鱼,他在那里开始了很多跨界的尝试。
2001年,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获得十项提名,其中谭盾占了两项,并最终荣获“最佳原创音乐奖”,由此一鸣惊人。除了奥斯卡奖,谭盾还斩获了格莱美奖、格威文美尔大奖、巴赫奖和肖斯塔科维奇大奖,被世界十大中文媒体评为“影响世界的十位华人之一”,被《纽约时报》评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
他的音乐却如此“不着边际”,总是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去打破各种壁垒,就像一名武功高绝的江湖侠士,没有招式的束缚,天马行空地出手,无招胜有招。谭盾用“野”来评价自己:“我是一个非常野性的艺术家,有时候作曲,有时候拍电影,有时候做画展,有时候还要指挥。为什么我会变得这么‘野’,就是因为这个世界变得很‘野’了。这个世界是如此的‘野’,多元文化最大的挑战,对一名艺术家来说,是要想清楚做什么样的自己。”
谭盾与新音乐人
谭盾一直致力于古典音乐的大众化传播、音乐艺术的亲民化表达,特别是在各种音乐形式的演绎上做着各种尝试。一边是庞大编制的交响乐团,一边是由电声乐器组成的新音乐组合,你能想象出这是什么效果吗?今年新年伊始,谭盾携手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来到人民大会堂,而和他同台演出的则是中国摇滚乐队反光镜、杭盖、宋冬野三组独立音乐的代表艺人。
反光镜带着浓浓交响风的《只有音乐才是我的解药》率先开场,一开嗓,整个现场就变成了一片交响诗般的音乐海洋。随后连唱三首当红热曲《董小姐》《莉莉安》《安和桥》的宋冬野,也让台下的观众好好过了一把民谣交响化的别样音乐瘾。而个性十足的杭盖乐队,用《轮回》等一首首特色民族乐,完美地诠释了新音乐与古典音乐融合创作的相得益彰。震撼人心的呼麦、带着颗粒感的声声旷野蒙音在与交响乐的合作中,瞬间将现场渲染成了一片草原下的茫茫山野,而那节奏中跳跃的音符和旋律,恰似山野间迎面吹来的飒飒凉风,沁人心扉。
新音乐乐队与交响乐团的互动产生了更丰富多变的戏剧冲突,双方时而互为衬托,时而激烈竞奏,全新的音乐能量带来激情四射的音乐新体验。正如谭盾在演出前接受采访时所说:“这次交响乐团和流行音乐的跨界组合演出不再是交响乐团负责伴奏,乐队歌手只是跟着唱歌、打点的老套路。实际上它已经成为了一个互相的对话,把两者融合成一种新的体系,是一个崭新的开拓。像这样的‘1+1’还应该继续发展下去,我希望它既可以是摇滚和古典、现代和传统,也可以是东方和西方,这是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能量音乐宇宙。”
谭盾与传统文化
历时五年,谭盾通过在田野的拍摄收集、构思酝酿,创造出了作品《女书》。女书即妇女文字,是一套奇特的汉字。它不仅符号形体奇特,记录的语言奇特,标记语言和手段奇特,就连流行的地区、社会功能和历史传承也很奇特。女书依靠母亲传给女儿的方式代代传承,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语言生活中的一个奇特现象。《女书》整部作品通过互相关联的13个乐章,来描绘中国女性的坚韧之美,其一大特点是首次以声像方式,展示了古老的、行将消失的女书文化。
“其实我是个很有使命感的人,希望自己能像贝拉·巴托克弘扬匈牙利民族音乐一样,把中国的传统音乐带到全世界。”谭盾认为,女书其实是一种世界文化,而他所做的工作,是让女书搭上交响乐这艘国际通行的船,驶往世界各个码头,把中国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
《武侠三部曲》是他为三部武侠巨制———《卧虎藏龙》《英雄》《夜宴》所作的电影配乐,尽管谭盾旅美多年,但他的配乐让我们感到他的音乐并没有被西化,他的作品中透出一股更加深邃、有力量的东方音乐的文化气息。“中国的古琴曲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其中的《广陵散:荆轲刺秦王》就是我理解的中国武侠音乐的根源,这就是为什么在《英雄》中我融入了古琴音乐《广陵散》的素材,用交响乐重塑、再现那种琴心剑胆、大音希声和形断意连的音乐美学和武侠意境,这也是我创作‘武侠音乐’的梦想。”谭盾解释说。
有人说谭盾总是标新立异,但对他来说,初衷都是一样的———要跟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紧密相连。要保护长城,他就作《秦始皇》;要保护女书,他就作《女书》;要保护湘西这些古老的文化,他就作《地图》。
谭盾与自然
谭盾对声音十分敏感,水滴的声音、陶土的声音、纸揉擦的声音,都被他放进了音乐里。在他的眼里,地球就是乐器:红土罐、白土罐和黑土罐以不同节奏敲击会产生美妙的旋律;以空气作为媒介,两块石头也能敲出Do Re Mi;一张白纸能奏出电闪雷鸣……
《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是谭盾十分钟爱的作品。“水乐堂”是由谭盾与日本矶崎新工作室共同设计改建明清老宅而成的音乐建筑,定义了音乐与建筑的新关系。在《水乐堂》里,音乐是看得见的,而建筑也是可以演奏的乐器。它融合了环保的理念、水乡的文化和天人合一的哲理,也成就了谭盾对音乐空间的一个梦想。
与“水乐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必然是谭盾的“纸乐”了,在《谭盾:纸乐》的演奏现场,3个从天花板垂落至舞台的巨大纸轴俨然成了打击乐器,在打击乐手的敲击下,翻滚、跃动的纸轴营造出一场惊天动地的暴风雨。舞台上,引人入胜的音乐竟都出自各种各样的纸制品:用硬纸板做成的纸桶、纸箱、啦啦队的纸制绒球、纸袋、纸伞……谭盾的这部作品《纸乐》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传统而又缺乏变化的古典音乐,其实还具有许多实验的可能,还蕴藏着突破的巨大能量。
谭盾与科技
去年圣诞节,谭盾带着他“异想天开”的作品《风与鸟的密语》去了杭州大剧院。这是一部手机微信互动交响乐,观众不仅没有被要求关掉手机,反而在节目单上印制微信二维码,扫描下载一个55秒的音频之后再进场。观众可以用手机作为乐器,过一把演奏者的瘾。
“试想一下1500多个手机同时奏响鸟鸣会有多棒。”谭盾说。先是杭州爱乐乐团管乐声部的两位演奏者拿出手机,率先通过手机放出事先下载好的鸟鸣声,紧接着,在指挥谭盾的示意下,左区观众、中区观众、右区观众……然后是舞台上所有乐手都掏出了手机。一时间,此起彼伏的鸟鸣让人觉得仿佛到了森林之中,让人难以置信,这竟然是一场音乐会的现场。
谭盾指挥着台上台下一起奏出了一曲交响诗,营造出自然与科技和谐融合的氛围,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将他比作“科学男神”。谭盾的作品带给人们的惊喜总是这么出其不意。他说:“作为一个作曲家,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梦想的力量是永远无法估量的,谭盾也在梦想的驱使下不断创造新的音乐形式。
作为高产的作曲家,谭盾跨界的触角伸向多处,可谓“野心勃勃”。谭盾说:“想象力是我们的财富。”在他看来,生活是一面镜子,一定要非常诚实地去观察生活,要花时间去观察,“想象力永远在那里,因为生活是在不断变化的,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去琢磨它的变化,这就像你的想象力一样,你根本不知道你的下一步是什么。”
(摘自《南风窗》2016年第9期)
文/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