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访谈 > 正文
校友风采 | 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 王萃
2024-06-05 14:25:00 发表 | 来源:沈阳音乐学院校友会

为进一步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加强校际之间沟通合作,近日,沈阳音乐学院校友会办公室对沈阳音乐学院院1993届作曲系毕业生,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萃教授进行了专访。

 

岁月如梭,自1985年王萃踏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的那一刻起,直至顺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从青涩学子到留校执教,王萃在沈阳音乐学院度过了珍贵且难忘的十二年。十二载春秋,在人生的长河中或许显得并不冗长,却囊括了她最为绚烂的青春年华,也是她学术生涯中奠定坚实基础的黄金岁月。王萃深情地感慨道,她与母校之间的情感纽带从未分割,每次重回这片热土,都让她倍感温暖与亲切。

王萃表示,沈阳音乐学院在坚守并传承原有传统学科建设的厚重底蕴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多元融合的理念,这一创新举措已然成为学院独特的亮点与优势。学院早在多年前就前瞻性地增设了一系列相关专业,如音乐艺术管理、音乐治疗以及影视戏剧等。这些专业的设立不仅丰富了学院的学科体系,也充分展现了沈阳音乐学院的综合实力与包容性。她衷心希望母校能够继续坚持这一优势特色,不断探索创新,结合区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红色传统的精神内核,推动学院在教育教学、科研创作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同时,她也表达了对母校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和美好祝愿,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沈阳音乐学院定将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此外,王萃还特别提到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并指出沈阳音乐学院在跨学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王萃认为现在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综合化,对能力的考量也越来越全面。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更全面的能力,开阔学科视野,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她认为,创作和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在专访的最后,王萃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母校的发展。祝愿母校在未来的日子里越办越好。在沈阳音乐学院的历史长河中,校友们如星辰点缀。希望有更多的校友能够回到母校深化合作,共同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校友会办公室


 

 

艺术简介

 

王 萃,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曾任中国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高精尖创新中心秘书长、常务副主任。全球音乐教育联盟成立核心组成员、联盟国际赛事主要执行人、中国音乐大典编纂工程主要执行人、《中国音乐大典》出版项目副主编。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人才选拔与评价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中宣部中华音乐传承出版工程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

出版学术专著《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观念、技法与实践》。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人民音乐》《音乐创作》《音乐研究》《乐府新声》等音乐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11年独立完成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课题《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作曲家作品的和声语言》。2012年参与樊祖荫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形态研究》、2019年独立完成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日韩近现代和声技法比较研究》、2019年完成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课题《理论研究与名录编写》等省部级、国家级项目。2023年7月获批北京市教委课题《中国音乐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2023年12月获批中宣部出版局委托项目《中华民族音乐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荣获2013年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优秀奖等奖项。音乐创作的体裁包括独唱、独奏、合唱、室内乐、管弦乐、清唱剧等,其中包括1993年管弦乐组曲《春趣》、1996年艺术歌曲《夏天的爱》《苏轼水调歌头》、2001年《长笛协奏曲》(为长笛、三只长号、马林巴及二人组打击乐而作)、2005年清唱剧《遮不住的青山》(与他人合作,2005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2014艺术歌曲《山路》《一棵开花的树》、2017年艺术歌曲《月光》、2017年室内乐《古风》(为两只长笛、大提琴、钢琴而作)、2018年室内乐《梁山意象》(为古筝、钢琴、大提琴、二胡而作)等多部音乐作品。

 

 

文 / 郑品一    图 / 武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