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大家 > 正文
“边缘儿童”的音乐天使——古斯塔沃•杜达梅尔
2017-01-02 15:07:08 发表 | 来源:音乐爱好者


 


       杜达梅尔的音乐由爱而生,更是一种爱的传承,传承我们社会不能保持沉默的一份责任。

       过去古典音乐可能只属于王公贵族,如今也好像总是属于那么一小撮人。如果问及人类生存之必须是什么,或许音乐从来都不会是首选,尤其在全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之后。在2011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12年2月,美国洛杉矶教育协会竟收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提议——取消小学的艺术课程。至此我们不禁再次深思,音乐是否为必须?它的意义究竟何在?

      音乐魅力,无可估量
      我个人很喜欢雨果说的一句话“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然而,如果仅将音乐理解为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那么古斯塔沃·杜达梅尔的出现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音乐这样的认知。他的成功告诉世人,音乐可以是救世良方,音乐的力量直指人类的灵魂。如今,杜达梅尔付诸实践的应该正是那些无法“保持沉默”的东西——社会责任。他从一个社会救助项目走来,也责无旁贷地立志用音乐创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音乐天使”。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拉美国家大举外债发展国内工业,到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而触发了震动全球的债务危机。然而,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75年委内瑞拉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及音乐家何塞·安东尼奥·阿布莱乌(José Antonio Abreu)一手创立了“委内瑞拉国立青少年管弦乐团系统”,一个旨在救助社会底层儿童的音乐项目。这一系统的成立并不是出于发展文化,而是单纯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不至误入歧途。在该项目学习音乐的孩子没有年龄限制,年龄大的孩子指导年龄小的,孩子们以管弦乐团的形式排练、学习,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懂得团结与友爱。如今已蜚声国际的指挥家古斯塔沃·杜达梅尔正是得益于这一救助系统,他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是音乐挽救了我。犯罪、毒品、绝望每天都在你身边上演,罪恶离你那么近,音乐给了我出路,让我远离了这一切”。当年,委内瑞拉政府大力支持阿布莱乌推广青少年音乐项目,将这些处于边缘的孩子们拉回正轨,杜达梅尔无疑是获益于这一爱心项目的佼佼者。他热爱音乐,不仅因为音乐的动人,更因为音乐是他的“天使”,一路引领他奔向璀璨人生。


        现任洛杉矶爱乐艺术总监并兼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杜达梅尔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他的指挥激情澎湃,总给人以起身舞蹈的冲动,如此的活力或许都源自这位指挥家的拉美血统。从九岁开始,杜达梅尔便和西蒙·玻利瓦尔交响乐团一起演奏,十八岁便担任该乐团的艺术总监,当2004年二十三岁的他摘得古斯塔夫·马勒国际指挥大赛桂冠时,他早已拥有多年指挥经验,并已接受过指挥大师阿巴多和塞蒙·莱托爵士的指导。不过,年少成名的他并不喜爱先前人们对他“神童”的评价。或许传统观念认为音乐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如同莫扎特一样,但如果评论者看到莫扎特背后的努力,一定不会仅用“神童”两个字来概括一位音乐家,杜达梅尔亦然。兴趣是导火索,当别的孩子正痴迷于玩具时,杜达梅尔却喜爱将他的玩具士兵组成交响乐团,七八岁时收到奶奶送给他的第一根指挥棒更是令他欣喜若狂,从此对指挥的热爱便一发而不可收。

        2002年,杜达梅尔有幸跟从塞蒙·莱托爵士与柏林爱乐乐团一同学习。该乐团的学校原本只接受器乐演奏者学习,但杜达梅尔是个例外。学习指挥的他寄居在当时的小号手托马斯·克拉默家里,据克拉默回忆说,杜达梅尔常常废寝忘食,他们夫妇还常劝说杜达梅尔要去睡觉。杜达梅尔就是这样爱学习,他吸收音乐知识并付诸实践,勇于在排练时与乐队共同创新。杜达梅尔对音乐的超强记忆力正是源自他不懈的刻苦练习。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第二小提琴手克里斯多夫·康慈(ChristophKoncz)同时也是一名指挥,他惊叹杜达梅尔的记忆力。他回忆当时正在进行马勒十部交响曲的巡演,先是在洛杉矶,两天后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而杜达梅尔全凭记忆指挥,他清楚地记得每个小节和排练的细节。事后杜达梅尔解释道,这种记忆力的训练要感谢恩师阿布莱乌,过去他们常常进行反向练习,即杜达梅尔要记住旋律并从后往前哼唱。 他承认这是很艰难的训练,但的确受益匪浅。可见成就并不是天生的,正如中国的古话所说“玉不琢,不成器”,杜达梅尔就是这样将自己精心雕琢,遂呈现臻美音乐。

      心无旁骛,潜心音乐
      不过,“一举成名天下闻”的杜达梅尔收到的并不只有鲜花和掌声。对于他指挥的马勒《第七交响曲》,有评论认为他的诠释结构偏移,连贯性不够,而马勒《第五交响曲》则被评价为从开始的号角起音符就拖得过长,停顿过于夸张等等。对于褒贬不一的评论,杜达梅尔始终凭自己对音乐的执着和认真的态度向听众做出答复。他也时常回头去听自己的指挥,在改进自己的不足时,对一些批评保留自己的意见。比如有评论对他指挥的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有异议,认为第一乐章的速度太慢,但杜达梅尔认为维持这个速度是为了表达一种紧张的氛围。在指挥一部新作品前,他也会听其他大师的录音。在他看来,相同的作品经过不同艺术家的理解后,所呈现出的不同是很美妙的。这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与各位大师心灵交流的过程,而一切的美好都将于音乐中再现。

        杜达梅尔对于音乐的态度不仅是热爱,更是一种虔诚。有次公关和营销团队为宣传杜达梅尔的青年交响乐团计划,设计了一件T恤,上面赫然印有“发现杜达梅尔”(Discover Dudamel)的字样。对此,杜达梅尔十分反感,他认为人们需要发现的不是自己,而是音乐。在每一次与不同乐团的合作中,他也尽显对音乐本身的尊重,与之合作过的乐团都对他的善于沟通、善于合作称赞有加。杜达梅尔可以将严肃的音乐排练在欢乐的氛围中进行,他耐心且用心,幽默且不失优雅,乐队与其合作的快乐更是源自他对每一位乐团成员潜力的激发。杜达梅尔认为虽然自己是指挥,但与乐队的关系是合作,他们是相互学习的。在乐队身上他可以获得更多的灵感,因为每一位乐队成员的情感都将感染自己,只有每个人都达到最好的状态,才能创造出更为动人的音乐。

       当然,这并不表明杜达梅尔会一味迁就,他一切的目的都是呈现最好的音乐,因此当他认为对的时候,也豪不示弱。2006/2007演出季,杜达梅尔首次亮相瑞士琉森音乐节,并首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排练时,面对经验老道的乐团成员,“毛头小子”杜达梅尔依然勇敢地评价道:“大家演奏得很好,但我感觉不到血性!就像一场杀戮场景,很狂野,很暴力,但血却没有出来……”

       作为一位初出茅庐的指挥家,杜达梅尔在音乐上就是如此较真,他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位与他合作的音乐家。洛杉矶爱乐的首席小提琴家马汀·查理福尔(Martin Chalifour)赞扬道,杜达梅尔在指挥时注重歌唱性,他提倡乐队演奏要有歌唱者的呼吸,他对乐句的处理清晰,平衡性很好。他在指挥时就像个舞蹈者,准确的情感可以很自然地从他的身体舞动中流露。他就像是诗人和运动员的结合。

      杜达梅尔在音乐上的追求是完美的,但却并不墨守成规。2009年底,他拒绝了以塞蒙·莱托爵士为首的行业大佬的挽留,与原先的经纪公司、英国老牌经纪公司Askonas Holt解除合约,进入Van Walsum与自己信任的朋友共创一番事业。在与洛杉矶爱乐的合作中,杜达梅尔也勇于演出更多的近现代作品,例如2007年与乐队录制的巴托克《管弦乐队协奏曲》。最近,杜达梅尔也首次尝试了作曲,为2014年10月公映的电影《解放者》写配乐。他坦言自己很喜欢作曲,只是没有时间好好创作,这次难得的机会恰好偿了自己的夙愿。

       音乐天使,担起重任
       如今,杜达梅尔与洛杉矶爱乐的合同已延至2018/2019音乐季,但杜达梅尔从未忘记过自己祖国的西蒙·玻利瓦尔交响乐团,那是他的第二个家。乐团之声早已和杜达梅尔一起响彻过世界诸多音乐厅,他们的演奏也由DG公司录制发行了多张唱片。2015年,在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交响乐团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杜达梅尔将携乐团进行世界巡演,并于2015年夏天与乐团一起在意大利的斯卡拉歌剧院为世博会演出《波西米亚人》。


       当然,无论事业多忙,家庭始终是杜达梅尔生活的重心。当年要是没有来自奶奶的第一根指挥棒,也许就没有如今的杜达梅尔。现在,他幸福的家庭中又多了一位重要的女性,那就是他的妻子艾洛萨,一位美丽的舞蹈家。他们的儿子马丁继承了父亲的活力与母亲的优雅。忙碌的音乐事业使杜达梅尔总是没有时间和家人好好团聚,好在现代通信技术能拉近他们的距离,无论他们是相隔几个街区还是一整个大洲,杜达梅尔总是会通过短信、照片或是电话和家人保持沟通。

      已为人父的杜达梅尔感到了身为一位音乐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委内瑞拉音乐救助系统的传承者,杜达梅尔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旨在帮助更多贫困儿童从音乐中找到自信。身为洛杉矶爱乐的总监,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加州的各个城市推广效仿“委内瑞拉音乐救助系统”模式的洛杉矶青年管弦乐团项目,他和乐队的工作人员已经走访了洛杉矶的一些学校和社区,向贫困儿童推广音乐。这一项目也影响了全美的音乐教育,其影响力业已广及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典和整个南美。杜达梅尔坚持要把音乐的快乐传递给大家,他坚信通过音乐,一个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古斯塔沃·杜达梅尔传递着一种广阔而温暖的音乐力量。他向世人证明,音乐是社会发展的必须,必要时音乐是一双无形的手,把我们拉回正轨。杜达梅尔自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情与热爱淋漓地展现于每一场演出中,上海的听众可能还记得2014年9月在新落成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由杜达梅尔携维也纳爱乐乐团带来的难忘夜晚。那晚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成熟的音乐家,他的肢体更为稳健,似乎所有的力量都聚集在他的“魔法棒”上,瞬间魔棒挥舞魔力,笼罩了整个音乐厅。让人期待的是,2015年3月,杜达梅尔将率洛杉矶爱乐乐团来沪演出,届时乐迷可以再次感受这位“音乐天使”的魔力。
 





相关阅读


贫民窟里的杜达梅尔如何成了世界级指挥家?

 

 

 



 

  随着2017年新年钟声敲响,举世瞩目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金色大厅如期开演,不少年轻、活泼的新曲目被首次引入音乐会,营造出轻松氛围,体现了活力与朝气。今年新年音乐会的指挥是年仅35岁的委内瑞拉指挥家和小提琴家古斯塔沃·杜达梅尔,他成为自193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举办以来最年轻的指挥,富有激情的表现给整场演出注入了更多活力。

 

 

\

委内瑞拉青少年在“音乐救助体系”的帮助下参加音乐课程的学习。


  33岁的古斯塔沃·杜达梅尔于9月18日在上交新厅执棒维也纳爱乐乐团。这位被誉为“改变21世纪音乐史”的指挥家来自几乎没有古典音乐传统和历史的委内瑞拉。如果对杜达梅尔做一番研究,会发现其成功完全有赖于委内瑞拉独特的“音乐救助体系”,杜达梅尔只是这套体系最耀眼的产物之一。


委内瑞拉的“社会黏合剂”


  “我不喜欢住在这里,因为很危险,帮派、枪械、战争……”在一部讲述委内瑞拉音乐救助体系的纪录片《音乐带来希望》中,小号手罗德里克·阿瓦拉多胆战心惊地这样形容自己眼中的祖国。但在谈及自己身处的音乐救助体系时,他的眼神显得愉悦了不少。阿瓦拉多的经历在委内瑞拉并非个例。对很多孩子来说,音乐救助体系就是他们的救赎地。
  1975年,委内瑞拉政府在一些音乐家倡议下,成立了一个针对贫民阶层的社会音乐教育项目“委内瑞拉青年与儿童管弦乐团体系国家基金会”(编注:西班牙语缩写为FESNOJIV,通常当地人简称为El Sistema),其创建人正是音乐家、教育家兼经济学家何塞·安东尼奥·阿布留,他也被人们称作“守护希望的火焰”。阿布留希望通过免费的音乐训练,帮助数以万计的孩子远离犯罪,“孩子们来我这学音乐,并非一定要成为职业音乐家,音乐能够为一个孩子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能帮助他抵抗物质上的贫穷,而不是仅仅学会如何去演奏乐器,这种收获必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音乐救助体系前后聘请了1.5万名音乐教师,为2岁到16岁的孩子设计音乐课程,同时提供乐器制作、艺术管理和新媒体等培训课程,八成学生出自贫民窟等社会边缘地区。阿布留并不要求学生支付学费,也不从高深的音乐理论入手,而是直接将乐器交到孩子手中,让他们自组乐团磨练。从这些孩子中,走出了古典乐界最当红青年指挥家杜达梅尔,及其领衔的西蒙·玻利瓦尔国家青年交响乐团。

 

古斯塔沃·杜达梅尔是委内瑞拉音乐救助体系最耀眼的成果。



  “音乐挽救了我。小时候,犯罪、毒品和绝望每天就在你身边上演,罪恶离你那么近,是音乐给我们出路,让我们远离这一切。”杜达梅尔眼中的阿布留俨然是个慈父般的人物,“他为我们奉献了一生。这个救助体系已经成为委内瑞拉的象征。”
  从社会层面来说,音乐救助体系在委内瑞拉有着“社会黏合剂”般的强大作用——它帮助学生脱离贫困,建立社交,体会团结合作的意义,也成就了高品质音乐。救助体系中心主任称该体系一直强调一个理念,“完美的演奏技巧不是重点,弓法错误也没关系,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
  上海乐评人唐若甫是最早将救助体系介绍至国内的业内人士之一。在他看来,救助体系最明智之处,便是由当地社会福利部门而非文化部掌管。“这一安排极其聪明,因为历届领导对文化重视程度不一,现任领导往往会排斥前任设下的文化项目。”而进入福利体系可以避免这一状况。每年,委内瑞拉政府都会拨出数千万美元作为救助体系的运作经费,“这一切都源于该项目的定位是社会福利和教育。”
  目前,救助体系下属有90多个儿童管弦乐团(7-16岁)、130余个青年交响乐团(16-20岁),以及30多个职业成人交响乐团,前后有三十余万学生因此受益。


救助体系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委内瑞拉之外,美国、英国、德国、葡萄牙、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等地,也都结合本地区社团情况,部分借鉴了音乐救助体系教育模式。是否所有移植都能成功?
  据报道,英国交响乐团协会总监马克·潘伯顿曾说,其他国家没必要完全复制这一体系,因为委内瑞拉创建该体系的首要目的是让贫困孩童通过学习音乐成为具有责任感的社会栋梁,解决的是社会问题。因此,该体系得到了委内瑞拉政府的政策和财力支持,但在很多国家,这种模式往往只被当作音乐项目来运作,目的也主要是培养音乐人才,很难得到政府的持久支持。比如,英国文化协会承诺在3年内拨款300万英镑支援救助体系移植项目,但期限一过便撒手不管了,“音乐教育的投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
  2009年,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联合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演奏家柴亮等人,于北京发起成立了“音乐之帆”少儿资助项目,算是国内最贴近救助体系的一个慈善项目。该项目志在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以及国内外音乐名家,为农民工子女、贫困儿童、残疾儿童提供免费音乐教育,希望帮助孩子远离贫困带来的孤独和自卑感。2009年4月以来,“音乐之帆”先后成立了数支少儿乐团和合唱团,成功资助过500余名儿童。
  由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成立的“放牛班的春天合唱团”,成员的父母多在上海从事保洁、建筑等体力劳动,这些孩子大都在老家当过留守儿童。2008年至今,合唱团始终维持20至30人的规模,前后向300余名学生传递合唱之美。
  2010年,指挥家曹鹏从上海市一些具有交响乐素养的在读大中学生中,择优选拔一批组成了上海学生交响乐团,志在提高在校学生的音准、乐感和想象力;同样由曹鹏成立于2005年的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从自发的街头义演,到每周固定以志愿者身份用音乐关怀自闭症儿童,也是以音乐参与社会救助的一个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