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诚仁:“音乐湘军”的领军人物
2008年4月30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洞庭鱼米乡——白诚仁作品暨湘籍歌唱家经典音乐会”举行。这是一场耐人寻味的音乐会,白诚仁创作的很多经典音乐作品在观众面前重现。湘籍歌手曾勇以一首著名曲目《洞庭鱼米乡》为音乐会拉开了帷幕,著名歌唱家方应喧、宋祖英、张也、吴碧霞分别演唱了《挑担叶上北京》、《小背篓》、《浏阳河》、《山神》等经典曲目,展现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释放出的独特魅力,尤其是湘楚音乐文化。观众似乎身临湖南的山间小路,被美妙的民族音乐所陶醉,掌声响彻整个大厅。青年歌唱家吴碧霞激动地说:“我是听着白老师的歌曲长大的,白老师的歌曲铸就了我的音乐梦想,是我步入大千世界的通行证。白老师的音乐和人格魅力,一直鼓舞和激励着我。”
初次见白诚仁老先生是在30日上午举行的“白诚仁音乐作品研讨会”上。他穿着朴素大方,步伐稳重,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他在现场演唱了一段曲子,那宏亮的声音响彻云霄,其穿透力让我体会到了民族音乐带给人的震撼与力量,可谓是音乐可以使人年轻。
白诚仁于1932年农历五月初六诞生在四川,经过刻苦学习,考上鲁艺音乐学院。1955年毕业后,他怀着对毛主席家乡的深爱之情,来到毛主席家乡工作,并在此安家扎根,以此为自己的故乡。他历任湖南省歌舞团演员、声乐教员、作曲、团长,并于1992年兼任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现为名誉主席。几十年来,白诚仁创作了大量广泛流传的经典名曲,被誉为“音乐湘军”的当代领军人物。
紧跟时代脉搏 谱出时代灵魂
中国音乐史论学会理事刘镇钰曾这样赞叹过:“紧跟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是作曲家音乐创作一条重要的生命线。白诚仁先生正是这样的作家。”
白诚仁用一曲《洞庭鱼米乡》勾勒出了洞庭湖的新面貌。后来《挑担茶叶上北京》更是描绘了种茶人采了新茶,挑着茶叶上京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白诚仁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灵魂,而民族音乐又是这种内涵和灵魂的载体。现如今,他仍然与时俱进,2005年创作了《反腐倡廉歌》来反映当今社会的风气,以此来警诫官员切莫贪污腐败。直到2007年,我们还能够看到他谱写的歌唱和谐社会的歌曲。
“一个真正的平民艺术家”
白诚仁半个世纪以来,扎根在湖湘丰厚的文化土壤中,经常深入民间进行采风,长期深入农村山寨,与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其足迹踏遍三湘四水,积累了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他采访了无数的少数民族歌手,一共搜集整理了民族民间歌曲1000多首。人们都亲切的称他为“一个真正的平民艺术家”。在担任湖南省歌舞团团长和湖南音协主席期间,工作再忙他也会忙里偷闲到山野“探矿挖宝”。很多时候交通不方便,他就常常穿行莽莽森林,翻越高山峻岭,趟过湍急河流,用双脚徒步走了数个“万里长城”。饿了,就吃随身带的红薯;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他创作的《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苗岭的早晨》、《瑶家山歌》、《屈原》、《枫树湾》等,都是采风作品,充分体现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音乐风韵。
中国音乐家协会原书记处常务书记冯光钰说:“白诚仁先生将自己的创作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中,用摇曳多姿的旋律,真切丰沛的激情,创作出了一曲曲既有很强的艺术性又有很高思想性的作品,情与理的交织,熔铸成作曲家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使三湘四水的音乐语言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其音乐作品呼之欲出,耳熟能详。”
守护和传承湘楚音乐文化
白诚仁在湖南省歌舞团工作了近半个世纪,对湖南人民和湖南的民族民间音乐无比热爱,并谢绝了多次上调、外调的机会。如今他已经退休多年,已是高龄老人,但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热情与执著并没有退减,为弘扬湘楚音乐文化辛勤创作至今。每每谈起湖南的民间音乐,他就如数家珍,异常激动,边吟唱边泪水盈眶。
白诚仁表示,在余下的生命里,我会坚持弘扬湘楚音乐文化以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继续奋斗,写出好的作品。
似乎,他就是那首《山神》里的“山神”,守护和传承着湘楚音乐文化。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不会放手,永远不会停止自己对民族音乐执著追求的脚步……(徐鸿彬)
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逝世 宋祖英吴碧霞缅怀恩师
发布于:2011-12-19 08:43 已有0条评论 来源:金鹰网 字号:T | T
2011年12月18日,白诚仁老师追悼会在长沙举行。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湖南省省长徐守盛敬献花圈。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发来唁电,著名歌唱家吴碧霞代表学生发言缅怀恩师。
湖南民歌致之父白诚仁一生为民歌
白诚仁,1932年5月出生于四川成都。7岁就登台唱歌,小学毕业就自学乐器,19岁考入东北鲁艺(后改为沈阳音乐学院),1955年“到毛主席家乡执行光荣任务”,分配到湖南歌舞剧院,与湖南民歌结下不解之缘。
白诚仁为湖南民歌奔波50多年,他的创作坚持取歌于民,学歌于民。他深入到湖南苗、瑶、侗、土家族少数民族山寨,拜当地民歌手为师,集民间歌曲之精华再创作。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洞庭渔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浏阳河》、大型舞剧《韶山颂》、舞剧《红樱》、歌剧《灯花》等涌泉而出。湖南几乎每个少数民族的第一首创作音乐音乐都出自他的笔,如瑶族的《合作化高潮进瑶山》、侗族的《秋后丰收喝喜酒》、苗族的《贺新年》等。白诚仁老师退休后,依然坚持湖南少数民族的山山寨寨走走看看,独唱曲《小背篓》、声乐曲《苗岭的早晨》、《山神》、《山鬼》、合唱套曲《三湘四季》等,就是他退休后的作品。
近年来,这位老音乐家,怀着对湖南山水的深厚感情,又创作了许多歌唱湖南美好山水的歌曲,如《人醉张家界》、《岳阳楼》、《九嶷山》、《南岳山》、《韶山杜鹃红》、《美丽凤凰》等。白诚仁老师为湖南人民留下了美好的旋律,成就了湖南民歌的璀璨,成就了何纪光、吴碧霞、宋祖英、张也等大批歌唱家。
除了大量流传广泛的经典民歌,白诚仁还提出“还歌于民”,“还歌于民,就是让民歌源头的人民重新唱民歌。”近年来还坚持去少数民族山山寨寨采风,白诚仁发现民歌断代现象非常严重,当年他学过歌的艺人们离世后没有传人,“要把当年学的歌还给这里的人民,不要让唱民歌的人越来越少。”
白诚仁制定了抢救湖南民歌的“五年计划”,前两年还带着同事学生一起深入到通道、城步等地,培训那里的歌手。如今“还歌于民”还在路上,白诚仁去世前最牵挂的就是这项事业,他的女儿白珊说,父亲希望更多人来延续他的梦想,还歌于民!
【学生缅怀恩师】
吴碧霞
“他对艺术执着、淡薄名利 又少了一位优秀的音乐家”
中国首位将民族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集于一身并获得最高国际奖项的歌唱家吴碧霞,是白诚仁的得意门生之一。吴碧霞12岁参加湖南省首届重阳杯歌唱比赛,与白诚仁老师相识,唱着白诚仁老师《苗岭的造成》获得文华奖民族音乐一定奖,她的“中西合璧的夜莺”音乐会上,她又唱着白诚仁的作品《山神》、《山鬼》。
恩师的离开,令吴碧霞心痛不已,“12月15号下午,我在音乐会排练现场 接到手机短信,惊闻白诚仁老师不幸离世,我的心像被重拳猛击,难过极了,真的不敢相信啊。”回忆恩师,吴碧霞几度哽咽,“白老师是我艺术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的老师,他的人生经历、对艺术执着追求、对名利的淡薄都深深影响着我,经常一放假我就会回去看望白老师,请教音乐知识,我们对音乐对艺术的沟通是平等的一致的。他的写的歌《山神》《山鬼》第一个让我唱。”吴碧霞哽咽着告诉记者,最不舍得老师的离开,是因为又少了这么好一位音乐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白老师从来不讲名不讲利,凭的就是他的执着和责任心,他的精神财富非常富有,白老师最令人敬重就是他的精神。我从心底里感恩白老师,能够与白老师相识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虽然年底学校、演出事务很忙,但听闻白老师离世的消息,吴碧霞一定要飞回来见白老师最后一面,而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白老师的敬重之情。作为学生代表,著名歌唱家吴碧霞也来到了告别仪式的现场。
吴碧霞也清楚地记得,白诚仁十几年前亲手做的那碗四川担担面,是她“今生吃过的最好的滋味。”
宋祖英
“《小背篓》是我心灵深处永远的珍藏”
《小背篓》是白诚仁在在湘西采风时,碰到一群把冰棒放在背篓里的苗家大妈的灵感创作而来。当年出生在背篓世界的宋祖英以甜美的嗓音传情地演唱了这首歌,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后来,宋祖英说:“我是唱着白老师创作的歌曲《小背篓》到北京来的。”
白诚仁老师的去世,宋祖英悲伤不已,以信寄托哀思。“白老师一生引述灵感,为我们创作了那么多动听的音乐,为中国当代声乐写下不朽的作品和民族财富。我年轻时唱着《小背篓》走出湘西,走向北京,这首歌始终是我心灵深处永远珍藏的,我将会一直演唱下去。白诚仁老师为保护传承民族音乐、弘扬传统文化,呕心沥血,率先开采民族音乐富矿,成为后备音乐人敬佩和敬仰的典范。白老师的离开,是全国音乐界的重大损失,他的作品将永远流传。”
金鹰网讯(记者 何玉娟) “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一生痴情民歌,他说,还歌于民,近80岁高龄还一次次奔波于湖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山寨寨;他创作了《洞庭渔米香》、《挑担茶叶上北京》《小背篓》等经典民歌,培养了何继光、宋祖英、张也、吴碧霞、湘女等一大批优秀民族歌手。2011年12月14日,这位对民族音乐孜孜以求一生的音乐人因病离开了我们,享年80岁。白诚仁的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化、民族音乐的热爱与贡献,将永远留在人间,激励后辈继续“还歌于民”的事业。
【他们怀念】
他永远活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面。白诚仁老师家里有一张一米宽的床,他经常躺在床上睡觉,睡醒了就写音乐,不管谁去看他,哪怕是再大的领导,他从来都不说有什么困难,只说音乐,说哪里的音乐要抢救、挖掘,哪里的音乐必须马上保护。几十年来,他经常到外面采访,足迹遍布湖南各地,他的作品真正来源于生活。 ——湖南省歌舞剧院副院长杨霞
白老师是音乐界的白求恩,一个四川人,扎根湖南,为湖南的音乐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关于民歌的整理与保护,关于中西音乐的融合与发展,这些白诚仁一直关注的话题,一下子像断了线的风筝,迷失了方向。 ——湖南省爱乐协会秘书胡伟
【背后的故事】
当歌舞团团长也没帮儿子找工作
当功利主义盛行,文艺界浮躁、成名心态开始流行,白诚仁却始终扎根于民族音乐,从来不讲名和利。作为国家一级作曲家,工龄长达50多年,由于退休较早,他的退休工资至今只有2200多元,他却只是淡然一笑:“有吃有穿,赛过神仙。”
生活中,白诚仁、简朴至极,常常是一碗汤面或一碗炒饭,就吃得有滋有味。
儿子到了就业年龄的时候,白诚仁正好担任省歌舞剧团团长,他没有以权谋私把儿子安排在团里,他坚决反对“近亲繁殖”,主张不管张三李四,一律要凭业务考试过关。结果儿子一直待业,如今成了一个做茶叶生意的个体户……
身为演员的女儿白珊倒是“沾了父亲一点光”。白珊回忆,2007年11月,她在江苏拍戏,一位同行姐妹拉她去参观一个艺术展览。白珊知道,这个展览主要介绍一些大牌演员,她认为自己名气不大,不想去,但硬被同行拉去了。到了展览馆,白珊惊喜地发现,展出的不仅有成龙、张柏芝等巨星,还有自己的剧照,剧照的文字介绍是:白珊,著名作曲家白诚仁的女儿……白珊会意地笑了:原来自己是沾了父亲的光!
《小背篓》原是写给常德“邓丽君”的
张玉辉是学汉剧的,有常德“邓丽君”之称,1988年,省歌舞团要培养民族唱法的演员,就把她调来了。正好在电视台工作的欧阳常林创作了歌词《小背篓》,想请白诚仁谱曲。白诚仁就把湘西采风时学到的山歌调谱到了曲子里,给张玉辉唱。
后来,张玉辉和宋祖英两人都被选中到日本演出,两人住一个房间,宋祖英也学会了唱这首歌。回来后,带队的领导说:两人都唱民歌,重复了,张玉辉你会唱戏,你就唱戏去,让宋祖英来唱这首歌。张玉辉就唱《刘海砍樵》,由宋祖英来唱《小背篓》。1990年春,央视春节晚会上,宋祖英甜美的嗓音很好地诠释了这首歌,并在全国走红。
路上“捡到”一首《洞庭鱼米乡》
白诚仁取歌于民,每一首歌曲背后都有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故事。《洞庭鱼米乡》这首歌,就是从路上“捡”来的。
1959年,白诚仁在长沙县街头遇见了一群还愿的队伍,好几十人,手上捧着香,口里歌声不止,表情十分虔诚。歌声很有特色,白诚仁一路跟着他们走,得知他们是一群各有难处的宁乡人,是去南岳庙宇烧香还愿的。他把这曲近似朗诵调的拜香歌记在心里。
回来后,白诚仁脑海里一直回响着拜香歌的旋律。一个晚上没睡,他一鼓作气完成了歌曲的创作,取名《洞庭鱼米乡》。
【记者手记】
有一种文化不能产业化 那是精神
我们现在都在提文化产业化,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产业化的。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老师逝世,采访他的得意门生之一、中国著名歌唱家吴碧霞,她回忆恩师生平对音乐执着追求、淡薄名利时如是说。
放在今天来读白诚仁老师,在很多人看来一定会讶异“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人!”白诚仁老师从艺50多年,坚持到湖南少数民族山山寨寨采风,与村民交朋友,前两年他还带着学生“还歌于民”走街串巷;他一生不追求物质、名利,到现在工资才2000多块钱,1996年团里要买房子,白诚仁的存折上只有2800块钱,最后还是女儿帮他出了钱;曾经任湖南歌舞团团长,自己的儿子一直在家待业,也没“找关系”找个工作;他带学生从来不收钱,有时候自己还管他们的吃住;……关照当下,功利主义、投机主义盛行,唱民歌的越来越少,都瞅着跟风的口水歌、唱滥的情爱歌;打着文化产业化的旗帜,唱片界的投资商们有几个去投资真正的音乐,有几个关注民族音乐,不是都急着签着那些粉丝万千、透视爆乳的明星去了。文化产业化本是进步,他的初衷应该是让真正好的文化得以传承,让真正有才华的文人歌手开得起法拉利,今天的文化产业,却背离这个美好的初衷越来越远,爆发富们风光无限,踏实的音乐人却过着清贫的生活。
谈及白诚仁老师的离开,吴碧霞最痛心的是,中国又少了这样一位优秀的音乐家,和白诚仁一辈有太多这样优秀的音乐家——他们执着于事业,淡薄名利,为人谦和。随着他们的老去,这样的音乐家却越来越少,带走的不仅是生命,更是这一辈音乐家的精神,这种本应该代代相传的精神却随着他们的老去而终结。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我们该忧虑的不仅仅是“白诚仁的离开,还有多少人愿意去完成还歌于民的事业,还有谁会来继承湖南的民歌事业?”更大忧虑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精神还剩多少?”这种精神就是无法产业的东西,任何商品和市场的解读都必然是亵渎。
洞庭常醉渔歌美 天阙犹飘茶叶香
——纪念白诚仁
在湖南乐坛,有一位辛勤的耕耘者,五十多年来,他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人民音乐事业的无比忠诚,特别是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执着追求,全身心地投入音乐艺术事业,写下了一千多首歌曲和乐曲,为传承、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就是德高望重、德艺双馨,成就杰出的作曲家、音乐家白诚仁先生。
然而,天不假年,令我们十分悲痛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的好干部、杰出成就音乐家白诚仁同志因病不治,于 2011年12月14日16时 分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九岁。我对白诚仁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向白诚仁同志的亲属致以节哀顺变的深切慰问!
艺苑仰泰斗,三湘有情歌亦哭;
音坛悼宗师,四水无语哭当歌。
白诚仁同志,1932年5月出生于四川成都。 1953年考入东北鲁艺(后改为沈阳音乐学院),1955年“到毛主席家乡执行光荣任务”,分配到湖南省歌舞团,从此和湖南的民族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潜心谱曲、曲作等身。创作有声乐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小背篓》、《苗岭连北京》、《春暖桃花源》、《山神》;器乐曲《苗岭的早晨》、《竹山吟》;合唱交响诗《屈原》、《山鬼》;舞剧音乐《风雷颂》、《红缨》、《潇湘风情》、《山风》;创作了舞蹈音乐《阿妹上大学》、《巴人》、《猴儿鼓》;组唱、合唱曲《湖南民歌联唱》、《韶山颂》、《三湘四季》以及歌剧《灯花》、电影音乐《枫树湾》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他以卓越的音乐成就,为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弘扬传统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白诚仁同志身为国家一级作曲家,曾历任湖南省歌舞团团长、调研员、艺委会顾问;湖南省音协主席、名誉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音协理事、常务理事;湖南省政协常委等职,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2007年6月24日,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管理专业主办的“湘魂”——白诚仁作品音乐会在北京成功举行。2008年4月30日,白诚仁作品暨湘籍歌唱家经典音乐会唱响北京人民大会堂。2008年11月4日为表彰白诚仁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授予白诚仁同志“湖南省杰出成就音乐家”荣誉称号。2008年12月31日晚,在长沙成功举办《洞庭鱼米乡》——白诚仁作品暨2009新年音乐会。2008年,白诚仁当选“湖南十大新闻人物”。
白诚仁初到湖南,他遵照毛泽东同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教导,就和湖南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们一道徒步三湘四水,深入山寨湖乡,发掘收集创作出一大批民族风格浓郁、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歌曲。这些名歌名曲不仅代表了湖南的形象,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奇珍。他的足迹遍三湘、他的乐曲醉湖湘、他的真情满潇湘。
白诚仁在湖南度过了大半生美好的时光。令他自豪的是,是他第一个开采了湖南民间歌曲的富矿。纵观他果满枝头的音乐之树,他对民族音乐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作了我省各主要少数民族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湖南的土侗苗瑶白,每个少数民族的第一首创作音乐作品都出自白诚仁的手笔。正是因为他的开拓性努力,使湖南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登上了大雅之堂。二是丰富并发展了我省的汉族民间音乐创作,使地方色彩更加多样化。其中,《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是典型的代表作。三是为民族音乐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为开发湖南的高腔山歌唱法提供了系列作品,他的《春暖桃花源》、《瑶山木叶歌》等一批歌曲被中国音乐学院等高校编进民族声乐教材。四是经过长久的努力,抢救、发掘、收集、整理了上千首有价值的民歌。牵头创作了《浏阳河》歌曲集的出版,组织了《湖南省民歌五首》在全国的播放。并通过出版、教唱、改编、上演等多种途径,大大彰显了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五是吸收外来元素和力求时代色彩。女声独唱《小背篓》是一首浸透了民族特色的乡情歌曲,赢得了中老年听众的青睐。在节奏处理等方面大胆地吸收现代流行歌曲的表现手法,又为青年一辈所喜欢。该作品在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晚由宋祖英演唱,从而传唱流行在中国的大地上。
白诚仁先生一首传世之作《苗岭的早晨》,是他于1974年在北京创作的。这首口笛吹奏曲一口吹响,被誉为东方的《云雀》,并先后被他自己和后来的音乐家们改编成声乐曲,小提琴、钢琴和古筝演奏曲,传遍大江南北,至今盛演不衰。
白诚仁是一个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音乐家。在他心里,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白诚仁的歌曲在哪里演唱,哪里就成为掌声雷动的海洋。著名苗族歌唱家宋祖英在出道前得到白诚仁的不少指点,她很有感触地说:“我是唱着白老师的《小背篓》走进北京的”。岂止是北京,她还“背”着小背篓走到了悉尼、维也纳、纽约……已故著名苗族男高音何纪光从1956年至1962年一直在白诚仁的悉心教育和栽培下成长。1963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音乐节上,何纪光唱了《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两首代表作,在全上海引起轰动,从那时起,全国音乐界都知道湖南有个名作曲家叫白诚仁。近年已在国内外名声鹊起的青年歌唱家吴碧霞一谈起白诚仁就无比感激地说:“白老师的歌是我步入大千世界的通行证”。
有一件往事是白诚仁终身引以为幸福和自豪的。那是1960年,《挑担茶叶上北京》刚创作完不久,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方应暄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主席和中央首长演出时,他激情满怀地唱了这首充满湖南民歌特色的新歌。毛主席听了异常兴奋。在接见演员时方应暄对毛主席讲:“主席,前不久我到您的家乡湖南,您家乡的音乐家写了这首歌,我特意带回来唱给您老人家听。”毛主席高兴地说:“那我也托你写封信,说我谢谢他们。”方应暄真的连夜写信,传达了这一振奋人心的好信息。能得到毛主席的赞扬,这在当年是多么大的荣誉。白诚仁一夜之间成为湖南的知名人物,那一年,他才二十七岁。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文艺界人心浮躁、功利主义盛行的现实,白诚仁的作品和人格都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但是,经过几十年人生风雨的洗礼,白诚仁如同一个驾舟前行的渔夫,不但没在风浪中沉没,相反在风浪中矢志不渝、“笑傲江湖”。多年来,他极少在外当评委,极少抛头露面,极少宣传推介自己。他心安理得地在民族音乐的广阔天地里躬耕劳作,痴心不改。凡是来拜他为师学唱民歌的外地青年学子,他不但分文不取,还经常免费提供吃住。靖州市有个农村女学生在他家学习长达两年,他未收她一分钱,此种精神和境界在当今社会实属可贵。
白诚仁于1983年当上了湖南省歌舞团团长,确实也有一些“特权”。从上任那天起,他给自己订了一条铁的纪律:不搞特权,不谋私利。从不用公款请吃,也婉言谢绝各种吃请。平日里,他简朴之极,常常是一碗汤面或一碗油炒饭,吃得有滋有味。他的儿子到了就业年龄,本可以安排在团里端“铁饭碗”,但他坚决反对“近亲繁殖”,主张不管张三李四,一律要凭业务考试过关。他的儿子后来只好在团内租房开了个小店,当起了“个体户”。
白诚仁担任团长五年间,白天忙于行政事务,写歌作曲他一概放在晚上进行。有一次带队在外省演出,由于夜间作曲太累,第二天早晨忘了起床,直到转点演出的大车隆隆地开动时,大家才发现落下了一团之长。
省委宣传部一位领导同志曾到白老师家拜访,当面褒奖他“把湖南当作了第二故乡”。白诚仁同志不假思索的说:“不!湖南是我的第一故乡”。这质朴而又掷地有声的回答,道出了一个耄耋老人心系湖湘的朗朗情怀。中国有这么一句成语叫“乐不思蜀”。我们把那个快乐的“乐”改为音乐的“乐”,用来形容出生在天府之国的白诚仁同志是再贴切不过了。他扎根湖南这片文化沃土,为了湖南的音乐事业 “乐不思蜀”。一个巴蜀人的音乐作品整篇整幅都镌刻着一个偌大的“湘”字——湘歌、湘音、湘韵、湘情。
澧兰沅芷,洞庭常醉渔歌美;
岳色湘声,天阙犹飘茶叶香。
一首《洞庭鱼米乡》,早已陶醉了洞庭湖,飘过了万里长江;
一首《挑担茶叶上北京》,唱遍长城内外、蜿蜒大河上下。
白诚仁同志的谱写的一支支乐曲是湖南的音乐名片、湖南的文艺名片;白诚仁同志的创作一首首民歌是唱出来的湖湘文化,必将深远地影响着湖南。
白诚仁的音乐作品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他的情操艺德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他是研究开拓中国民歌的佼佼者,是抢救整理中国民歌的苦行僧。他始终坚守在发展最前沿,一辈子高举着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大旗冲锋陷阵。
我们悼念白诚仁同志,就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认真响应湖南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文艺工作者要以白诚仁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品质;学习他扎根生活、贴近群众的优良作风;学习他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职业操守。”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第九次文代会上,殷切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始终坚持德艺双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弘扬文明道德风尚的历史责任。”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奋力开创文艺发展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白诚仁同志及其音乐作品永垂不朽!
安息吧,白诚仁先生。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长沙
情系四水 歌醉三湘
——在白诚仁音乐作品研讨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各位来宾、朋友们、同志们:
湖南省委宣传部决定广泛开展宣传、学习我省乃至我国的著名音乐家白诚仁同志,这是湖南省文艺界的光荣和骄傲。湖南去年广泛开展了学习科学家袁隆平的活动,人们对他的褒奖评语是:我们从小是吃着袁隆平的米长大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是听着白诚仁的歌长大的。不同的是,米是物质的粮食,歌却是精神的食粮。白诚仁同志从艺56年来,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情、对人民音乐事业的无比忠诚,特别是对民间民族音乐的执着追求,全身心地投入音乐艺术事业,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
前不久一位领导同志称赞出生在四川成都的白诚仁同志“把湖南当作了第二故乡",白诚仁同志不加思索的说道:“不!湖南是我的第一故乡”。这不是一句苍白空洞的豪言壮语。白诚仁同志1955年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就扎根在湖南这片文化沃土53年了。老白同志来到湖南,正是湖南省歌舞团建团伊始,他和其他湖南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们一道徒步三湘四水,深入山寨湖乡;土、苗、瑶、侗、汉,寻、访、学、记、唱;采风撷蜜、发掘收集了数以万计的散落珍藏于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为湖南歌舞事业的发展囤积了丰富的创作资源。从而使深植各地区、各民族的古朴音乐艺术得到不断发展,焕发出灿烂的艺术青春。白诚仁同志在湖南艺坛辛勤耕耘五十余年,为了湖南的音乐事业而“乐不思蜀”。首先是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原生态的音乐瑰宝深深地吸引和影响了他。反过来,白诚仁同志硕果累累的音乐作品,又深深地影响着湖湘文化。他的作品是湖南的音乐名片、湖南的文艺名片,是唱出来的湖湘文化。
下面我就白诚仁同志著作等身的作品和艺德高尚的人品作个学习发言:
中华民族音乐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生成于过去,奔流于现在,又将汇注于未来。白诚仁同志把湖南作为他进行创作的肥沃土壤,以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人民的生活为题材,创作出许多富有浓厚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有这么一幅楹联和两句诗文,朴实而又真切地写照了白诚仁同志对湖南音乐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和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的深远影响。上联是:澧兰沅芷,洞庭常醉渔歌美;下联是:岳色湘声,天阙犹飘茶叶香。另外两句诗歌是——唱了扁担唱背篓,担挑篓背尽是歌。这四句诗联不仅包含了白诚仁同志的最具代表性的三首歌曲——《洞庭鱼米香》、《挑担茶叶上北京》、《小背篓》,而且对他几十年来所创作的近一千多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他在这些作品中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所以他的作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白诚仁的歌曲通俗易懂,一是因为它本就来源于民族民间;二是白老在创作谱写歌曲时弃繁就简、舍难就易,尽可能的写得简练、平易、通俗、自然。通俗与简练不等于不要创作技巧,越是简练的文艺作品越需要有深厚的创作功底。因此,他的不少力作才能在群众中得到持久、广泛的流传。
例如:其素材取自于充满宗教色彩的湘中民歌《朝拜香》而创作的歌曲《洞庭鱼米乡》。这首作品构思精妙、内容深刻。它的成功不仅在于民歌的运用,更在于意境的刻画上,给人以较强画面感,能激发听众丰富的想象力,闻声联想使人如置湖心。曲谱为“1—2—1”再现三段曲式,第一段辽阔高亢的慢板山歌描绘了洞庭湖的博大精深;第二段流动活跃的中板号子,使人犹如置身船队、渔歌互答、稻穗飘香、鱼虾满仓的丰收景象;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船队远去,使人久久流连回味在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
白诚仁同志强调学习传统文化、突出民族特点,并不排斥向国外和现代优秀作品学习。相反,他的创作随时都在吸收养分,力求有鲜明的时代风彩。女声独唱《小背篓》,其节奏处理、电声乐队的配置,使人明显地感到他吸收了现代流行歌曲的一些表现手法,因而为青年一辈所喜欢。然而从它表现民族语言的行腔运调上、揭示民族感情的细致处理上,都鲜明地使人觉得这是一首浸透了民族特色的乡情歌曲,赢得更多中老年听众的青睐。他的学习没有弃本求末、喧宾夺主,而是消化吸收,化为我用;既推陈又出新,始终闪现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光华。
人们都喜欢旋律优美、条理清晰、词句通畅、结构简明的乐(歌)曲。他创作的口笛器乐曲《苗岭的早晨》,选用苗家的特有音调,清新自然,逐步深入描写苗岭山寨的清晨景色:天边出现霞光,大地渐渐苏醒,鸟儿睁开睡眼,跃上枝头,一羽鸣叫,百鸟唱和。接着是羊出圈、牛出栏、袅袅炊烟,开始了田园生活新的一天……。
白诚仁同志的音乐作品歌唱湘资沅澧,歌唱土侗苗瑶,歌唱春夏秋冬,歌醉四季三湘。白诚仁同志的音乐作品歌唱南岳山、张家界,歌唱岳阳楼、凤凰城,歌唱桃花源、汨罗江,心系山水湖湘。白诚仁同志的音乐作品歌唱先哲先贤,歌唱领袖英雄,歌唱平民百姓,情满人文潇湘。
白诚仁同志的音乐创作以歌曲为主,同时涉猎歌剧、器乐曲、交响音诗、舞蹈、舞剧、电影音乐等广泛领域。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继承传统到借鉴创新都有许多独到之处。他不但为湖南民族音乐的创作与发展作出了卓尔不凡的贡献,而且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创作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珍视、学习、继承和发扬。
白诚仁同志几十年来,在艺术的道路上,始终沿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的方向执着前行。他真正地做到了一辈子把艺术的根基扎在人民群众中间。他年轻时,初来乍到,一头扎进民歌的江湖、民歌的山川。之后又从未间断的去拜庙会、赶歌堂,游弋在民歌的海洋。古稀之年、退而不休的白诚仁同志仍然契而不舍的爬山越岭、走村串寨去抢救民歌、去还歌于民。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平民艺术家。
白诚仁同志徳艺双馨。他把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作为毕生追求而无怨无悔。他生活俭朴,粗茶淡饭,对艺术却精益求精,废寝忘餐。他把名利抛于身后,视钱财如粪土。他极少在外抛头露面,潜心致志地在民族音乐的广阔天地里躬耕劳作,痴心不改,从不懈怠。他曲作等身,创作了一大批老百姓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歌曲、乐曲。他十分关心后辈、扶掖新人,发现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歌唱人才。他的教学不但分文不取,还经常免费提供吃住。
白诚仁同志情操高尚。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推上了湖南省歌舞团团长的领导岗位,不搞特权,不谋私利。从不用公款请吃,也从不吃请。他白天行政,夜晚坚持创作。
将白诚仁同志树为我省文艺界的典型,他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的音乐作品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他的情操艺德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宣传学习白诚仁同志,对湖南文艺界是莫大的鞭策和鼓舞。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第八次文代会上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庄严职责,大力繁荣先进文化,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开出更鲜艳的花朵……”。宣传学习白诚仁同志,就要学习他对艺术的使命感和职责感,传承民族音乐、弘扬民族艺术、繁荣先进文化。为兴起文化建设高潮、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8年4月30日 北京
年轻时期的白诚仁在创作中。(白老是一支老烟枪啊)
当年和何纪光等人在湘西民间搜集民歌。
摄于2008年湖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座谈会上。
2008年,和湖南省歌舞团的老同志摄于蓉园。
2008年,荣获“湖南省杰出成就音乐家”荣誉称号
2011年11月22日,和夫人在一次聚会上。
2011年11月22日在一次聚会上。这是他逝世前22天携夫人在一次聚会时留下的最后英容笑貌与对音乐的思考。
后记:
今天上午,举行了白诚仁遗体告别仪式,至此,唱响湖南的两首民歌《洞庭鱼米乡》和《挑担茶叶上北京》的演唱者何纪光、词作者叶蔚林、曲作者白诚仁都已先后辞世,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南第一代音乐家时代的结束。
我本退休,无奈白老师的夫人王长安点名要我写祭文,因此第一篇文章就成了告别仪式上的主祭文词。第二篇则是2008年4月30日在北京,由中国音协主办的“白诚仁音乐作品研讨会”的一份发言稿。当然,这两篇文章均是为省文化厅领导发言所撰写的。
转载▼
淡若兰(2011-12-18 20:01:59)
周用金、吴碧霞泪洒白诚仁先生追悼会 今天上午,长沙阳明山庄,鼓乐低鸣,歌声凄凄,国家一级指挥肖鸣现场指挥的原本欢馨的《小背篓》显得格外哀婉,白诚仁先生追悼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周强书记、徐守盛省长等各界领导、有关单位以及宋祖英、吴碧霞、魏文彬、谭仲池、周用金等许多知名文化人士敬献了花圈,宋祖英还专门发来唁电,言辞肯肯,情深意切。文化厅周用金厅长和著名歌唱家吴碧霞追溯白老生平和生前事时,禁不住泪洒现场,会场一片鼻翼唏嘘声和哽咽声,一代音乐大师就这样走了,人们心底无不深深痛惜,都在用自己的心灵为这位创作了《小背篓》《洞庭鱼米乡》《苗岭的早晨》等不少传世佳作,培育挖掘了何继光、宋祖英、吴碧霞等一大批著名歌唱家的中国著名作曲家、湖南民歌之父默默地祈祷与送行。
音乐,能洗涤人们浑浊的心灵;音乐,能让人们心灵共振;音乐,让人们如此怀念白老!现场的我,深深感动,深受教益!
转载▼
各界送别“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
2011-12-19 07:5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本报12月18日讯
“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14日逝世,享年80岁。今天上午,白诚仁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白诚仁逝世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省领导和老同志路建平、郭开朗、肖雅瑜、许云昭、魏文彬、谭仲池、文选德等敬送花圈,沈阳音乐学院、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等发来唁电。16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路建平前往白诚仁家慰问家属。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雅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等有关负责人和文艺界人士参加告别仪式。告别仪式现场,省文化厅厅长周用金介绍了白诚仁的生平事迹,著名歌唱家吴碧霞和白诚仁生前好友代表表达了怀念之情。省歌舞剧院采用交响合唱的形式,演唱白诚仁生前的作品《小背篓》、《洞庭鱼米香》等,送别白诚仁。
在歌声中送别白诚仁。
12月18日,上午10:30,“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遗体告别仪式在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白诚仁的家属、生前好友、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数百人出席了告别仪式,或发唁电表示哀悼。白诚仁逝世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省领导和老同志路建平、郭开朗、肖雅瑜、许云昭、魏文彬、谭仲池、文选德等敬送花圈。16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路建平前往白诚仁家慰问家属。
与别的追悼会不同,这里没有播放哀乐,而是由湖南省歌舞剧院交响乐队、合唱队现场不断演奏和演唱白诚仁生前的作品——《洞庭鱼米乡》、《苗岭连北京》、《小背篓》。 这些无比熟悉的旋律今天听来却透着无尽的悲伤,交响乐队的一些乐手和合唱队的歌手一直流着泪在演奏、演唱。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周用金在介绍白诚仁生平时,几度声音哽咽。白诚仁生前好友王安华放声痛哭,他说,当年风华正茂的白诚仁从四川来到湖南,放下简单的行李就徜徉在湖湘大地的音乐海洋里。现场,王安华给老友送去最后的祝福:“老白,你一路走好!”
有“中西合璧的夜莺”之称的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专程从北京赶到了长沙:“12月15日,下午在排练现场,我收到了电话,心就像被雷劈了一样的痛,我从小就听爸爸唱《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12岁那年我就认识了白诚仁老师,我是唱着《小背篓》考进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更是唱着白诚仁老师创作的《山神》、《山鬼》站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我会继承白诚仁老师的音乐理想与创作精神继续走下去……”念着念着,在悲伤情绪的影响下,吴碧霞的声音最后几不可闻。
宋祖英因部队任务而不能赶到现场,唁电中,她深情地道出了对白诚仁的怀念:“我在年轻的时候正是唱着他的《小背篓》走出湘西,走向北京和全国,一直到今天,这首歌始终是我心灵深处永远珍藏的旋律,我会一直唱下去。”
■记者 吴岱霞 范远志 摄影
转载▼
奏响《小背篓》送别白老
来源:长沙晚报 时间: 2011-12-19
本报讯(记者 桑琴)
“白诚仁先生走了,但是他的音乐还在。”中国著名作曲家、湖南省杰出成就音乐家,“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于12月14日16时18分病逝,享年80岁。白诚仁同志追悼会于昨日上午在明阳山殡仪馆举行。白诚仁先生音乐的热爱者、他的学生、亲朋好友等纷纷从各地赶来,深切缅怀他,并送他最后一程。
追悼会现场鲜花簇拥,全国各地送来的挽联挂满了灵堂。在烛光和鲜花的映照下,白诚仁先生的遗像显得慈祥而安然。
《小背篓》、《洞庭鱼米乡》……昨日的追悼会现场,没有放哀乐,而是奏响起了一首首白诚仁先生生前创作、脍炙人口的歌曲,在熟悉的音乐声中,人们悼念白诚仁先生,为他送行。
除了创作了大量经典的音乐作品,白诚仁生前还发现和培养了何纪光、宋祖英、吴碧霞等一批歌唱家。昨日,为了送白诚仁先生最后一程,白诚仁先生的很多学生特意赶到了现场,吴碧霞作为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吴碧霞哭着哀痛地说:“白诚仁老师一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有影响的音乐作品,让很多人知道了湖南民歌,为湖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而我也是从小听着他的《洞庭鱼米乡》,唱着他的《小背篓》、《苗岭的早晨》、《山神》、《山鬼》,一路成长到今天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唱着老师的歌曲,继承老师的心愿,将湖南民歌发扬光大。”
昨日,因为工作原因,宋祖英没能赶到白诚仁老师的追悼会现场,但是为了缅怀自己的老师,宋祖英写来一封唁电。在唁电中,宋祖英说:“我是唱着白老师的《小背篓》从大山里走进北京的,在今后的日子,《小背篓》这首歌我会一直唱下去……非常遗憾今天不能赶来送白老师最后一程,希望白老师一路走好。”
相关链接:
白诚仁女儿白珊(电视剧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