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葆玖的弟子看来,师父为人低调,能称得起“大师”二字。另外,梅派弟子郑潇还向记者讲述了生活中梅葆玖的“另一面”。
2014年,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双甲之约”巡演登陆济南,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梅兰芳之子梅葆玖、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等京剧名角登台献唱。图为梅葆玖演唱父亲经典唱段《贵妃醉酒》。 中新社记者 张勇 摄2014年,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双甲之约”巡演登陆济南,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梅兰芳之子梅葆玖、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等京剧名角登台献唱。图为梅葆玖演唱父亲经典唱段《贵妃醉酒》。 中新社记者 张勇 摄
图为2014年3月8日,梅葆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两会。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2014年3月8日,梅葆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两会。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资料图:梅葆玖在梅兰芳雕像前献花。中新社发 杜洋 摄资料图:梅葆玖在梅兰芳雕像前献花。中新社发 杜洋 摄
中新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 宋宇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因支气管痉挛,深度昏迷,经多方抢救无效,于昨日1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昨天下午,中新网记者探访了梅葆玖生前所住的协和医院,独家采访了梅葆玖的两位弟子。在她们看来,师父为人低调,能称得起“大师”二字。另外,梅派弟子郑潇还向记者讲述了生活中梅葆玖的“另一面”。
谈师父去世:突然间没有主心骨了
昨天下午,协和医院的告别厅为梅葆玖举行了小型的告别仪式。梅葆玖的亲属、弟子、好友纷纷前往送别,现场不少人难掩悲痛,落下眼泪。
作为梅葆玖的弟子,张馨月透露自己“跟在师父(即梅葆玖,下同)身边20年了”。她告诉记者,“从师父住院开始,除了在外演出,我基本上天天都会去看望”。
张馨月说,师父发病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我们也一直想尽一切办法去救治。但是今天血压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大家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觉得挺突然。”
此前,梅葆玖身体一直还不错,但曾有哮喘病史。“这之前曾有过一次哮喘发病,当时很及时地抢救过来了。但这次发病导致窒息的时间太长了,有三四十分钟。”张馨月说。
师父的去世让张馨月觉得“心里一下子空了”。“原来一直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突然间就觉得没有主心骨了。”
而2010年才拜在梅葆玖门下的郑潇也有相似的感受。她认为,梅葆玖先生的去世,对戏曲界而言,“是无法去形容的损失”。
忆为人:谦和,能称得起“大师”二字
谈及梅葆玖对自己的影响,两位弟子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师父的为人。“学艺不用多说,要学习梅派,这里是根。”张馨月说,“感染我的还有师父的为人。我们不光要学艺,更要学习他的为人。”
在郑潇的记忆中,梅葆玖一向随和、不摆架子。“生活中他待人谦和,在他眼里人没有高低之分,他对待任何人都是(一样的谦和)。”郑潇表示,自己这一辈梅派人首先要和师父学做人,然后再学戏。
张馨月则说:“师父生前最不希望的就是有人叫他‘大师’,他会说‘我就是一个京剧演员’。但是我觉得他能称得起‘大师’这两个字,我觉得师父做到了。”
梅葆玖的“另一面”:爱玩车,自称“老司机”
而在郑潇的印象中,师父梅葆玖还有艺术家之外的“另一面”。
“我记得师父70多岁的时候还开车开得特别好,他很喜欢玩车。”郑潇说:“有一次坐他的车,有一个特别窄的空,他一下就倒进来了。我说,师父您太厉害了。师父说,‘我是老司机了’。”
郑潇回忆到,平时在车里,梅葆玖喜欢“音响效果非常好的那种感觉,也会把音响声音调得很大,他喜欢听交响乐”。
她告诉记者,梅葆玖广泛的爱好,这让他接触了更多京剧之外的东西,“同时他也会(把这些爱好)吸纳到自己这里,通过过滤、提炼,创新出新的艺术形式。”
改编自《太真外传》的《大唐贵妃》是梅葆玖自己所认可的京剧改良范本。该剧在原来《太真外传》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歌剧、交响乐等元素。郑潇认为,师父之所以能在《大唐贵妃》中加入新的元素,和他爱好交响乐是分不开的。
梅派弟子:师父去世后要传承其精神
在两位梅派弟子看来,梅葆玖是“戏曲界一个标杆式的人物”。
郑潇认为,梅派从梅兰芳那一辈就一直传承着一种精神。“从梅兰芳先生开始,梅派就在不断地改进、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保留京剧的本体是不变的。这个路是很难走的。而师父也一直在做这样的工作。”
她说,梅葆玖曾改编传统戏《西施》。他为这部戏在京剧伴奏的基础上,加上了交响乐的伴奏。郑潇觉得,这都是梅葆玖的一种尝试,“他希望京剧能够多元化,希望能有新鲜的资源注入到京剧的血液中。”
郑潇说:“我觉得我们新一代的梅派传人应该延续他的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