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栏目播放了《延边州京剧协会成立20周年侧记》,吉林省京剧院院长倪茂才的一段话发人深思:“我们不但要发现好的苗子培养成艺术人才,更应该培养一大批好的、有艺术鉴赏力的观众,(这样)我们专业院团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这句话道出了传承京剧国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之所在。
身为国家一级演员、第24届梅花奖得主,兼任着省文联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会长等职务,倪茂才似乎对延边“偏爱”有加,他关心延边的京剧发展,尤其对延边京剧进校园工作十分关注。去年10月至今年6月半年多时间里,他就多次来到延边,陪同央视记者采访延边京剧进校园工作开展情况;出席延吉市春光小学“延边少儿京剧特色学校”揭牌仪式;出席延边州京剧协会成立20周年文艺演出,并登台表演,出席吉林省京剧院与延吉市春光小学合作发展签约仪式并签字……其实,所有这些“偏爱”,在倪茂才心中只归结为一个理念:就是对京剧艺术的传承、普及和发展。
与许多京剧名角不同,倪茂才并未生长在梨园世家,家里甚至连跟艺术沾边的亲戚也没有。他笑着说,小时候自己完全是凭着对京剧的喜爱而加入了这个行当,11岁开始学戏,44岁捧得梅花奖,如今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越来越觉得京剧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培养。作为京剧高派的第三代传人,他十几岁师从中国八大须生之一高庆奎的第二代传人李和曾。由于高派京剧要求演员先天条件非常苛刻,高派后继人已寥寥无几,能登台表演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倪茂才常常担忧:“我最担心的是当代的青少年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否会被他们淡忘。”
有一次倪茂才问儿子:“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听京剧?”儿子回答:“听不懂。”他又问:“周杰伦的歌你们听得懂吗?怎么还那么爱听?”儿子说:“他的歌节奏感强。”这次对话给了倪茂才很大触动。为了加快节奏,他在整理改编传统戏《孙安动本》时减少了慢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传承京剧艺术,倪茂才想了很多办法,组织开展了“百日集训”活动,聘请名师、强化训练;领衔整理恢复高派唱腔和代表性剧目,录制成音像光碟予以保存;多方协调,举办了“上海戏剧学院应届毕业生来长春汇报演出”活动,意在筑巢引凤。来到延边,看到孩子学京剧、唱京剧的热情,倪茂才总是掩饰不住发自内心的喜悦:“延边应当有更多懂京剧的孩子,如果能从他们中间出个京剧名角,那才是京剧发展的一大幸事。”
听学生反映,小学毕业后想学戏可就难了。倪茂才立刻着手与延吉市春光小学签约,该校培育出的京剧苗子,可以经省京剧院推荐,优先进入专业戏曲学院京剧专业深造。此举是校团联合,发展京剧艺术的新尝试。他还透露,今年下半年,将在延边选出20至40人的京剧苗子,送入相关专业学校学习,让越来越多的“小戏迷”像他一样,因为从小痴迷而步入京剧艺术的殿堂。
相关阅读
倪茂才:京剧高派传人唯一台柱
常雅维 张小娟
“京剧艺术需要传承、创新和普及。”吉林省京剧院院长、著名的高派京剧传人倪茂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要传承和发展京剧艺术,他感到肩上担子很重。
倪茂才对京剧的兴趣,源自小时候对《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的接触,凭着对京剧的热爱,1976年,11岁的他进入县剧团开始了专业戏曲学习,先后考入河北艺校和河北省邯郸京剧团,师从过李和曾、钱浩梁、张荣培、宋宝罗、耿其昌等中国著名京剧家,后来又攻读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管理专业、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系统的学习使他对京剧艺术和京剧流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表演日益成熟。
作为京剧高派的第三代传人,倪茂才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师从中国八大须生之一的高庆奎先生的第二代传人李和曾先生。由于高派京剧要求演员先天条件非常苛刻,高派鼻祖高庆奎在京剧最繁荣的时候也仅仅选出六七个弟子,李和曾只收过几个弟子,其中大多年事已高离开了舞台,传人日益稀少,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只有倪茂才一人,而今他已近天命之年,越发觉得在传承和发展中重要的是人才培养。
作为吉林省京剧院的院长,倪茂才把“人才工程”当成京剧艺术发展的第一要素。近年来,吉林省京剧院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方式,特别是对极具发展潜质的中、青年人才,不惜重金,聘请名家、名师言传身教。
今年4月开始,倪茂才在吉林省京剧院组织开展了“百日集训”活动。首先,剧院采用聘请名师、精选剧目、强化训练的艺术培养模式,聘请国内著名的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如李莉、白云明、徐宝忠、杨振钢、孔爱萍等和省内部分离退休老艺术家,手把手教学,讲规矩严要求,以戏带功,分行当进行细致教学,并排演出全本《龙凤呈祥》、《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状元媒》、《秦香莲》、《坐寨·盗马》、《四郎探母》、《红鬃烈马》、《雁荡山》等几台大戏,同时聘请省内外著名学者来京剧院讲授京剧理论知识、艺术审美与鉴赏等内容,教授演员们学经典,把真正京剧表演艺术的精髓学到手。
我们欣喜地看到“百日集训”的确成效奇显,在“百日集训”的首场汇报演出中,全本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体现出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整支团队都有大幅度提升的可喜局面,不仅让演员们提升了业务水准,乐队、舞美、行政人员也受益匪浅,剧院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这也为下一步创排现代历史京剧《康熙东巡》、拍摄京剧电影《孙安动本》,冲击精品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两年,吉林省京剧院一批人才脱颖而出。2012年,“80后”优秀青年演员张蕾蕾、刘治强、杨雪斌、佟克旺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七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和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展演”活动中,获得“一金五银”的骄人成绩。梁菁菁、赵婉诗、王地等“90后”年轻人崭露头角。目前,剧院已形成了“70后”“80后”“90后”强有力的梯形人才队伍。
作为著名的高派第三代传人,目前唯一活跃在舞台上的倪茂才,同时又作为吉林省京剧院院长,在紧张排练演出之余,把传承高派京剧和院团的发展一肩挑起。倪茂才说:“现在吉林省对文化、对京剧的投入和支持是空前的,我们对京剧的未来充满信心,吉林省京剧院敢打硬仗,我们的目标是冲刺国家级重点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