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大家 > 正文
王红丽:用情和生命唱戏 梦想梅开三度
2015-10-20 13:39:31 发表 | 来源:中国艺术网
\
王红丽
豫剧演员,中国国家一级演员,曾两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目前担任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和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等职,代表作有《司文郎》、《风雨行宫》、《美女涅槃记》、《铡刀下的红梅》等。
 
 
王红丽:用情和生命唱戏 梦想梅开三度
 
记者/张鹏
 
在先后凭借《风雨行宫》和《铡刀下的红梅》获得两次中国戏曲界最高奖项——梅花奖后,不断追梦的王红丽又带着新作《洪武皇后马秀英》以极具魅力的古代女性形象向观众走来。她的梦想,是要让自己梅花三度开。
  在2014年此次文化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中,小皇后豫剧团是参加展演的全国39家重点院团中的唯一一家民营院团。究竟是哪些地方让这家豫剧团得到了普通观众甚至是文化部的认可,能够跻身“国家队”进京演出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演出结束后,对小皇后豫剧团团长王红丽进行了专访。
 
 
                          新作突出现实意义 打磨精品再战梅花奖
 
  连续两天的演出,没有让担纲主演的王红丽显露出半点疲惫,在卸妆之后她连忙喝了几大口水,就跟我们聊起了这次演出。一说到自己的戏,王红丽的眼睛就闪着夺目的光。
  她告诉我们,这部《洪武皇后马秀英》是主创人员在2013年确定的题材,最大的看点就是剧情里昭示出的现实和教育意义。尽管故事发生在明朝,但是通过马秀英的一双大脚展开的话题,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的影子,这部戏就是要鼓励大家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实话。此外,这部戏还将中国女性身上具有的传统美德如贤惠、温柔、大气、聪慧甚至是泼辣汇集于马皇后一个人身上,以此向观众展示,她不仅是个女人,还是皇帝身后一个坚强的后盾,虽不是政治家,但是有政治家的敏锐和担当。整部戏突显教育意义的同时,也向观众丰富地展示了中国女性的魅力。
 
  在这部转型之作中,王红丽塑造的马皇后展现了多面的风采。她此前扮演的角色多为小花旦,但这部戏马皇后带着宫女包汤圆的场景一出现,王红丽就扮演着大青衣的形象,到了马球场上,她又变身成了刀马旦,而裹脚的那场戏又演绎了花旦和彩旦。王红丽兴奋地说,“这种一个人扮演多种不同形象的演出,让我在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了的特长,演起来很丰富很过瘾”。在这部戏创作的初始,王红丽与导演和编剧一起讨论角色时,就确定要让观众感觉到这个人物带来的温暖,用人物之间的和谐感染观众,让大家看到,皇帝与皇后之间,回归到生活中最感人的部分还是夫妻关系那种质朴温馨的感情。从观众的掌声中,王红丽知道她做到了。
  在2009年建国60周年时,小皇后豫剧团的《铡刀下的红梅》入选了进京展演,同时剧团还参加过第四届亚洲艺术节等重要活动。虽然之前多次进入国家队参加演出,但今年被列入全国39家重点扶持剧目和院团对小皇后豫剧团尚属首次。文化部为此下拨的专项经费,让小皇后豫剧团,有了足够的底气来排练《洪武皇后马秀英》这部戏。
  与之前主演同名戏曲电影《大脚皇后》时塑造的平民皇后形象不同,王红丽这次的舞台形象更加柔美大气。采访过程中,王红丽也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在此前自己的《风雨行宫》和《铡刀下的红梅》两度斩获梅花奖后,我准备将这部戏打磨成一个好的作品,打造成自己的第三部代表作,期待用一个美丽的古代女性形象,争取第三度问鼎梅花奖。”
 


\

《铡刀下的红梅》剧照

 
                                 两位父亲是艺术道路上的恩人
 
  “我的父亲是我人生中第一个老师,没有父亲就没有我的今天。”
  王红丽出生在梨园世家,父亲母亲是河南省戏曲学校58班和59班的高材生。父亲王豫生是河南著名的音乐设计,才华出众,不仅会设计音乐还会写剧本。王红丽之前的戏都是经父亲一手打造,《铡刀下的红梅》中最感人的那段唱词就是他创作的。王红丽的母亲是常香玉的入室弟子,是她最重要的戏曲启蒙老师。
  在回忆儿时的生活时,王红丽又变成了一个活泼的小姑娘。“我从小在豫剧团大院长大,那会就喜欢唱戏,2岁多开始唱京剧,在跟姥姥生活在开封的那段时间里,每天跟着有线广播唱京剧,唱样板戏。到了3岁,我到郑州见妈妈,我给妈妈和她的同事们唱戏,很多阿姨来听都夸我唱得好。”
  为了唱戏,王红丽的父母还闹过矛盾。王红丽的父亲让她从小学习二胡,要培养她走音乐之路,可是母亲认定了自己的女儿是块唱戏的料,夫妻二人因意见不合还生过气。王红丽说父亲母亲之所以那样坚持,是因为父母所处的那个时代没有好的条件和环境,才华被时代湮没,他们一心要把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后来母亲的一位同事说,“咱们这院里谁不唱戏都不可惜,只有你们家红丽不唱戏最可惜,她的眼睛会说话,表情最丰富,是块材料”。

 
\《风雨行宫》剧照
 
 
  王红丽的另一位恩人就是她的义父——曾执导过京剧《徐九经升官记》的“鬼才”导演余笑予。余笑予共为王红丽排过六部戏,他和王豫生被王红丽称为艺术上的领路人和指路人。王红丽说“是我的两个爸爸造就了我的今天和小皇后的今天,他们在一直看着我保佑着我让我们很好的走下去。每当我遇到困难压力大的时候,我会在心里跟他们对话,那时我能感觉到一种力量。”说到此处,王红丽眼中闪烁着泪花,一度有些哽咽。两位父亲近年先后离世,给她和中国戏曲界都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在演出开始前,我们在大厅见到了王红丽的母亲。老人这些年来一直帮着负责剧团的经营和管理工作,每次演出都是她前前后后负责接待和剧务工作,为的就是让女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演出和戏上。王红丽的母亲虽然话不多,但是脸上一直都挂满了灿烂质朴的笑容,看得出,那是女儿给她带来的骄傲和自豪。
 
                                卖烤鸭让我认识了社会 了解了市场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因戏曲行业不景气,虽然不到20岁就在河南省豫剧二团评上了国家二级演员,但是王红丽也面临着太多的无奈。当时的剧团老中青三代人才济济,自己的很多想法和愿望无法实现。这个时候改革开放带来的一股“下海潮”,让年轻的王红丽按耐不住好奇心,跟随着团里年轻同事下海经商的步伐,从二团中跳了出来,自己做起了生意。因为唱不了戏,王红丽一度很失落,但是她很快找到了新的事业——卖烤鸭。
 
  离开二团后,王红丽随即聘请了南京的烤鸭和盐水鸭的师傅,自己开店。因为投入和用心,生意越来越好。王红丽自豪地说,“喜欢我熟悉我的戏迷都来捧场,大家都说我剁鸭子和收钱的动作都很美很温柔。我也能说会道,服务好,就能招揽回头客。我那时候特别吃苦认真,每天凌晨四点钟起来劈柴烧火,师傅觉得我聪明就把手艺交给我……卖了两年多,我从一家店开到了三家店。”一段生意经讲完,逗得在场的记者哈哈大笑。
 
  但是王红丽以前很不愿意跟别人讲起这段经历。虽然生意做得很成功,可是她认为那是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因为唱不了戏走了麦城。而现在的王红丽却能把自己的这段往事描述的如此精彩,因为“现在想起来这是我的宝贵财富,唱戏的时候不和社会接触不了解市场,通过卖烤鸭接触了社会,那段生活让我接触了行行色色的顾客,知道了他们的需求,得到了锻炼,会算账了,积攒了剧团的管理经验……”
 
 
  
                                        “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烤鸭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一个从武汉打来的长途电话让王红丽重又思考了自己的路,这个电话就是王红丽的义父余笑予打给她的。
  “他给我打电话说,你是演员,你的生命在舞台上,你要唱戏啊,怎么能卖烤鸭呢……”王红丽说。
  从那以后,王红丽思考了很多,最终她还是放弃了生意,重又回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为了争一口气,王红丽定下了建立省级民营院团的目标,并带着自己的人去山东和河南各地招兵买马,又在93年提出全员聘用制,高薪聘请能人。同时她还招来了几十个小孩子,让他们跟着老演员和年轻演员一起学习,为剧团储备培养苗子。之后她又聘请了跟自己母亲一辈的导演和演员,就这样成立了小皇后剧团。
 
  剧团成立之初,困难重重。剧团排练、住宿和教室的场地很难找,为了能够排练,剧团到了新乡的影剧院,在冬天天寒地冻的天气里,没有暖气和空调,在晚上12点电影放映结束后开始排练,大家为了暖和就一直不停地活动身体,当时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苦中也有乐。艰苦的条件下,王红丽和于笑予同时病倒了,两个人在发高烧打吊针的时候还在讲戏。
  “就这样我们用了22天排了两台大戏,《风雨行宫》和《美女涅槃记》,又恢复了三个古装戏。当时排个大戏没人看也没关系,我们就是要去夺梅花奖。那是我的梦想,梅花奖是每个演员心目中最大的奖,是证明演员实力的奖,不争馒头争口气,先得奖再说。”回忆当初的艰苦岁月,王红丽脸上洋溢的全是甜蜜的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王红丽的首度梅花奖便是这样在天寒地冻的艰苦条件下,一点一滴的打磨而盛开的。古诗词被小皇后演绎成了人间的真实故事,让人不胜感慨。
 
 
\
  《洪武皇后马秀英》剧照
 
  为什么小皇后豫剧团能够获奖,不仅得到观众的认可并且能够代表民营院团进入到国家队?王红丽对我们的疑问给出了最简单的回答——出戏、出人、出效益。
 
  
                           舞台就像一匹野马 要不怕摔跤学会驾驭
 
  小皇后豫剧团在成立的21年里,原创了26部戏,打造出了《风雨行宫》和《铡刀下的红梅》两部最有影响的戏和多部广受观众好评的作品。
  静水流深,在默默无闻的苦心经营下,小皇后剧团的演员们耐住了寂寞、清贫和枯燥,一直在打磨和锻炼自己,慢慢的让自己发光发热,从而被观众广泛认可。王红丽说,“观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和上帝,他们是检验我们团和演员的试金石”。
  在一年400多场的演出生活中,王红丽坦言,开始的时候一天五唱戏演下来之后整个人身心俱疲,也曾不止一次的打过退堂鼓。但是,得益于父母严格的要求和教育,听父母话的王红丽坚持了下来,“爸爸说名演员都是这么唱出来的,不在舞台上转那么多圈,再有天赋也不行,什么时候观众真正记得你了,这时候你才成功了……我觉得我爸爸说的真好”。
  王红丽感慨道,“舞台就像一匹野马,你要学会驾驭它,你不停的骑上去摔下来还要骑上去,要征服和驾驭它。再好的演员舞台上也来不得半点虚假,转不够那个圈真的没用。”
 
  
                                   台上一棵菜 台下一家人
 
  小皇后的团训是“台上一棵菜,台下一家人”。这句戏班里的老话简单的道出了一个团队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台上大家都像圆白菜一样把心包起来,劲儿往一处使,有凝聚力,台下就是一大家子。
  “一年演出10个月,一个锅里搅勺子吃饭,大家要和谐团结,我觉得这个团的团队精神最好。我经常跟大家说,我们每个人拎出去单打独斗都不是省团演员的对手,那些专业演员条件基本功和各方面都好,但是我们团结起来谁也不怕。”说到了这句的时候,王红丽底气特别足。
  王红丽深知戏曲演员的苦,当有的孩子羡慕他们想要加入剧团的时候,王红丽会毫不客气的问孩子们“你能吃苦吗?你能打行李行军吗?能吃大锅饭吗?在最冷的时候穿着单衣上台,最热的时候包着头穿着厚衣服演戏,这个罪能受吗?”小皇后豫剧团的演员们就是这样在一起演出,一起生活,共同演绎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苦与乐。
 
 
\
  《洪武皇后马秀英》剧照
 
  
                            不模仿别人 不重复自己
 
  在剧团管理方面,小皇后豫剧团在演出团体中可谓独树一帜,早早就把市场经济中的精髓运用到了日常管理中。全团上下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和竞争机制,这让演员们动力更足,不仅保证了演出质量,还让内部的人都保有一种向上的拼搏劲儿,使整个剧团充满了活力和朝气。
 
  小皇后豫剧团建团时提出“艺术水准要高质量,服务层次要低着陆”,一高一低,同时“一手抓吃饭戏,一手抓精品戏”,多年的演出实践让所有人看到了当初发展思路带来的成绩。
  王红丽在谈到成绩时不忘感谢国家和河南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资助,正是各方的支持能够让小皇后豫剧团在成立后的21年里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艺术风范。在诠释小皇后的艺术特色时,王红丽说,“我们艺术上最大的特色就是,根据自己条件和阵容,量身打造自己的戏,我们排过26台原创剧目,通过了解市场和观众的需求,结合艺术要求来排,始终践行着笑予老师的座右铭——不模仿别人人,不重复自己。对于我们来说,每部戏都是挑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投入和用心,用真情实感打动观众,用情和生命唱戏。”
  据王红丽介绍,目前戏曲尤其是豫剧的广大市场还在农村,像山西河南等地农村,还保留着举办庙会的传统,过年过节时也都有看戏的风俗。当地老百姓在特殊的日子里请台大戏看才过瘾,很多在外打拼成功的人为家乡修桥铺路建学校之后,还不忘给乡亲们请台大戏听听。
  与农村相比,王红丽对城市市场略感无奈,“因为城市中的娱乐节目太多了,可选择的太多了,城市当然也有观众和市场,只是我们豫剧现在做的并不成功,很多人觉得花钱看戏没面子,宁可花钱请你吃饭也不花10块钱请你看戏,但是把城市市场培育好也是我的一个梦。”
 
  
                             呼吁给民营院团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作为目前成千上万家民营院团中的佼佼者,小皇后的发展之路和成功的经验为其他院团提供了借鉴。
  但是在王红丽眼里,民营院团还是弱势群体,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不少,真正能够扎实落实的还不多,有些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她希望能国家够成立专向的民营院团扶持基金,使民营院团能享受到和国家院团一样的诸如“政府买单”、“高雅艺术进校园”方面的待遇。特别是在政府购买服务上,民营院团如果能够参与其中公平竞争,用自己的产品来拼市场,会对民营院团的发展有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王红丽还向记者强调了民营院团在基层群众中间发挥的重要作用。
  “很多民营院团生存条件和环境十分艰苦,但是在最艰苦最基层的地方,也是国家院团到不了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是民营院团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国家对这些院团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是很重要也是很必要的。现在部分民营院团迫于生存压力,会根据地方观众的一些低级趣味需要,上演比如脱衣舞等形式的表演,对社会潜在的危害性很大。”
  她呼吁有关文化主管和财政部门重视这个情况,提供更多公益性的支持,希望能够定期定点举办培训班,选出好的剧本,让民营院团有健康的好本子去演,同时加大扶持和管理,让每个民营院团良性的发展。随着民营院团越来越多,这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把小皇后办成百年老团
 
  对于传统戏曲如何创新和更好的传承下去,王红丽透露小皇后一直都在探索创新。面对市场上豫剧越来越不像豫剧的创新形式,王红丽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剧团演出主旨就是在豫剧的框架下,尽可能加入新的元素,但是一定要是豫剧和戏曲。我们豫剧自己的好东西要自己保留,同时借鉴别人好的元素,二者相结合就是创新。比如我们这次在服装上就有创新,我的扮相也有现代的元素,化妆上也有变化,唱腔有纯豫剧的东西,也有点滴的昆曲和京剧的精华,还加入了戏歌,另外舞美和灯光也有很多现代的东西。”
  在憧憬未来的商业发展时,王红丽也回顾了自己在郑州的一段不太成功的剧场经营经历。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她直言自己在市场营销和剧团经营管理方面还有太多东西要学。
 
  回顾过去的20年,王红丽的小皇后豫剧团在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里默默无闻的耕耘,当初的小草已经成长为小树,王红丽也期望自己的学生再过10年、20年都成长为大树。因为热爱河南戏曲和豫剧这个舞台,小皇后始终要做到出人出戏出效益,只有出人才出好戏才能有市场,才能有良性的循环。
  “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经历过种种艰难和坎坷,但是我们咬着牙,凭借着对戏曲和舞台的热爱坚持下来了,并走到了今天。我们赶上了好的时代,比起93年剧团成立的时候,无论是市场和观众的认可还是领导的关心,都今非昔比,我们今天感到满足。”
  对于商业上的期望,她始终满怀信心,并希望能够借助国家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时机,把小皇后做大做强,从而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促进艺术生产和创作。而艺术上的梦想,王红丽要再冲刺一下梅花大奖,希望拿到三度梅花。
  “我更大的梦想是作为演员和团长,把团带好,把学生培养出来,排几个特别想演的角色,在黄金时期多出几个好的作品,把几个经典的剧目拍成戏曲电影,传播的更远,让院团的生活富裕起来。我希望把小皇后办成百年老团,将这杆大旗一直传下去。”    (《大脚皇后》剧照摄影 周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