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巴里成名于1960年代,在好莱坞配音领域活跃了近四十年时间。这位多产的电影配乐大师为多部《007》电影系列创作了背景乐。尽管他恭谦地对外宣称《007》电影主题曲的作者是蒙提·诺曼,但影迷依旧把这首曲子看作是他的作品。
同大多电影配乐师不同的是,巴里的电影配乐生涯有两个辉煌期!除1960年代外,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巴里的事业同样辉煌。凭借《狮子与我》《冬狮》《走出非洲》和《与狼共舞》,巴里拿到了五个奥斯卡奖。
约翰·巴里配的《007》背景乐跟影片一样都是经典之作。音乐尽管商业元素多,却非常耐听。他为经典剧情片配的背景乐则摆脱了个人风格强烈的交响乐风格,转变成了细腻沧桑的感觉。近日,在“酷我音乐盒”这个音乐软体上重温大师经典之作,颇感岁月蹉跎,唯艺术与智慧永恒。
早期生涯
约翰·巴里于1933年生于英国约克郡,是家中三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巴里的父亲拥有几家私人影院。巴里十四岁的时候就能自己放电影了,但他对影片配乐的兴趣更浓。
少年时代,约翰·巴里在位于约克郡的圣彼得中学就读。圣彼得中学是英国最古老的中学之一,建于公元627年,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那里,他跟约克教堂的风琴师弗朗西斯·杰克逊学习作曲。
成年后,约翰·巴里服兵役。他在军队乐团担任了三年乐手。跟随爵士乐作曲家比尔·鲁索(Bill Russo)学了一阵作曲后,巴里萌生了亲手创建一支乐队的想法。1957年,巴里组建了自己的乐队——约翰·巴里七人组(The John Barry Seven)。这支乐队迅速蹿红,举办了多场巡回演出,并为BBC演奏过电视剧集等节目的配乐。
一个偶然的机会,约翰·巴里在BBC跟一位名叫亚当·菲斯(Adam Faith)的歌手相识。菲斯对巴里的事业有着很大帮助,是真正把巴里带入电影配乐行业的人。凭借新歌,菲斯迅速成为英国乐坛当红人物。随后,菲斯打入演艺圈。1959年,菲斯有了出演影片《力竭女孩》(Beat Girl)的机会。菲斯找来巴里为该片进行配乐。巴里初次尝试为电影配乐便获得了成功。该片电影配乐居然成了首张在英国发行的密纹唱片。
随后,巴里成了菲斯影片的“御用”配乐师。他先后为菲斯出演的《永不放过》(Never Let Go,1960)和《拼我成人》(Mix Me a Person,1962)进行配乐和编曲,作品同样备受好评。1959年~1962年间,约翰·巴里还受雇为世界五大唱片集团之一的EMI公司旗下艺人的歌曲录制配乐。(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好莱坞配乐大师之约翰·巴里
约翰·巴里代表作品年表:
2001《密码迷情》
1998《随心所欲》
1998《水银蒸发令》
1997《碧海奇缘》
1995《红字》《哭泣的大地》
1994《炸弹专家》
1993《桃色交易》
1992《卓别林》
1990《与狼共舞》
1987《黎明生机》
1986《佩姬苏要出嫁》
1985《走出非洲》《杀人执照》《锯齿边缘》
1983《八爪女》
1981《体热》
1980《时光倒流七十年》
1979《黑洞》《太空城》
1974《金枪客》
1971《苏格兰的玛丽女王》《金刚钻》
1969《女王密使》
1968《冬狮》
1967《雷霆谷》
1966《狮子与我》
1965《霹雳弹》
1964《金手指》
1963《来自俄罗斯的爱情》
1962《诺博士》
步入辉煌
1962年对巴里来说是忙碌的一年。除《拼我成人》外,这一年,巴里还接下了影片《多情的布劳恩先生》(The Amorous Prawn)的配乐、编曲和指挥工作。他的才华得到了极大施展。此外,巴里去了余烬公司(Ember Records)。在那里,巴里开始从事唱片制作工作。此时的巴里不到三十岁,就已经是个声名显赫的音乐人了。
1962年还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约翰·巴里人生轨迹及电影配乐史的事。一部改编自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间谍小说的电影——《诺博士》(Dr. No)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当中,可是制片方对蒙提·诺曼(Monty Norman)创作的主题乐并不满意。无奈之下,制片人找来了在英国乐坛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约翰·巴里。
诺曼创作的《诺博士》主题曲是之前为音乐剧《比斯瓦斯之家》(The House of Mr. Biswas)创作的一首歌曲,名为《好兆头,坏兆头》(Good Sign,Bad Sign)。这首曲子被弃用后,诺曼把它用在了《诺博士》里。虽然这首曲子的旋律不错,但味道不对。在巴里的重新制作下,诺曼那段音乐有了强烈的爵士乐风格,并产生了神奇效果。后来这段音乐居然成了经典旋律。不单如此,这首曲子还成了《007》系列影片的招牌主题曲。
可是,有关这首曲子的创作者问题始终存在争议。首先,那段音乐有明显的巴里个人风格。其次,这首曲子跟巴里从前创作的歌曲《蜜蜂的膝盖》(Bee's Knees)的调调也如出一辙。尽管如此,《007》系列影片主题曲的署名作曲者始终是蒙提·诺曼。
2001年,诺曼将《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告上法庭,原因是该报1997年的一篇文章声称约翰·巴里才是《007》主题曲的创作者。开庭期间,巴里始终站在诺曼一边替诺曼作证。此外,有证据显示诺曼跟制片方签有重要合同。因而最后法庭判定诺曼创作了部分或全部《007》主题曲。可这个判决仍旧模棱两可,根本没能给出答案。
1963年,当拥有《007》版权的制片人跟著名音乐人莱昂内尔·巴特(Lionel Bart)谈好,由他为第二部《007》电影——《来自俄罗斯的爱情》(From Russia with Love)配乐后,制片人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位音乐大师不单不会作曲,而且不识谱。尽管如此,巴特还是为这部影片创作了一首主题曲。随后,制片方再度向约翰·巴里求助,邀他跟巴特一道合作创作影片音乐。于是,巴里为这部续集电影创作了配乐。《来自俄罗斯的爱情》里有一些前部作品里重复的配乐,因而尽管这部影片配乐非常经典,巴里本人并不把这部影片里的配乐看作是他的个人作品。
跟巴特合作后,巴里跟巴特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两人一起合作,为影片《中间人》(Man in the Middle,1963)创作了音乐。1964年,巴特又向制片人斯坦利·贝克(Stanley Baker)引荐了巴里。巴里有了为迈克尔·凯恩主演的剧情片《祖鲁》(Zulu)配乐的机会。《祖鲁》一片的配乐证明巴里不仅擅长创作流行乐和爵士乐,而且还具备运用管弦乐创造大型交响乐的能力。
此后,约翰·巴里在电影配乐领域逐渐成名,并一发不可收拾。除为《007》系列配乐外,多产的巴里还为许多影片进行了配乐。其中《狮子与我》(Born Free,1966)和《冬狮》(The Lion in Winter,1968)让巴里拿到了三个奥斯卡小金人。巴里的电影配乐作品还为他带来了许多大奖提名。
约翰·巴里的电影配乐极富个人风格。他喜欢在乐曲里采用紧张的弦乐,并使用大量铜管乐器。但同时,他也是个敢于挑战自我的改革者。1969年,巴里在《女王秘史》(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里尝试创新,大胆使用了电子乐器。这一举动让他成为影史上第一位将电子音乐融入电影配乐的配乐师。他还在《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里大量使用流行歌手及流行乐,开创了电影配乐的又一先河。
巴里最为人熟知的主题曲是为1971年播出的电视剧集《说服者》(The Persuaders!)创作的主题曲——《不幸英雄》(The Unlucky Heroes)。这套电视剧集由托尼·柯蒂斯(Tony Curtis)和罗杰·摩尔(Roger Moore)主演。随着这套电视剧集的蹿红,该剧主题曲也迅速火遍欧洲。后来这首主题曲还被收入1970年代迪斯科金曲中。而这首曲子的主要乐器是穆格电子琴。
1970年代中期,巴里因税务问题在西班牙居住了一段时间。此后,巴里便开始在位于纽约附近的蚝湾村居住。选择那里,大概因为那儿跟他的家乡约克很像。
再见,邦德
继《诺博士》后,巴里为接下来的十四部《007》系列中的十一部进行了配乐。配合影片,巴里创作了变化多样的华丽音乐,令无数影迷着迷,铸就了《007》系列的音乐风格。巴里在《金手指》(Goldfinger,1964)的背景乐中混入大量铜管乐器、爵士乐和诸多美妙旋律。因而,这部影片被认为是最完美的“邦德音乐”。《金手指》的背景乐被视为“邦德音乐”成熟的标志。随后,巴里在《太空城》(Moonraker,1979)和《八爪女》(Octopussy,1983)的背景乐中融入了更多旋律。在《杀人执照》(A View to a kill,1985)里,巴里创作,杜兰·杜兰(Duran Duran)演唱的主题曲被誉为迄今为止最优秀的邦德电影主题曲。
巴里为《007》系列创作的音乐极大程度影响了几十年后的邦德电影。甚至1967年的恶搞版《皇家赌场》里也用了巴里创作的招牌旋律。2006年,索尼开辟的新《007》系列的配乐依然沿用了从前巴里的配乐风格。新邦德系列影片在开创历史新篇章的同时,音乐又混搭了迷人的复古曲风,让人潜意识里得到极大认同。
1980年代末,《007》电影系列制片人决定换掉年岁已高的主演罗杰·摩尔(Roger Moore)。随后,《黎明生机》(The Living Daylights,1987)的男主演被换成了蒂姆西·道尔顿(Timothy Dalton)。这部影片也成了巴里配乐的最后一部邦德电影。
1970年代~1980年代间,巴里尝试多元化发展。他涉猎的范围包括历史片(《大风云》[The Last Valley,1970]、《苏格兰的玛丽女王》[Mary,Queen Of Scots,1971]和《罗宾汉与玛丽安》[Robin And Marian,1976])、科幻片(《星际撞车》[Starcrash,1978]、《黑洞》[The Black Hole,1979])、西部片(《太阳兄弟》[Monte Walsh,1970]和《游侠传奇》[The Legend Of The Lone Ranger,1981]、情色犯罪片(《体热》[Body Heat,1981]和《锯齿边缘》[Jagged Edge,1985])。1980年,约翰·巴里为《时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创作的背景乐缠绵悱恻,再度打动世人。
除电影配乐外,巴里还了为数不少的音乐剧。其中包括《激情花大酒店》(Passion Flower Hotel,1965)和久负盛名的《比利》(Billy,1974)。他还创作了《小王子和飞行者》(The Little Prince and the Aviator,1981)及《洛丽塔,吾爱》(Lolita, My Love,1971)这两部有名的百老汇歌舞剧。
再度辉煌
时隔二十余年,再度带给约翰·巴里荣耀的是《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1985)。这部共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的剧情片让巴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片中悠扬且极富空间感的交响乐备受好评。
1988年,事业再度登上顶峰的巴里服药后不幸产生不良反应,导致食道破裂。这一病痛直接导致多产的巴里僵养了足足两年时间。这场大病还害他得了肺炎。
1990年,复出后的巴里接下了《与狼共舞》(Dance with Wolves)的配乐。片中,他有意弱化了交响乐的效果,以突出故事本身。即便如此,曲折宛转的配乐还是受到了关注。于是,巴里又拿到了一尊奥斯卡小金人。不久,巴里配乐的《卓别林》(Chaplin,1992)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提名。
2001年,年事已高的巴里为《密码迷情》(Enigma)配乐后便不再接电影配乐工作了。但他还会偶尔为一些影视作品创作主题乐和主题曲。巴里一共结过四次婚。前三次婚姻维持的时间都不长。巴里于1978年娶了第四个妻子劳笠。这次婚姻一直持续了下来。在伦敦办过几次音乐会后,2009年约翰·巴里回到纽约蚝湾安度晚年。(Mr. Olympia/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