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笛凤箫史咏颂
文 / 闫小辉 闫德泉
【导言】笛箫--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我们中华民族有文字的历史已有五千余年,而音乐文化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更加古远的新石器时代。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批骨哨,经C-14同位素放射检测和树轮校正,测定它们距今已有7000多年了;而在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一批贾湖先人用丹顶鹤的尺骨制作的骨笛,经测定它们属距今8000多年前的遗物。后经专家们研究鉴定,这批
1.外形为七
2.相邻音孔的音程均为小三度关系(能娴熟掌握斜吹之法者,可通过口唇之俯仰、气息之缓急,吹出“一孔具三音”的音响效果 )。
3.七声音律完备,音域宽达两个八度加一个纯四度(比现今的六孔定调笛还要多出一个小三度,这一发现彻底打破了先秦只有五声音阶的结论。)
4.七调翻转流畅自如。
骨笛的出土一下子将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由此也震撼了中外音乐界。可见骨哨骨笛是我国音乐文化产生时期最早的文物实证,是一件重要的标志性的器物,它们代表了人类在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它是当今流行的笛箫的鼻祖。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也曾载文报道贾湖骨笛称其为“世界上最早的管乐器”。“在新石器时代的初期,居住在东方土地上的先民们,已经具有相当高的音乐才能,他们为生存而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已经在精神文明的创造上,在音乐文化的创造上显示出了东方文明的曙光----李岚清语”。
李白诗云“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龙凤”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人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图腾。数千年来,人们将笛--那爽朗、率直、悠扬、典雅、质朴、豪放、飘逸、幽远、田园之声,喻为“龙吟”;将箫--那含蓄、内敛、清幽、儒雅、古朴、深沉、凝重、静远、清虚之音,喻为“凤鸣”。因而人们也就自然地据笛的清雅之声、阳刚之气,誉称为“龙笛”,据箫的天籁之音、阴柔之风,雅称为“凤箫”了。国家领导人也常将笛箫作为礼仪之邦的礼品赠送给外国首脑和来宾。由此可见,笛箫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
现如今,中国笛箫的制作材质、形制,还有它的演奏技术与理论,都经历了数千年的历代传承和发展,终于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伴奏和领奏的地位走上了独奏的舞台,并作为中华民族乐器大家族中流行最广、最具表现力、最成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走向了世界,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注目、青睐和喜爱。难怪有人讲“笛箫是中国现代民乐的先锋,是一件最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乐器”。
【一】材质●形制●表现
出土贾湖河姆渡,骨笛骨哨笛鼻祖;
悠悠
金玉石瓷塑竹木,竹本虚心最适宜;
岁寒三友四君子,墨客尤爱坚韧竹。
高洁脱俗显气节,竹性附器透品质;
竹作笛箫黄帝时,盛唐已有膜孔笛。
源远流长多变革,形制完备到元朝;
横吹有膜称为笛,竖吹无膜便为箫。
北方梆子南昆曲,笛作伴奏名称异;
细短刚烈称梆笛,粗长柔和为曲笛。
边棱气鸣管乐器,音域宽达三八度;
七调翻转十二律,脆亮甜润
笛声如风箫似咽,爽朗清雅涤心灵;
吹景吹情吹意境,气指唇舌技不同。
历吐花
颤叠赠打震泛音,古朴典雅静远风。
车轮飞转马嘶鸣,鸟雀飞叫响天空;
滴泉汇流瀑布声,斗转星移千般景。
泣诉吟唱拟人声,怀古颂今万般情;
笛奏龙吟箫凤鸣,图腾历久民族风。
【二】典故●辞赋●咏颂
西周穆王笛吹响,呼风唤雨祈上天;
张良箫声凄怨咽,吹散项羽兵八千。
截竹作笛汉马融,余音绕梁尚飘空;
晋朝桓伊笛超群,凄春断肠落梅花。
穿云裂石唐李谟,笛技第一
玄宗贵妃嬉玉笛,合奏仙乐紫云回。
敦煌女伎持玉笛,凌空驾云飞天去;
历代笛箫多典故,透视辉煌发展史。
雅士闻笛易感怀,咏笛颂箫辞赋多;
领略中华笛文化,不忍割爱摘十品。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①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②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③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④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⑤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⑥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⑦
玉管宜横清更洁,一声吹落江楼月。⑧
哀声幽怨满江皋,楼上何人品玉箫。⑨
玉笛凌秋韵远汀,谁家少女倚楼听。⑩
【三】名家●传承●发展
笛箫悠悠数千载,五十
冯老独奏上舞台,奠基笛箫新时代。
技高一筹刘管乐,同辈后辈
形象生动
雅致清新丝竹韵,泛震音渺苍龙吟;
声情并茂抓人心,泰斗常青陆春岭。
松庭流芳铸丰碑,笛艺春秋最苍翠;
呕心力作留后辈,桃李满天最芳芬。
人尊新派刘森师,独树一帜创新风;
中西合璧拓新路,天妒高徒简广易。
根植中原广博采,黄河长江育大师;
承前启后铸辉煌,南北兼容孔建华。
口笛开古立丰碑,赋笛神韵功卓著;
玉笛飞声响未绝,山水笛家俞逊发。
演奏作曲兼指挥,大师引领齐鲁风;
习笛路上时茫茫,曲祥乐曲帮你忙。
今朝名家大师多,艺海繁星数几颗;
笛箫发展路漫漫,传承创新任务
口传心授求规范,演奏理论待完善;
曲高和寡难迎众,雅俗共赏路光明!
【注释】
一、诗词典故
诗中的“岁寒三友”系指“松、竹、梅”。“四君子”则指“梅、兰、竹、菊”。“北方梆子”是指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山西梆子等,其源头目前说法不一,但多数人认为它起源于明清时期的西秦腔,至今仍很盛兴。
“昆曲”则指昆剧,它是发源于我国江苏省昆山地区的古老大剧种,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昆剧
“张良箫声凄怨咽,吹散项羽兵八千”则是由“四面楚歌”之典故而来。“落梅花”即指晋朝桓伊所作笛曲《落梅花》 ,后经过历代改编成为现在人们熟悉的《梅花三弄》 。 “紫云回”则为古代宫廷一雅乐曲名。
“五十年代。。。。。。 冯老
“丝竹”系指江南丝竹,它距今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它起源于明末清初,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广为流行)。
“口笛开古”则指俞逊发在1971年就研制出了口笛,其形制酷似在1973年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古代骨哨。
二、诗词标注
① --摘自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摘自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③--摘自唐.杜甫《吹笛》
④--摘自唐.李益《春雨闻笛》
⑤--摘自唐.李白《题北谢碑》
⑥--摘自宋.黄甫松《望江南》
⑦--摘自宋.雷震《村晚》
⑧--摘自元.白朴《双调.驻马听》
⑨--摘自元.曾瑞《感怀》[中吕]喜春来
⑩--摘自明.王偁《宿巴陵闻笛》
三. 诗词中九大笛家
1.冯子存(1904—1987)——北派笛艺宗师。诗中称“冯老”。
2.刘管乐(1918—1990)——北派笛艺宗师。
3.陆春岭(1921—2018)——南派笛艺宗师。
4.赵松庭(1924—2001)——南派(或浙派)笛艺宗师。诗中称“松庭”。
5.刘 森(1937———)——新派笛艺宗师。
6.孔建华(1926—2011)——中原笛艺大师。
7.俞逊发(1946—2006)——人尊山水笛子大师。
8.曲 祥(1945———)——人尊山东派笛子大师。
9.简广易(1944—2000)——人尊新派笛子大师。
四.诗词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诗词名句鉴赏辞典》——吉林摄影出版社。
2.吴华,彦平编著《笛子演奏实用教程》1998年4月中国青年出版社。
3.吴华,彦平编著《箫演奏实用教程》1996年5月中国青年出版社。
4.赵松庭编著《笛子演奏技巧十讲》2001年1月文化艺术出版社。
5.曲祥、曲广义、树蓬编著《箫入门教材》2000年5月华乐出版社。
6.1988年6月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曲祥笛子曲选》。
7.胡结续著《竹笛实用教程》2000年1月上海音乐出版社。
8.詹永明编著《笛子基础教程十四讲》上下册2009年1月人民音乐出版社。
9.王次恒编著《笛子演奏教程》2000年6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0.戴亚编著《八孔笛新改良竹笛应用教程》2009年1月人民音乐出版社。
11.1994年6月上海音乐出版社编《中国竹笛名曲荟萃》。
12.《中国民乐》2005年第63、64期。
13.刘正国“贾湖遗址二批出土地骨龠”连载《中国竹笛》2006年第7期、8期和第9期
14.《华音》、《笛友之家”》等网站。
15.CCTV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
【说明】
1.此文曾发表于《中国竹笛》(2007年总第9期)和《华音》网站(2007.03 .28)
2.此文曾发表于上海音乐学院《奏鸣》(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