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梁》 楚庄的琴。宋明帝大明中,沈怀远被徙广州,作琴也名之。
《焦尾》 汉吴人有烧桐爨者,蔡邕听到火烈声,知道是良材,请用它来制琴。果然有美音,而尾特别焦,故名焦尾
《绿椅》 司马相如的琴。
《凤皇》 赵飞燕的琴。
《春雷》 唐所斫,宋时藏宣和殿万琴堂,称为第一
《冰清》 为唐开成中郭亮制,建中靖国修,事见周公谨《云烟过眼录》所载。其一为岳珂《□史》所载。唐代宗大历三年三月三日,雷氏所斫。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后为钱塘沈振所蓄。腹有晋陵子铭,颇知名于士林。
《玉振黄鹄秋啸》 三琴指唐人雷氏所斫。皆焦尾、白玉岳轸,并皆藏于宋代内府。
《琼响 》 唐代宗大历五年,道士卫中正奉圣旨斫。崇宁三年马希先奉圣旨重修,藏宋内府。
《秋籁 》 唐三慧大师斫,鲜于伯机宝爱终
《怀古》 张受益收,断纹如丝发而色赤。
《南薰》 洛中董氏所藏。
《大雅松雪 》 大雅乃黄玉轸足,二琴皆子昂所收。其以大雅名堂,松雪名斋,义取诸此。
《浮罄》 元时藏赵节斋氏。
《奔雷》 唐人雷威斫,樊泽卜氏藏。
《存古》 吴沂永斋藏。
《寒玉》 唐人沈镣斫百衲
<<唐人雷威斫》内外皆细纹,腹内容三指,内题云:大宋兴国七年岁次壬午六月望日,殿前承旨监杭州瓷窑务赵仁济再补修。
《响泉》 即蔡邕所传,开成至宝,内府监收。或云唐李勉制。
《乌玉》 大中五年,处士金儒斫,于琴名下刻高士谈家藏宝六字,初藏宣和殿,后归于金。晋士谈,削去高士谈家藏宝六字,尚有书迹。其色赤如新栗壳,断纹隐起如虬,真奇物也
《冠古韵罄 》 二琴皆唐人张钺斫,蜚声士林。
《洗凡清绝》
吴钱忠懿王能琴,遣使以廉访为名,而实物色良材。使者至天台,宿小寺,夜闻瀑布声,止在檐外,晨起视之,瀑布下淙石处,正对一屋柱,而柱且向日。私念曰:若是桐木,则良琴在是矣。以刀削之,果桐也。即赂寺僧,易之,取阳而二琴材驰驿以闻乞。俟一年斫之,既成,献足懿,一曰洗凡,一曰清绝。为旷代之宝。后钱氏纳土太宗朝,二琴遂归御府。
《混沌材 》 来自高丽,异宝也。
《万壑松》 白玉轸足,唐人所斫,宣和御府物。
《雾中山》 伊南田户店筼筜谷隐士赵彦安,获一古琴,断纹奇古,真蛇蚹也。声韵雄远,中题云雾中山三字,人莫晓也。后见《蜀郡三山闲话》云,雷氏斫琴,多在峨嵋、无为、雾中三山,方知为雷琴耳。
《蔡邕琴》 莫承之藏,池之侧有隶字云:中平四年,逐客蔡邕吴中斫.
《雷威琴》 一为李氏藏,中题云:峄阳孙枝匠成雅器,一听秋堂,三月忘味,故号忘味。为一代绝品。其一姚伯声获于渑邑,喜而不寐,中题云:合雅大乐,成文正音,徽弦一泛,山水俱深。雷威斫。欧阳询书。忘味匹也,或云过之。其一膝达道所蓄,中题云:石山孙枝,样剪伏羲,将扶大隐,永契神机。徐浩书。字类石经。其一中题云:唐大历三年仲夏十二日,西蜀雷威于杂花亭合。
《玉涧鸣泉》 咸通三年,西蜀雷迅土
《石上清泉》 唐人斫
《秋塘寒玉》 唐雷氏斫。
杂书琴事(宋)苏轼撰
辨广陵散
《广陵散》,传称嵇中散受之神人。至唐韩皋又从而为之说云:康制此曲,缓其商弦,与宫同音,臣夺君之义,知司马氏有篡魏之心。王陵、毋丘俭诸人继为扬州都督,成谋兴复,俱为晋宣父子所杀。扬州,故广陵地。康避世祸,托之鬼神,以俟知音者云。皋诚赏音者,然初不详考。汉魏时扬州刺史治寿春,广陵自属徐州,至隋唐乃为扬州耳。又刘潜《琴议》称杜夔妙于《广陵散》,嵇中散就其子猛求得此声。按夔在汉为雅乐郎,魏武平荆州,得夔喜甚,因令论制乐事。在夔已妙此曲,则慢商之声似不因广陵兴复之举不成而制曲明矣。政和五年二月十五日,乌戍小隐听照旷道人弹此曲,音节殊妙,有以感动坐人者。或疑前后所传之异,因以所闻并记坐人所举琴事,参而书之。
六琴说
《尔雅》大琴谓之离,二十七弦。舜弹五弦之琴而天下治。尧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蔡邕益之为九。汉高祖入咸阳宫,得铜琴十三弦,铭之曰“瑶玙之乐”。马明生仙游,见神女于玉几上弹一弦琴,而五音具奏。此六琴虽损益各有意义,而世所共传者七弦也。余于是知法出乎尧者,虽亘千古而无弊,非智巧之所能变易也
古琴品饰
秦汉之间所制琴品,多饰以犀玉金彩,故有“瑶琴”、“绿绮”之号。《西京杂记》:赵后有琴名“凤凰”,皆用金隐起为龙凤、古贤、列女之像。嵇叔夜《琴赋》所谓“错以犀象,藉以翠绿,爰有龙凤之像,古人之形”是也。
古声遗制
余谓古声之存于器者,唯琴音中时有一二。不患其器之朴拙,使人援弦促轸,想见太古自然之妙,然后为胜。近世百器惟新,惟琴器略无华饰,以最古蛇腹纹为奇。至有缝张池坼而声不散者,亦不加完。独此有三代遗制云。
明皇好恶
唐明皇雅好羯鼓,尝令待诏鼓琴,未终曲而遣之,急令“呼宁王,取羯鼓来,为我解秽”。噫!羯鼓,夷乐也;琴,治世之音也。以治世之音为“秽”,而欲以荒夷洼淫之奏除之,何明皇耽惑错乱如此之甚!正如弃张曲江忠鲠先见之言,而狎宠禄山侧媚悦己之奉。天宝之祸,国祚再造者,实出幸矣。
蔡嵇琴赋
蔡中郎《琴赋》云:“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按藏摧。”嵇叔夜亦云:“徘徊顾慕,拥郁抑按。盘桓毓养,从容秘玩。”人知“藏摧”“毓养”四字之妙,虽试手调弦,已胜常人十年上用。
击 琴
宋柳恽尝赋诗未就,以笔捶琴,客有以箸和之,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后传击琴,盖自恽始。近世不复传此,正恐失古人搏拊之意,流入筝筑耳。
有道之器
褚彦回常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宫商暂离,不可得已。”彦回风流和韵,施之燕闲,故是佳士;若当艰危之际,以一家物与一家,亦痛其须髯如棘,无丈夫意气耳。
闻弦赏音
萧思话领右卫军,尝从宋武登钟山北岭,中道有磐石清泉。宋武使于石上弹琴,因赐以银钟酒,谓之曰:“赏卿有松石间高意。”余谓促轸动操,超然有高山远水之思者,故不乏人;而闻弦赏音,最为难遇。此伯牙所以绝弦于钟期之死也。
琴 趣
鸣弦转轸,要先有钩深致远之怀,不规规于弦手之间期较工拙,便为造微入妙。如孙登弹琴,颓然自得,风神超迈,若游六合之外者。桓大司马、谢祖仁于北牖下弹琵琶,自有天际意。此为得之。
焦 尾
《搜神记》载吴人有以枯桐为爨者。蔡伯喈闻其爆声,知其为良桐。请于主人,削之为琴,果有殊声。而烧痕不尽,因名之“焦尾”。后人遂效之。如林宗折巾、飞燕唾花,皆以丑为妍也。
雷琴四田八日
东坡先生《书琴事》云:“家有雷琴,破之,中有‘八日合’之语,不晓其何谓也。”先生非不解者,表出之,以令后人思之耳。盖古“雷”字从四田。四田析之,是为“八日”也。
东坡居士一生以琴蕴禅机,寓琴透禅谛,苏东坡好琴,收藏有唐代名匠雷氏所制宝琴,《东坡题跋》中载:余家有琴,其面皆作蚹蛇纹,其上池铭云:开元十年造,雅州灵关村。其下池铭云:雷家记,八曰合。不晓其八曰合为何等语也。其岳不容指而弦不收,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独然,求其法不可得,乃破其所藏雷琴求之,琴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徽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隘,裴回不去,乃有余韵,此最不传之妙。苏东坡家藏宝琴,他一生奔波,无论走到哪里,必携带雷琴,除了自己拂弦自娱乐外,只有挚交琴友才能一弹,道士琴家戴日祥曾与苏东坡等人游览桓山,戴日祥鼓雷氏之琴,操《履霜》之遗音,为众人助兴。苏东坡谪贬黄州时,访定惠院东尚氏之第的海棠,在海棠树下饮酒赋诗,酒酣微醉,著名琴家崔闲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琮琮,意非人间也。这崔闲,字成老,号玉涧道人,为庐山处士,多才艺,妙工古琴,既是苏东坡的忠实追随着,又是苏东坡的挚交琴友。
残雷琴,清光绪,通长120cm,肩宽18.9cm,尾宽12cm。
琴落霞式,黑色光漆,蚌钿徽,牛角轸。岳山内雕有梅花、龙池、凤沼,均作圆形。龙焦尾雕灵芝云纹,尾托作藤蔓纹,左右对称。琴面为桐木斫,纹理清晰。
琴背面龙池之上刻魏碑体“残雷”二字,其下刻有行楷三十五字:“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柯析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己苦,遇己苦,呜咽哀鸣莽终古。谭嗣同作。”均填以石绿。诗左下方刻长方形朱文印,篆“壮飞”二字。腹款刻“霹雳琴光绪十六年浏阳谭嗣同复生甫监制”二十字。“残雷”诗见于谭嗣同手稿《秋雨年华之馆从脞书》中,光绪十六年(1890年),谭嗣同只有25岁。
此琴为谭嗣同用雷劈梧桐监制的古琴之一,不同于一般清琴,弥足珍贵。
1952年钱君宜先生将此琴捐献故宫博物院。
雷威: 唐代著名的古琴制作家,是唐代制琴名手四川雷氏中的姣姣者。
隋文帝时,文琴之子杨秀封为蜀王,杨秀爱琴,曾“造琴千面,散在人间。”由于这位蜀王的喜爱和提倡,蜀地的制琴名匠辈出。至唐代,很多有钱有势的人家,大规模地制琴,如当过二十年宰相的李勉就“雅好琴,常斲桐,又取漆筩为之,多至数百张。”古琴制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蜀地已是制琴的主要基地,而最为著名的就是四川雷氏,他们所制的琴被尊称为“雷琴”、“雷公琴”、“雷氏琴”。
雷家世代造琴,其中以雷威最为著名,传说他的技艺经神人指点,又传说他常在大风雪天去深山老林,狂风震树,听树之发声而选良材,这些传说说明了雷家选材的精良。而据苏轼《杂书琴事》所载:雷公琴的特点是“其岳不容指,而弦不〔先加反文〕。其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溢,徘徊不去,乃有余韵,其精妙如此。”正由于雷公琴的这些优点,“贞元(公元785-804)中,成都雷生所制之琴,精妙无比,弹之者众。”
雷家有名的琴匠在雷威之前的有雷俨,曾做过唐玄宗待诏,雷威以后的有雷珏、雷文、雷会、雷迟、雷霄等。其它有名的制琴名家还有郭亮,江南的制琴名手则有沈镣、张越等。
今故宫博物院仍藏有唐代雷琴“九霄环佩”、“大圣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