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晚,在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音乐厅,由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代霜蓉副教授指导的三名硕士研究生樊玮婕、李舒婷及刘畅成功举办了“海之奏鸣”钢琴独奏音乐会。
音乐会伊始,代霜蓉副教授致辞。她强调此次音乐会是三位同学硕士阶段钢琴学习成果的展示,同时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宝贵的舞台经验。她期望借此机会展示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钢琴教育成果。
音乐会由教育学院钢琴方向研究生一年级陈晓瑞主持。
研究生三年级樊玮婕率先登场,她带来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18号钢琴奏鸣曲》(Op.31No.3)。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中期创作中最为成熟和受欢迎的一首作品,四个乐章各具特色,展现出贝多芬对音乐结构的精妙把握。第一乐章快板充满活力与激情;第二乐章活泼的小快板充满灵动性,旋律优美且富有变化;第三乐章优雅的中板体现出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音乐表达;第四乐章热情的急板则将音乐推向高潮,节奏紧凑且富有张力。樊玮婕同学以精湛的技艺将每个乐章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她对节奏的精准把控、力度的细腻变化以及对作品情感的深刻理解,使现场观众都沉浸在贝多芬的音乐世界中。随后演绎的李斯特《奥伯曼山谷》是一首情感深邃且技巧复杂的作品。樊玮婕以细腻的处理将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她在处理作品中复杂的和声与节奏变化时游刃有余,通过巧妙的指法和力度控制,展现出李斯特音乐中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接着,研究生二年级李舒婷演奏了张朝改编的《哈尼情歌》和德彪西的《F大调叙事曲》。在《哈尼情歌》中,李舒婷以温柔的旋律和细腻的情感处理,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她注重对原歌曲情感的捕捉和转化,通过钢琴的音色特点,将哈尼族情歌中的质朴情感和浓郁民族风情展现出来。而在《F大调叙事曲》中,她将德彪西对自然美的敏感捕捉和对音乐表现力的深刻理解表现得淋漓尽致。德彪西的这首叙事曲以其独特的和声色彩和诗意的旋律著称。李舒婷在演奏过程中,注重对和声的细腻处理,通过不同和弦的组合和过渡,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音乐氛围。她对旋律的线条把握精准,使得音乐如潺潺流水般流畅,展现出德彪西音乐中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
最后登台的刘畅是教育学院钢琴方向研究生三年级的同学,她演奏了肖邦的《c小调夜曲》(Op.48 No.1)、吉纳斯特拉的《阿根廷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S.244 No.5)以及储望华的《一条大河》。在《c小调夜曲》中,刘畅以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将肖邦音乐中的忧郁、浪漫和细腻展现得十分到位,通过轻柔的触键和微妙的力度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在《阿根廷舞曲》中,她充分展现了吉纳斯特拉音乐中的节奏特色和热情奔放的音乐风格,将阿根廷游牧民族舞蹈时的欢快与传递给观众,用第二乐章柔和甜美的旋律线条,描绘一个可爱的少女夕阳下翩翩起舞的场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采用葬礼进行曲体裁的慢板贯穿全曲,英雄挽歌式低沉、哀婉的旋律,如一个哲人在悠悠诉说民族的苦难历史,直入心坎的最深处。最后压轴演奏储望华的《一条大河》时,她以极其深情而又气势恢宏的演绎将作品中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表现出来。通过对旋律的宏大叙事和对力度的合理运用,使得音乐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在观众眼前展开,让观众动容不已,赢得满堂彩。
此次音乐会是一场高质量的音乐交流活动。它不仅展示了学生们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学习成果,也体现了代霜蓉副教授在钢琴教育方面的卓越教学能力。这一活动激励着更多音乐学子在钢琴学习之路上的卓越追求,也体现了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 “平凡而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及为推动钢琴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