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慰侨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里,谭孝曾、谭正岩的同台献艺总能吸引更多眼球,他们不仅是父子,更是京剧谭派的第六代、第七代嫡传人。
随着现代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讲究抑扬顿挫、有板有眼的慢节奏京剧是否已不再吸引年青一代并开始走下坡路?66岁的谭孝曾斩钉截铁地说:“京剧不缺演员,也不缺观众,更不缺生存土壤和国家支持,它绝不会衰亡。”
“有人说现在京剧比较低迷,甚至出现危机,我觉得这种现象很正常。老话讲‘30年河东30年河西’,任何事物都有高潮有低潮,不可能一帆风顺,”谭孝曾说,“我认为京剧无论怎样也不会衰亡,因为它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内涵和历史都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谭家7代人从事这门艺术,我们在京剧陷入低潮时并没有失望,还在坚守,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像正岩这代青年演员,他们有很多选择,也面临很多诱惑,不一定非要从事京剧这一又苦又不挣钱的行业,但他们真的很执着,愿意坚守京剧舞台,这是很可贵的,”谈起儿子,谭孝曾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你们有机会去北京京剧院的练功厅看看,那里从来没有空闲的时候,大家都在抢占地方排练、吊嗓子,好些人一年也不一定能有做主要演员的机会。没有人强迫他们留在这个舞台,都是自觉自愿的。”
近几年,谭孝曾所在的北京京剧院举行了很多次青年戏剧大赛,谭孝曾都全力支持。“我们就是为了给那些没有机会上舞台的青年人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他们唱戏的积极性。如此也让我们发现很多人才,让观众认识更多有才华的好苗子,减少观众的审美疲劳以及对京剧后继无人的担忧。”
“说到底,京剧是人的艺术,发现人才是京剧文化传承的必要条件。我们的京剧人才不是没有,有些甚至很有潜力,就看怎么挖掘和培养,”谭孝曾表示。
除了京剧演员,近年来京剧的观众群体也有很大发展。不少青年演员都有自己的粉丝团。“演员们在国内各地演出的时候,粉丝跟着他们到处跑。京剧不是没有观众群,关键是要有好的演员、剧目和剧院。要培养年轻人对京剧最初的兴趣爱好。”
谭正岩说,如果观众第一次观剧倒了胃口,以后不光自己不来,朋友亲戚也会受其影响。因此北京京剧院的演员每次表演都是尽百分之二百的努力。“这是必须的职业态度。一是为了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负责,二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
谭正岩自嘲平时还经常“不务正业”,广泛涉猎歌曲、影视、相声、话剧等其他艺术门类。
“传统戏剧和现代时尚并不冲突。通过在这些领域的磨炼,我觉得自己在戏剧舞台上反而放开了,”谭正岩说,“我的祖先谭鑫培先生也没有在京剧上闭门造车,反而是走南闯北,汲取了地方戏、武术等很多元素,才成就了今日谭派的精髓。”
如今国家大力弘扬京剧等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推广,京剧也走进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课堂。“我认为首先要加强对年轻人的传统文化教育。戏曲本来宣传的就是忠孝节义、惩恶扬善,是很好的教育青年的艺术手段。”
谭孝曾还建议降低剧场门槛,以吸引更多青年观众走进剧院,学习欣赏这一传统国粹。“国家现在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去年10月我参加了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座谈会,觉得现在京剧看到了曙光和希望,我坚信它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记者朱东阳 关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