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曲艺戏剧 > 戏曲戏剧 > 正文
义乌婺剧团孝亲主题大戏《孝义乌伤》隆重开演及探班采访
2015-12-31 03:07:00 发表 | 来源:盛世元音
前言
 
说到与婺剧的缘分,也真是奇妙。早在今年三月份偶然一次机会到了金华中国婺剧院,有幸得见婺剧院几位青年当家演员,短短交流下来,已被他们身上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灵动所吸引。虽然仅仅是在浙江金华地区盛行的一个地方剧种,但婺剧很明显已经到了“主要看气质”的地步。至于后来结识婺剧武旦名角杨霞云(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看到了婺剧院周聪拍摄的台前幕后婺剧人,听婺剧老艺术家讲了一些故事,才对这个剧种有了更深的了解。
 
所以这次听闻沈林两位老师在排一个婺剧的大戏,我便带着好奇来到了义乌婺剧保护与传承中心。
 
 
 
 
前进中的义乌婺剧团
 
义乌婺剧保护传承中心外景
 
来到义乌婺剧保护与传承中心,便被这里的氛围吸引。排练厅里的排练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办公区域工作人员也在埋头忙着手上的工作。在一楼的小剧场排练现场,我们见到了主持工作的负责人金伟忠主任。金主任向我们介绍了义乌婺剧中心的现状和发展,这位曾经的婺剧老生演员,如今年轻的剧团掌门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现在国家颁布了很多政策来支持戏曲发展,我们团也有很多艺术创作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而且目前又有新鲜血液加入到婺剧团的队伍中来,婺剧团上上下下都充满了干劲,我也特别感谢大家对各项工作的支持。”
 
金主任说,婺剧是一个非常贴近百姓生活的剧种,表演非常直白,给观众造成的观感冲击力比较强。义乌婺剧团近年来创排的一些剧目也都是取材于生活,这次创排的《孝义乌伤》则是取材于义乌本地著名的传说“颜乌葬父”。
 

 
师徒强强联合
 
该剧导演沈斌(右)与林为林(左) (资料图)
提到沈斌导演,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位大武生出身的戏曲导演,参与创排了一百多部大戏,挖掘整理了不同剧种的多部传统经典老戏,为当代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沈老虽然已是年近古稀之龄,却依然活跃在创作一线,保持着一年两部大戏的节奏,让人由衷钦佩。
 
导演沈斌 (资料图)
林为林,这是一个在很多戏迷看来如雷贯耳的名字,二度梅得主,“江南一条腿”,昆曲大武生。但相信大家都不知道除了昆剧艺术表演,林为林还是一位“演而优则编,演而优则导”的戏剧编导。著名的佛教题材原创昆剧三部曲《未生怨》《无怨道》《解怨记》剧本是由他一手编导,浙昆深受高校学子欢迎的《临川梦影》由他执导,已成为杭州城市文化名片的御庭版《牡丹亭》也是由他亲力监制策划。
 
导演林为林 (资料图)
这对师徒相携走过三十多年,一起创造过许多辉煌,创排了《暗箭记》《大将军韩信》等脍炙人口的精品剧目。三十余载的师生情更迸发出了如父子般的情谊。如今师徒二人联合共排这台孝亲大戏,不仅融入了二位顶级的艺术手法,更浇筑了深厚的师生父子感情。
 
在创排的过程中,这部戏除了保证故事的顺畅外,更加注重的是人物内心情绪的表达,在这一点上,两位导演的意见不谋而合。在他们看来,比起单纯的讲故事,一部戏更重要的是“走心”。《孝义乌伤》严格遵循了这个原则,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更加注重塑造人物内心,“这部戏不是在单纯地讲一个故事,而是要触动人心,唤起观众的认同。”沈斌导演说。
 
 
《孝义乌伤》排练照
孝亲主题
呼唤人们回归传统文化
 
翻开义乌的历史,发现义乌的名人数不胜数,自古就英才辈出。义乌,古称乌伤,而乌伤名称的由来就跟一个人有关,此人即是——颜乌,中国孝文化的一面旗帜。
 
颜乌,是有史记载的传说人物 。西汉文学家刘向在其所著的《说苑》一书中有详细描述:“颜乌,乌伤人。亲亡,负土为大冢,群鸦数千,衔土相助焉。乌既死,群鸦又衔土葬之。”这是历史上关于颜乌的最早记载。颜乌以其感天动地的孝德备受历代推崇,有关他的故事在义乌广为流传。
 
孝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并行的时代,呼唤人们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颜乌是先秦时期出自义乌的大孝子,《孝义乌伤》直接取材于这个本地传奇故事,通过编导的二次加工,使得剧情更加丰满立体,能够直击人心,从而强化本剧的孝亲主题。
 
《孝义乌伤》剧照
戏剧天然有教化民众的作用。说起这个故事的取材,婺剧团金伟忠书记告诉我们,义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镇,涌现出了诸如颜乌、骆宾王等不少文化名人。近年来,义乌的经济迅速崛起,小商品生产贸易驰名中外,伴随而来的是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义乌经济实力能够得到这样的发展速度,与千百年来形成的“义乌精神”密不可分。而“孝义”不仅是“义乌精神”的主要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编排这样一部取材于本地历史人物的大戏,能够更加贴近当地人民的生活,强化人们对这种“孝义”文化的认同。
 
该剧导演之一林为林谈起这部戏的创作意义,深有感触。早年忙于艺术创作,不断学戏、排戏,对父母和家人疏于陪伴的林老师,提到剧中“颜乌葬父”一幕时不禁动容,“他用自己的血肉双手去埋葬父亲,哪怕是自己鲜血淋漓,他也无怨无悔。这种对于父母的亏欠、愧疚,在那一刻,完全被释放了出来。”他这样阐述此处的舞台设计,“这是最符合人之常情的表达。其实我更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够有一种感悟,珍惜父母在世的时间,好好陪伴他们,‘子欲孝而亲不在’是最让人痛心的。”
 
 
《孝义乌伤》剧照
良好的团风
是出精品佳作的保证
 
林老师对义乌婺剧团“踏实肯干,敬业奉献”的团风赞不绝口。在义乌,林老师吃住在团里,依然保持着练早功的习惯。义乌婺剧团的小演员们难得遇上这样跟随顶级昆曲艺术家学习的机会,每天清早六点半,隆冬时节天还未亮,他们也早早爬起来,到练功房跟着林老师一起练功。“一开始是一个两个的孩子跟在身后,渐渐的三个五个,越来越多。”林老师欣慰地说。年轻一辈的戏曲人如此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这对于老一辈的艺术家来说是最欣慰的。
 
不仅如此,义乌婺剧团的小演员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是精益求精。在《孝义乌伤》剧中,有乌鸦群舞的片段,为了这段群舞能够尽善尽美,这批小演员们可没少努力。一楼排练厅的舞台被主演们占用排戏,他们就在三楼的大练功房里演练,虽然只是一段群舞,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们都要求自己做到极致。
 
小演员们排练照
 
金伟忠书记还告诉我们,义乌婺剧团从成立以来,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好在团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始终坚持上下一条心,同舟共济。作为义乌当地唯一的婺剧表演专业院团,婺剧团肩负着非常重的责任与使命。“义乌当地就有很多的文化典故,婺剧也有很多的经典老戏,这些都是需要去挖掘整理的。尤其是现在,义乌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文化这一块也要跟上去。婺剧团也与时俱进,创排过《鸡毛飞上天》这样反应义乌时代精神的作品,老剧目的挖掘整理工作也在文化局的牵头指导下顺利进行,同时团里也有很多的送戏下乡演出任务,把我们婺剧艺术送到最基层的人民群众中去。”
 
 
剧照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