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宁波古琴学会副会长、余姚抱一琴馆馆主闻人槿汐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日,秋意渐浓,阳明古镇的青石板路上多了些裹着外套行色匆匆的游客。而在文德园的青砖黛瓦间,一场古琴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古琴雅集“翩跹”而至,悠扬的琴声混合着窗外淅沥的雨声,仿佛一道隐形的门,将古琴世界与外界隔绝开来。
在人群中,记者一眼就看到了本期的访谈嘉宾,宁波古琴学会副会长、余姚抱一琴馆馆主——闻人槿汐,这并不是艺名,确确实实是她的真名。和她的名字一样具有古典气息的,还有她总是一身古典打扮和抱在怀里的古琴。
本期,咱们就来聊聊古琴,以及闻人槿汐的古琴情缘。
闻人槿汐近照
人物经历
在聊到本期主人公前,记者认为很有必要先和正在阅读的您“唠一唠”古琴。古琴的历史有多源远流长?且看“琴棋书画”中它占据了“老大哥”的位置就知道。是的,“琴棋书画”里的“琴”原指就是古琴,也就是说,古代文献资料中的“琴”字专指——古琴。
直到20世纪20年代,“琴”才和其他乐器区分开来,称为古琴。古琴又称“瑶琴”“玉琴”,琴上有十三个徽,七条弦,所以又被称为“七弦琴”。说到这,想必您已经能猜出,古诗中的“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中的乐器正是古琴。
唐代古琴(图源网络)
“七弦”看上去简单,包含的音域可不少:散音7个,泛音约91个,按音约147个,一经组合,在指尖发力进退间便能弹出空谷绝响。
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古琴“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时风头无两,走入大众视野。
而1994年出生的闻人槿汐,知道“古琴”这个名词还得从《红楼梦》说起。高中时期的她酷爱古典文学,《红楼梦》更是被她翻来覆去的反复体味,还别说,书中的其中一段故事成功勾起了她的好奇心。
书中写道,有次,贾宝玉去潇湘馆找林黛玉,看到黛玉靠在桌边看书,书中字有的像“芍”;有的像“茫”;也有一个“大”字旁边“九”字加上一勾,中间又添个“五”字;宝玉说:“妹妹近日越发大进了,看起天书来了。”黛玉则笑他:“好个念书的人,连个琴谱都没有见过?”
这是闻人槿汐第一次知道古琴,联想起金庸的《笑傲江湖》以及其他小说里也曾出现过这种乐器,16岁的她跑遍了余姚的各大琴行,只为一睹古琴真容。结局是显而易见的,古琴没找着,还让她开始怀疑,古琴是不是已经“失传”了?
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已然悄悄发生了改变。2010年的夏天,报纸上的一则消息吸引了她的注意:“天一阁首次展出馆藏14张古琴”。古琴还存于世!想了解古琴的心仿佛一壶煮沸的热茶,咕嘟咕嘟冒起了气泡,闻人槿汐搜索了无数关于古琴的资料,越看越喜欢,自此,她就在心中刻下烙痕,无论如何一定要学到这门乐器!
用魂牵梦萦来形容闻人槿汐当年的状态绝不为过,高中的学业不轻,她将历代名琴和古琴曲偷偷藏于MP4中,一有空就拿出来悄悄翻阅,就连梦中,也会出现一把把古琴。网上说,古琴家龚一颇为出名,这便为她心中种下了火把。等高考结束,她一定要去找龚一老师学琴!
但世事难料,闻人槿汐高中毕业那年,身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的龚一先生已经不再一对一单独授课。她又在网上搜索,找到了她的古琴启蒙老师——魏依娜。魏依娜常年在宁波教学,是龚一先生的徒弟,闻人槿汐从百度贴吧上找来魏依娜的号码,18岁的她虽然稚嫩,但很坚定地问电话那头的魏依娜,“我能不能找您学琴?”
古琴的价格不便宜,从爱上古琴的第一天起闻人槿汐就清楚地知道。第一次见到魏依娜,也是她第一次见到真的古琴,梦想成真了!那天,她和母亲当即从自助取款机里取了3万元买了张古琴,几乎用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这张琴,是魏依娜为槿汐一张张试奏过后,她当即拍板决定,这就是她的梦中情琴!
学古琴未来能干什么?她没想过,她的母亲也从未强求她,只知道喜欢,便去尝试。闻人槿汐有多痴狂?学琴、练琴是她每日最期待的事,琴就放在她床上,夜夜伴她入眠。哪怕后来在杭州上大学,她也没放弃过练琴,少则三四小时,多则七八小时,日日如此。说起大学生涯,她噗嗤笑出了声,说起她当年在学院可是“风云人物”。你能想象吗?开学第一天,学院里走来一位身穿中式服装的女子。她表情清冷,背上背着一米多长的古琴,名字还是4个字;她想加入学校乐团,结果引起大面积“围观”……这能不“风云”吗?
大学毕业前夕总是最纠结的时候,闻人槿汐也不例外,能将古琴作为谋生手段吗?要知道,放眼全国,全职将古琴作为事业的屈指可数,余姚没有,全宁波也就寥寥数人。闻人槿汐并不是没有其他路可选,但是心意如此,她选择听从心。
访谈实录
张雯:槿汐老师,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见到你,也是在一个雅集上。你穿着一套古典连衣裙,挽着发髻,在那洋洋洒洒地弹着古琴,我们就在那静静地听。那个时候我才了解到古琴这样乐器,我发朋友圈后,会有不少朋友在下面留言:“哇,这是古筝吗?”现实生活中确实会有不少人将古琴和古筝错认,这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请您和我们讲讲。
闻人槿汐:“筝”“琴”“瑟”“箫”这种原先单独一个字的乐器都是中国古时便有的。许多两个字的乐器,几乎都是由西域引进,慢慢演化而来的,比如“箜篌”“二胡”“琵琶”……近现代,由于钢琴等西洋乐器的流行,才在“筝”“琴”前加上“古”字以区分。
“筝”和“琴”,虽说二者都在古时就有,但除去它俩都是横着演奏的弦类乐器外,几乎没有相同点。光看外表就很不同,古琴比古筝窄不少,琴谱、演奏方式和思路,甚至摆放方式都是不同的,你只要仔细分辨过一次,以后就再也不会将两者混为一谈了。
为什么古筝的流行度比古琴更高呢?我想第一是音色,古筝的音色华丽、清脆;古琴的音色悠远、古朴,听众听到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其次是价格,古琴的入门价格相较古筝要高不少,究其所以然,是因为合格的古琴要严格按照漆器标准制作,需耗时两三年。
张雯:之前您说到琴谱,来采访您之前我也做了些功课,琴谱一眼看上去确如贾宝玉说得那般——像天书。但我却发现琴谱中写到“岳山”,“岳山”不是一座山吗?怎么会写在琴谱里?
闻人槿汐:“岳山”只是古琴一个零部件的名称,它旁边还有一块“承露”,寓意着“承天之德,以祈甘露”。琴背面还有“龙池”“凤沼”,这些典雅的名称代表着一张古琴上有山有水、有龙有凤,是不是颇有意境?更别说,古琴上方偏圆,下端则更方正,这不正体现了古人传统的“天圆地方”宇宙观理念吗?
相传,古琴刚开始只有五根弦,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以及君臣民事物,第六根弦源自周文王纪念其子伯邑考,所以称为“文弦”;第七根弦则是为了纪念周武王伐纣而来,七弦到了唐代就基本成型,延续至今。《礼记》中曾记载:“士无故不撤琴瑟”,可见古人的文人士大夫都需以古琴为首,将自己的情感以及对宇宙的感悟赋予在古琴身上。
再说到琴谱,古琴的琴谱被称为“减字谱”。在没有“减字谱”前,古琴谱每一个音需要写明双手指法,呈现起来相当复杂,有时一首曲子就要写成一本琴谱。“减字谱”则是将字的重点笔画保留,几个数字加以组装,形成一个“新字”,也是宝玉口中的“一个‘大’字旁边‘九’字加上一勾,中间又添个‘五’字”。
张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古琴的来源、琴谱这些具象的东西咱们说了,接下来聊聊抽象的东西,比如琴境。龚一先生强调弹琴时,需做到“心中有古人,眼前有今人”,虽然我不会弹琴,但我也听说过弹琴需要“指与音合”“音与意合”,您是怎么看待弹琴时对意境的理解的?
闻人槿汐: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通”其实是一瞬间的事。想起我学琴前几年,在一个夜色如水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坐在房间内弹奏《忆故人》。指腹拨动琴弦,双手从指尖传来琴弦有张力的触感,琴声悠远、空灵,我能明显感受到,同一轮明月下,就在此刻,琴声穿透古今,那种思念、惆怅、悲欢离合,我正在和古人对话。
当然,有这种感觉的前提一定是你的技艺已经足够纯熟了,这并不是几日之功。我在弹《醉渔唱晚》这首曲子时,当时还是在读大学,我一个人在寝室床上搭了一块小桌板,从兴致勃勃弹到怒气冲冲。这首曲子不仅要弹得又快又准,而且古琴的徽位差几毫米的距离就会出现音准的不同,当时差点想把琴“砸”了,不过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后来,当曲子能行云流水的从我手中流淌出来时,那种心随琴动的感觉让人愉悦至极,山有色,水有声,云有影,琴人有意。
古往今来,古琴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传统文化和君子修身之器。很多乐器曲谱有不少现代成分,但古琴不是,古琴曲都是传世名曲。我20岁出头时,喜欢的曲子大多热烈、奔放、旋律激昂,而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后,愈发喜欢深沉古朴的琴曲。心不静无琴音,弹琴12年来,我一直在修炼自己的心,抛掉生活的杂念,全心全意只在琴上。琴声响起时,回想琴曲的典故,一桩桩、一件件,用你的灵魂,碰撞出古人的火花。也就是古琴的最高境界:“心外无物,天人合一。”
记者手记
到现在我才知道,伯牙子期有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弹奏的乐器正是古琴。知音有多难觅?《听琴图》的宋徽宗弹琴,也只约了两位好友一起。我常觉得,艺术是私人感受,有如画卷,不同的画不同的人有不同感受;琴曲亦如是,相同的曲子不同人弹,同一人不同阶段弹,都是不一样的味道。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需要用心去感受。
闻人槿汐接受记者采访
采访时,正巧有好友说到弹奏古琴曲《流水》时真能听出水流声,我不信,槿汐便弹奏了一曲。见她指尖流动间,绵长的音符真的好似我置身于流水旁,不是幡动,是心动。你的心已跟随琴音化作浮萍在水流中辗转流动。
槿汐的气质很特别,直到这次采访我才知道为什么。她对古典文化的如数家珍让年龄相仿的我为之惊叹,什么成语什么典故,什么典故里什么乐器。一整个余姚,全职钻在古琴里的人,除了她,可能无出其右。许多年后的今天,她也已经完成当年所愿,不仅受到龚一先生的点拨和指导,还奔赴了更多远方学琴、练琴、切磋琴艺。
开设琴馆后,我问她每个月收入多少,她笑了笑,坦言自己从来没算过账。我也笑了,这很“闻人槿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抱一琴馆”名字的由来,或许也是她一直追寻的人生理想。
古琴之所以和其他乐器不同,同时在于它轻轻一拨,余音绕梁。很奇妙,一切事物皆在用其独特的声响抒发着情意。而在凡尘中的我们,确实需要磨一磨尘心。
姚界客户端 记者 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