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曲艺戏剧 > 曲艺戏剧评论 > 正文
张火丁赴美演出成功的启示
2015-09-30 08:48:23 发表 | 来源:中国文化报 薛帅
在纽约人的眼中,它是完美地标,亦是文化圣地;在表演艺术家眼里,它是心驰神往的艺术舞台——位于纽约曼哈顿上西区的林肯中心,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这里让西方观众感知中国京剧的独特魅力。而今,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再度将国粹艺术带上这一世界级艺术舞台后,“火丁热”在纽约兴起。
 
程派名角受热捧
 
纽约当地时间9月2日、3日,京剧程派名角张火丁在林肯中心的大卫·寇克剧院演出全本京剧《白蛇传》、《锁麟囊》。其一票难求、座无虚席的火热程度,引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CNN等美国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和超常规报道。据了解,《纽约时报》在其国内版、国际版前后4次大篇幅甚至推出整版,报道演出盛况;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大卫·巴尔博扎、知名乐评人詹姆斯·奥斯特莱克撰写长文评价张火丁京剧表演艺术。
 
 “此次演出对美国主流观众的影响程度、美国本土媒体的关注程度,为我国多年对美文化交流所罕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如是说。

而此次演出还有另一个特点——不赠票、不打折。“海外市场绝不能由于赠票被‘宠坏’。”负责演出的工作人员透露,本次张火丁赴美演出的观众群主要包括纽约当地华裔“粉丝”以及喜欢中国文化、愿意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士,“很多人是来林肯中心看歌剧、舞剧,听音乐会的常客。”
 
在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看来,艺术的市场推广中,媒体的力量至关重要,“酒香有时也怕巷子深,中间的宣传营销环节很重要,就像中国观众能欣赏西方交响乐、芭蕾舞一样,西方观众对中国的京剧艺术其实也抱有好奇与兴趣,相信通过合适的传播渠道,京剧在海外亦能有广阔市场。”
 
多渠道扩大宣传铆足劲
 
此次赴美演出的成功离不开背后的宣传营销运作团队。“我们的身份实际上是‘熟悉纽约市场的中国演出商’,这是此次演出成功的关键因素。”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该项目负责人王修芹说。
 
据介绍,本次张火丁赴美演出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在林肯中心运作的第五个大型项目,通过前四次项目的合作与积累,该公司同纽约当地有影响力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林肯中心的票房营销团队达成默契。而参与此次运作的本土“地接”团队,16人中有10人是在纽约市场拥有几十年丰富经验的营销“老手”。“这次去纽约不止要搞一次演出,更试图打造一个文化事件。”在这样的想法与运作思路下,团队将目标锁定于具有重要“话语权”的国际性媒体《纽约时报》,希望通过引起《纽约时报》主动关注与多批次报道,引发其他媒体的跟踪报道。
 
但《纽约时报》一贯是独自收集资料、自主查看活动情况、自行根据活动影响决定是否报道。“这是我们需要攻克的最大难关,只有通过铺天盖地投英文稿件获得其注意。”王修芹说。一方面,他们联系纽约的公关公司,并邀请他们今年5月底来到北京,参加第十五届“相约北京”艺术节闭幕式,观看张火丁的《锁麟囊》,然后根据内容撰写英文稿件。另一方面,他们邀请专家写了大量富有见地的评论文章,并细致准确地翻译为英文发给国外媒体,并专门推出了此次“张火丁美国行”的英文网站,一切都为了“预热”。此外,通过在纽约大学办京剧艺术中英文讲座、联合美国当地的Circle Line Cruise游船公司推出主题套票等多渠道扩大宣传。“演出时间还未到,纽约已有很多人熟知我们的演出了。” 王修芹说。
 
 “人格化”与提升文化自信
 
 “我们的美学能不能被外国人接受,观念能不能用一种合适的艺术形式传播出去,并让外国观众品味、欣赏、理解,关键要看承载这门艺术的艺术家、大师,京剧艺术只有通过‘人格化’才能更好地在观众中传播。”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说。
 
早在1918年,京剧艺术便由梅兰芳带出国门,他先后去了日本、美国、苏联,通过《贵妃醉酒》、《宇宙锋》等经典剧目,西方观众领略到了古老东方艺术独特的魅力;1950年,国家京剧院张云溪等一批京剧名家赴海外演出《三岔口》、《秋江》等作品,引起热烈反响;到上世纪60年代,京剧《杜鹃山》、《智取威虎山》分别在阿尔及利亚和日本演出,实现了京剧现代戏走出国门的新突破,而这之后越来越多的优秀剧目成功走出去。
 
 “梅兰芳之后,在此之前走出去的京剧都重武戏、打戏,轻文戏。”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宋官林说,“总怕外国观众听不明白京剧,甚至丢掉了京剧最精髓的部分,结果却让外国人误解我们的京剧就是穿上中国古代服装、化了装的热闹杂耍,归根到底是缺乏文化自信所致。”而在巴图看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产品走出去能够在国外形成巨大影响反过来也会“反哺”国内观众,提升大众对京剧艺术的审美与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