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青年音乐人 > 正文
青年钢琴家李美彦:黑白键上的艺术人生
2016-03-22 13:26:28 发表 |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她在校读研究生时期就被入选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克里斯多夫·艾森巴赫大师班,精湛细致的演奏得到了大师的高度评价:“你对音乐风格把握准确,有着自己独到的音乐见解,是一位拥有极高天赋的青年钢琴家。”她就是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李美彦。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惬意午后,笔者走进了中央音乐学院李美彦老师的琴房,映入眼帘的是两架庞大的施坦威钢琴、神圣的指挥台和一面巨大又明亮的落地镜,李老师正优雅地坐在钢琴前专注地弹奏着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海顿主题变奏曲》。聆听着她富有激情的演奏,看着钢琴旁堆积如山的乐谱,我感到空气中凝结的德国古典音乐的温度,瞬间对这样一位青年钢琴家肃然起敬。
 
 2009年,李美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取得硕士学位并留校在指挥系担任双钢琴教学和演奏工作。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年纪轻轻,但她已多次受邀参加了奥地利Allegro Vivo音乐节、芬兰国际音乐节、世界顶级音乐学院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现代音乐节等著名国内外音乐节。奥地利Schloss Altenburg音乐厅、德国魏玛liszt音乐厅、苏格兰Rid Hall市政音乐厅、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等国内外重要音乐场地都留下了她的琴声。
 
 
 作为钢琴演奏家,李美彦很好地继承了古典音乐的衣钵,更与时俱进地推崇当代新作品,她所演奏的独奏、重奏等现代音乐作品频繁亮相于上海“TMSK”国际室内乐新作品比赛、北京现代音乐节、中国“帕拉天奴”杯新作品比赛和中央音乐学院“211精品室内乐工程优秀作品音乐会”等一系列大型音乐活动,并多次获得优秀演奏奖。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骨干教师,她时刻站在学术最前沿,除了在近几年教学中钻研和练习了数量惊人的古典音乐经典曲目外,她还以特邀钢琴家的身份参与录制了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方岽清的《清+ CELLO》和《小方的视界》两张唱片。而由她编写的《少儿钢琴初级教程》也出版面向全国同步发行。此外,她还多次担任中国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特邀演奏嘉宾,录制了《醉八仙》、《卡斯布罗集市》、《今夜无人入睡》、《万泉河水清又清》等多首室内乐作品以及多首室内乐版中外世界名曲。
 
 
 这个时代最需要“工匠精神”
 
 李美彦从小生活在东北,是个地道的朝鲜族女孩,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天性赋予了她敏锐的艺术洞察力。说起学琴,李美彦认为,首先,天赋很重要。她说,爱因斯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天才等于99%的勤奋+1%的天赋,但是如果没有1%的天赋,付出99%的努力也是枉然。她从小在学校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个定理的前半句,但对于艺术领域来说,后半句是尤其重要的。其次,接受正统的音乐教育非常关键。可能很多人说,即使接受了高等音乐教育,也未必能成为音乐大师。但是,如果不接受这种全方位艺术氛围的熏陶,没有种耳熏目染的艺术氛围影响我们,可能就没有任何成为大师的潜在因素了。接受高等音乐教育对一个人的人格和审美高度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最后,对艺术的坚持是必须做到的。李美彦说:“资深新闻撰稿人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就说过:‘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大部分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不也经常谈论,在你所从事的领域,认真坚持1万小时就会成为专家的理论吗?当比尔·盖茨把他的1万小时用于学习编程的时候,他可能也不知道最终自己会因此而成为引领世界软件业的巨头。你需要对自己选择的方向有信心,要相信最终这些小的点都会连成线。因此,从事艺术领域,坚持尤为重要。”
 
 当代社会呈现出的快节奏和碎片化,对任何领域可能都会有一定影响,人的状态会变得比较浮躁,可能无法去认真钻研一门学科,也不容易专心静下心来体验一种艺术形式。“当我们走进音乐厅,放空自己,被强烈的艺术氛围所包容的时候,你更容易在优美的乐曲中寻找到自我。”李美彦说。她认为,聆听古典音乐,恰恰能给予这种静心和专注的感觉。
 
 
 作为一名钢琴家,又任教于音乐学院,李美彦很多时候会被人冠以“学院派”、“象牙塔尖”等敏感而又听起来高大上的词汇,但是她对此称谓却很平静,认为音乐本身应该是一件愉悦的事。对她而言,必须在教学和演出之间找到平衡,因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这一代艺术工作者应该是全方位人才,从事钢琴的演奏和教学给我一种非常神圣的使命感,古典音乐需要很好地传承下去。练琴其实也是比较枯燥的一件事情,需要专注的态度,而且艺术没有捷径可走。就像日本寿司大神级人物小野二郎一样,‘工匠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崇尚的精神。这个概念肯定不仅是手工业的工匠才可能具有的精神,社会的发展导致分工越来越细,也催生了很多新的行当。做艺术也往往都是注重放大细节的过程,这需要把握音乐的能力非常全面。一句俗语是:‘魔鬼在细节。’无论是教学还是在舞台上演奏,都是需要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李美彦说。
 
 
 钢琴教育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在中国,钢琴教育有很广阔的前景。据2014年一个初步统计,中国学习钢琴的孩子将近3000万人。这意味着所有二线城市的小学中几乎接近一半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接触过钢琴。如今亚洲诞生的很多世界级优秀演奏家,例如享誉世界的郎朗、王羽佳、张昊晨以及刚刚获得权威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大奖的韩国青年钢琴家赵成珍。李美彦表示,要达到那些优秀演奏家的艺术境界需要耐住寂寞,刻苦练习,经历很长一段痛苦期,类似于跑马拉松,要经历几个不同时段的疲劳点,大多数人都在不同阶段选择了放弃。因此,成为一名职业钢琴家是非常不易的,需要的内在与外在因素太多,如今在全中国几千万琴童中,最后脱颖而出的能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寥寥无几,连万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当代钢琴教育事业尽管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绩,但发展还是任重而道远。她觉得,社会普及音乐教育和针对高级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还是要区分开来的。
 
 据李美彦介绍,双钢琴演奏和室内乐演奏近几年在中国已经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在此之前,许多人对这个领域并没有太明确的概念,而在当代欧洲,对室内乐的演出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相当重视的。在音乐学院,绝大多数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都是以独奏的形式考入专业院校,从学琴开始到考入大学,再到研究生毕业,已经有了二十年以上的独奏学习经历,可以说是用当时生命的五分之四的时间来练琴了。随着时间的堆砌,有更多的演奏家开始希望自己的演奏形式多样化,并尝试与其他演奏家一起合作,以重奏形式来传递音乐,从而拓宽音乐道路。
 
 
 “古典音乐是个巨大的宝藏,需要除了高度的钻研外还要有宽度的积累。重奏与独奏相比,不仅需要个人高超精湛的技术与音乐素养,更多的依赖演奏家们的平衡感,内心听觉,色彩的层次和气息及音乐风格的把控能力。所以演奏家们在一起合作排练,都是一次相互学习的过程。当然,我也需要不停地学习。”李美彦如是说。
 
 李美彦认为,作为艺术工作者,引领大众对艺术的欣赏要达到一个较高的审美层。“艺术需要超前和引领,如今很多低俗的东西充斥着各个角落,而大众并不是都受过专业艺术的训练和身处高雅艺术的环境,但很多人对艺术非常渴望和敬仰,我们所做的就是为他们引领艺术的方向。艺术本身没有对错,但是有相对的审美准则来区分艺术的类别。”她不无感慨地说。
 
 工作之余,李美彦的生活非常安静,除了每周学院的专业课教学外,她喜欢呆在家中看书、听唱片,有时也会插插花、做做瑜伽。她的先生是一位知名作曲家,他们当年几乎同时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但有意思的是,上学期间从未交流过,直到一次机缘巧合,在飞往同一个目的地的飞机上相识。共同的爱好与理想,让他们在音乐的道路上志同道合、比翼双飞。近几年,她先生的委约作品经常在世界各地演出,所以他们也时常会开启旅行模式。他们经常一起探讨,无论创作还是演奏,两人都认为“功夫在诗外”,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这样,眼界才能打开,艺术品质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采访的最后,李美彦告诉我,再过一段时间,她会开一场双钢琴和室内乐音乐会,将会上演三部非常优秀的重量级作品,也会力邀几位好朋友前来助阵演出。这些好友都是活跃在当代古典音乐舞台上的优秀演奏家,届时他们会为大家呈现一场精彩纷呈、与众不同的音乐会。

             
                (文/孝雅楠  图/方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