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青年音乐人 > 正文
段老师和他的音乐教育观——访儿童钢琴教育家段晓军先
2015-10-16 23:27:23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段晓军,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音乐水平考级钢琴专业评审委员,河北省校外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教育学会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盟石家庄市文艺支部主委,裕华区政协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钢琴教学、视唱练耳教学。从事钢琴基础教学与研究二十余年,在《中国音乐教育》《钢琴艺术》《儿童音乐》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著、主编的教材或著作有:《琴童学乐理》(河北少儿出版社)、《键盘上的游戏——儿童钢琴启蒙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钢琴入门自学教程》(南海出版公司)、《琴话绵绵——聊聊钢琴那些事儿》(南海出版公司)、《音乐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河北少儿出版社)等。曾获得石家庄市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第六届石家庄市优秀青年教师、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等多项荣誉。

\
段晓军老师
 
       段晓军老师是我的大学老师,在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深得他的教诲。他身材不高,敦厚的脸庞上经常挂着温和的笑容,没有让人敬畏的感觉,有的只有两个字——亲切。他平时的话不多,甚至有些木讷,但是在课堂上却谈笑风生,旁征博引,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的课。

       很有幸可以在毕业三年后有机会对段老师进行专访,聊一聊他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一些见解。

       以下为采访文字实录:

       孙龙(以下简称孙):段老师,您是大学教师,为什么把儿童钢琴教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呢?

       段晓军(以下简称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大学的教育科研不应该脱离社会音乐生活实践。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校外儿童音乐教育蓬勃发展,特别是儿童钢琴教学更为突出,但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相关的教育科研也非常滞后。从那时开始,我就开始关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陆续写了一些关于儿童钢琴启蒙教材、教学法方面的论文,后来又编写开发了《键盘上的游戏——儿童钢琴启蒙教程》这样的教材。我们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有很多毕业后在从事社会音乐教育工作,在大学课堂上让他们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很有必要。

       另一方面,我在教自己的孩子弹琴、学习音乐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也促使我下决心从事这方面的教学研究,探索怎样才能让儿童学习钢琴的时候学得更快乐,学习效率更高。

       孙:很多年轻的父母的确有这样的经历,他们为孩子买了钢琴,找了老师,交了学费,辛辛苦苦送孩子上课,结果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孩子半途而废,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

       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说主要是“人”的因素。学琴这件事情是三位一体的,学生、教师、家长三方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进行下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本身一定要喜欢、努力;教师是学习的主导,他像一个路标或是灯塔,把路要指对,他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很重要;家长在学琴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超过教师,孩子开始学琴的时候往往比较小,他要帮助孩子记笔记,回去还要辅导练琴,他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学琴的态度,他对待教师的态度也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孙:很多时候,学琴学不下去了,不是孩子坚持不了,而是家长打退堂鼓了。

       段:的确如此。儿童谈不上有什么意志和人生规划,他高兴了就练琴,遇到困难的曲子就哇哇大哭,说不学了,这都不能当真,家长不能被孩子左右。在学琴过程中家长自己先要有意志,坚持带孩子上课,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看到孩子状态不好,要积极与老师沟通。上课的时候记笔记,录视频。回家练琴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讨论对乐曲的感受,以及难点要点,积极融入到学琴活动当中去!

\
段晓军老师

       孙:您刚才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怎样才能保护他们学琴的热情,激发他们学琴的动力呢?

       段:这需要教师家长共同努力。从教师这方面讲,他安排的教学进度应该是平缓提升的,从每个孩子的自身能力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每次的作业量要适度,保障学生能够完成作业。课堂上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感觉老师很喜欢自己,不可羞辱训斥学生。从家长这方面讲,要按照教师的要求督促孩子练琴,但不能急躁,实施暴力,否则他就会逃避、撒谎。要学会欣赏孩子的演奏,即便他弹得很不入耳,也要从中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然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之,就是要学生获得自信,自信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孙:小时候我的作文有一次被老师在课堂上作为范文朗读,从此我就特别喜欢作文,盼着上作为课。这就是老师给我的自信。

       段:你举的例子非常恰当!对学生回课时弹奏的曲子,我的评价总是像一个汉堡包,分成三层,先指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再提出不足,再给予鼓励。
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参加表演,参加比赛和考级。在舞台上获得掌声,通过考级拿到证书,被授予荣誉证书,这些会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荣誉感是与生俱来的,谁都喜欢得到肯定和表扬。

       孙:表演每个孩子都可以参加,但是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获奖呀,考级也有通不过的时候。

       段:这就要靠教师的慧眼了,教师要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什么样的孩子可以带去比赛,什么样的孩子可以参加考级。有的孩子弹得确实非常好,性格也不太脆弱,就可以鼓励他多参加比赛。现如今各种比赛也非常多,有的比较专业,竞争激烈,只能让性格坚强,有韧性的学生参加。有的获奖面很大,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广泛参与。也就是说,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要把比赛当成调节学习节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手段。

       孙:考级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作用?

       段:是的,拿到考级通过证书,是孩子学习成果直观的体现,对激发他的学习热情,效果不言而喻,而且考级几乎每个同学都可以参加。比赛的评判标准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看的是上限,考级看的是下限,看考生能否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对有经验的教师讲,只要教师觉得某个学生可以通过某个级别的考试,这个学生基本是没问题的。但是,考级一定要避免拔高!

       孙:您是说没有那个程度却报考较高的级别?

       段:是这样。在我担任考级评委这些年,每次参与评审都见到大量这类学生。我们必须要遵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中不可将教学进度搞得太快,孩子没有能力弹那些艰深的作品,练琴的时候必然很痛苦。考级是把双刃剑,考过了有促进学习热情的作用,如果拔高参加考级,考不过就更痛苦,很容易变得颓废。这种情况有的是教师造成的,更多情况是家长“绑架”教师,他会跟老师说“人家谁谁和我的孩子一起学的,人家都弹到第三册了,我们怎么才第二册?”或者说“人家谁谁和我的孩子一起学的,人家都考六级了,我们能不能也考六级?”甚至说“我想让他在小学毕业前考完十级,上了初中就没时间练了。”要知道每个孩子有不同的自身条件,学习能力、练琴时间长短都不同。这种直接干涉教学,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进度的做法,恰恰是害了自己的孩子!
如果孩子勉强考过了,家长往往又盲目乐观,认为还可以继续考更高的级别,继续拔苗助长,结果越弹越难,孩子完不成作业,开始找理由逃课,师生都受到不良情绪感染,必然影响正常教学。

       孙:微信朋友圈都在传,说通过考级十级,升学加分,是这样吗?
段:全国有几十种各种单位组织的音乐考级,但是它们都是社会水平考级、业余考级,没有一个是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与升学挂钩,或者与从业资格挂钩的考试。在幼小衔接、小升初的时候,按照规定分片入学,如果孩子有考级证书,可以证明他有这方面的才艺。但是在中考、高考的时候,考级证书就没有意义了,教育部门会针对音美特长生组织专门的专业测试,以这个成绩为准,其它的不算数。

       孙:通过您上面的讲述,我也明白了,在学琴的道路上,家长们不应该急功近利。

       段: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学琴,是为了增加他们的音乐修养,是通过学琴更好地体验音乐,感悟音乐。但是,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忘了初衷,太在乎自己的脸面,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的孩子,挂不住。于是,要么逼着孩子拔高考级,要么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当回事地学。

       孙:其实,我们最应该从自己的孩子自身出发,为他量身打造自己的进度计划,有耐心“牵着蜗牛去散步”,坚持不懈,悉心呵护。
段:对了。在学琴的过程中,目的不是最终那个十级证书,考完十级扬长而去!学琴的过程就是目的,学生在学习每一首乐曲的时候,体验乐曲的特点、音乐风格,细致地弹奏,生动地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的音乐涵养在积累。随着弹奏的乐曲越来越多,欣赏的作品越来越多,他就对不同作曲家的特点、代表作以及时代特征理解更深刻了。

       孙:说到音乐风格,我近期在读您主编的《琴话绵绵——聊聊钢琴那些事儿》这本书,其中就有关于音乐风格的介绍,还有钢琴家的故事、著名作品等等内容,是不是可以推荐给学生读?

       段:太小的同学恐怕还读不懂,但是琴童父母很有必要看看,书中对钢琴的历史,钢琴音乐的发展脉络,以及怎样辅导孩子,用怎样的心态对待孩子学琴等等都有涉猎。学琴的中学生,对钢琴音乐感兴趣的大学生也可以读,在学琴的同时对钢琴音乐文化有一个概括了解,十分必要。

\
段晓军编写出版的部分著作

       孙:嗯,推荐给大家,在当当、亚马逊等网上书店等搜索书名就可以找到。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平时练琴很抵触,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段:站在孩子的角度,抵触练琴的根本原因是觉得曲子太难了,畏惧困难,畏惧困难是人的本能。针对这个原因,我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练琴的阶段性目标,把大目标降解成一个个容易完成的小目标,分时段逐步完成,这样他的对立性就会渐弱。比如:一首曲子有六行,每天只向下练一行,同时复习前面已经练下来的。这个每天完成一行的目标肯定是没问题的。如果第一天就让他把六行全部弹下来,不但磕磕绊绊,而且弹一遍费时很长,弹第二遍就非常抵触。每天练一两遍,到周末还是没弹熟,不如降解目标练习的效率高。

       还有,不要总是在弹几遍上讨价还价,有量无质。坐下来先弹老师圈画出的难点,针对那两个小节发功,克服以后再贯穿起来弹。父母可以不盯着他,让孩子自己弹,最后来验收,目标完不成还得继续。每次练琴的段落、目标都要明确,甚至细化到第一个10分钟完成第一个小目标,第二个10分钟完成第二个小目标。完成有奖励,完不成有惩罚措施,严格执行!(笑)

       孙:如果孩子任性撒娇甚至撒泼耍赖就麻烦了。

       段:一开始可能会,如果家长自己不严格,那就执行不下去了,言行必果,良好习惯就形成了。

       孙:关于练琴,关于教材,关于教学方法等等,大家还有不少问题。

       段:我们不可能在这里长篇连载,这样吧,我搞一个QQ群(338763441),大家加群咨询、讨论,或者直接给我发邮件 sjzdxj@qq.com 探讨。
孙:老师最近在忙什么?有没有新的大作?

       段:我主要是上课,抽时间编写一些教材。形而上的东西现在很少搞,容易流于空泛,我愿意塌下心搞搞教学实践,一本好的教材可能比一项高高在上的课题更有价值,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我最近编写的《儿童趣味视唱练耳》(上下册)预计将要在10月底面市,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孙:期待您的大作。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祝愿您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切顺利。

       段:谢谢!欢迎音乐爱好者、关心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我交朋友。

                                                                              文/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