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彩虹部落》:用歌舞抒写的土族史诗
1月23日晚,一部反映土族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的大型歌舞诗剧《彩虹部落》在青海剧场首演。作为我国第一部以土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为题材的大型歌舞诗剧,《彩虹部落》一时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至1月29日,该剧已成功演出了9场,其宏大的场面、丰富的表现手法、变幻的灯光、华丽的服装、精致的道具,吸引着观众欲先睹为快。
1月29日,记者分别约访了青海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罗成、青海土族研究会副会长马光星和青海省戏剧艺术剧院团长、《彩虹部落》舞台总监张海兰,三位专家分别从音乐、土族文化以及灯光、舞美等方面各抒己见。
◆ 一部“精品歌舞剧” ◆ 闫国良: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在后台“逮”住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闫学良可真是费了一番工夫,自从1月23日《彩虹部落》首映以来,他这个大忙人可就没一天闲着。
据闫国良介绍,本着打造精品节目的初衷,在各方的支持下,短短5个月时间,县上就成功编排了这部大型歌舞剧。自从1月23日首映以来,《彩虹部落》已连演了八场,场场观众爆满,取得不错的效果。该剧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全新的表现形式、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较大的制作投入,日渐成为互助县一个高起点的文化平台。
面对如潮好评,闫国良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使剧本更加完善。他说:“毕竟这是探索之路的第一步,创作初期县上有关部门就请来专家把关剧本创作,并邀请东方歌舞团国家一级导演甘露执导。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能通过交流演出,广泛征求意见,及时发现并修改不足之处,使得《彩虹部落》在今年赴上海、北京、香港等地的演出能够成功!”
李延海:让土族走向世界
在后台见到李延海时,他正忙里偷闲地小憩着。李延海是互助县社会发展局的普通干部,今年54岁的他是剧团里年龄最大的演员,可他仍然像年轻人们一样兴致高涨。他说:“县上能创作出这样一部反映土族历史变迁的大型歌舞剧,作为一名普通土族群众,我倍感高兴。而能够参演,更是我的荣幸,尽管已接连演出了8场,可全体演职人员都不叫苦叫累。我很有信心《彩虹部落》能走出省门、国门,把我们土族古老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介绍给全世界!”
时空悠远浑阔 情节跌宕起伏
《彩虹部落》立足于源远流长的土族民族文化土壤,取材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摄取了土族发展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以序幕、策马西迁、喋血昂城、定国安邦、多彩丝路、赤岭相会、彩虹家园和尾声八个场景,生动再现了土族历史变迁及民俗风情。用舞台表演的形式浓缩了土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同时展示了土族服饰、民间舞蹈、音乐、刺绣、绘画、文学等诸多文化元素,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专家们纷纷认为,在跌宕起伏的历史沿革链条中,舞剧撷取的几段精彩、悲壮、辉煌和美的故事,颇具代表性,通过土族土司,讲述了土族繁衍、融合的历史脉络。通过细节刻画,将土族人民如何从西迁到游牧祁连山下,从建吐谷浑国到民族的融合,从农耕到建彩虹般和谐家园的历史过程直观地传达给观众。更重要的是,舞剧表达了土族人民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热爱故土、热爱家园的精神。
精神盛宴———梦幻美诗意美 人性美
《彩虹部落》策划精密,创意独特,构思奇巧,场面宏大,气势壮阔,全剧的音乐、布景、道具、灯光和音效无不让观众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
艺术创作离不开创新,由于该剧势必要走出本土,去接受更多观众的品咂,因此,在不脱离土族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加以适度的艺术二度创作是必然的,更是必需的。譬如“彩虹家园”一场中,彩虹舞实为安召舞,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将之加以创作,使舞蹈更加明快、简洁,不仅节省了时间,还更加符合更多观众的审美情趣。
为更适合于舞台表演,其中於菟舞、口邦口邦舞、观经舞等舞蹈运用得恰到好处,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向观众传递土族群众人性美、人情美。
丰富的感官体验———歌、诗、舞的精美融合
同时,舞台总体布局详略得当,形象准确地体现剧情的内涵,脉络清晰、创意新颖。善于融情于景,景随情移,创造出了富有审美意义的梦幻美、诗意美。通过宏大场面,将观众带入鲜为人知的历史空间,使远去的吐谷浑文明得以重现,为更多民族文化开发提供了样本。
在布景设置上,突出了土乡秀丽山川的自然景观,以巍峨的群山为重彩、茂密的森林为浓墨,土族歌舞为主线、七彩的民族服装为点缀,变幻莫测的灯光为映衬、宏大的场景变换为勾勒,以土族繁衍、融合的脉络,艺术地展现了土族的历史变迁、民族风貌和民族风情。
歌、诗、舞的融合,将一部悲壮的史诗式舞剧完美地演绎,各种舞台艺术元素相互结合,既能听到音乐,又能欣赏舞蹈,置身于剧情之中,听起来饱耳福,看起来饱眼福。而尾声中,土族原创歌曲《三杯青稞美酒》更是以优美激昂的歌声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
◆ 建议:不断完善,方能走得更远 ◆
土族音乐风格不能丢
有专家表示,此剧还有很多可以改进之处。比如,优美的土族民歌、吹打牌子曲、宗教音乐和说唱音乐等独特的土族音乐风格没有体现到位,大编制的弦乐队辅之铜管表现歌舞场景,轻音乐化的小编制表现轻歌曼舞,纯电声乐队突出的节奏,二胡、三弦、笛子、唢呐等特色民族乐器以及土族民间打击乐的介入,也没有很好地融在一起。专家建议,应进一步突出土族音乐的风格。
如可加入流传于民和三川地区的土族传统婚礼曲《阿丽玛》等,通过优美的音乐,展现盛大婚礼时载歌载舞的场景,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庄稼其舞》的展现真实度不够
在展现由游牧过渡至农耕生活的舞蹈场面———牛犊舞、羊羔舞中,虽然表演惟妙惟肖、生动活泼,由于土族特色不鲜明,此段情节不具代表性。应从广阔的空间提炼出能突出反映土族生活的细节,如土族群众初学农耕时的播种、锄草、打碾等生活气息浓郁的场景,则更富有感染力。
此外,秋收舞场面与春天的背景加之妇女在田间闲暇时刺绣的整体劳动需再详细推敲;由于编创脱节,《庄稼其舞》的展现不很真实;舞蹈表演有待加强,灯光、道具、唱词、剧情等若干细节也待雕琢。
采用吐谷浑的舞马表演可能效果更好
建议在舞场面中采用吐谷浑的舞马表演。吐谷浑人不仅善于培育良马,也擅长驯马,所驯的骏马能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些舞马不仅节奏感强,而且舞姿优美。
西域风情舞蹈的比重过大,冲淡了土族歌舞特色,可将之作为背景性的元素加以展现即可。令人遗憾的是,舞剧甚至遗漏了土族“纳顿节”的展示,不能不说是舞剧编创过程中的失误。
“阿豺”着墨太少
建议增加吐谷浑国王阿豺折箭的情节。“阿豺折箭”的故事历代相传,熟悉吐谷浑历史的人对此并不陌生,在舞剧中,“阿豺”人物虽然出现了,但并未细述故事,实为缺憾。
记者手记:五个多月,剧本创作、舞蹈排练、服装道具制作,一百六十多位演职人员……成就了这部“含金量”颇高的作品。《彩虹部落》的诞生,凝聚了无数的心血和精力。作为一部文艺作品,《彩虹部落》势必面临文化市场的严酷考验,正所谓“瑕不掩瑜”,愿专家们的建议能对此剧的成长、成熟有所裨益。希望《彩虹部落》能在一片叫好声中,更上层楼。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郭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