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民乐古曲 > 最新资讯 > 正文
2024中国器乐艺术周|吴强《中国器乐组合公开课》
2024-11-25 10:50:42 发表 | 来源:武音中乐系

2024年11月18日上午9点,吴强教授《中国器乐公开课》讲座在武汉音乐学院解放路校区编钟音乐厅举行。本次讲座由艺术实践处处长、中国器乐系解骏教授主持,白丹副教授、华卉副教授、国韵组合、东方楚韵组合及多名中乐系师生参加,共同见证这场音乐与学术的交融碰撞。

讲座伊始,吴强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引领听众穿梭于民族室内乐、传统音乐及非遗音乐的浩瀚海洋,为我们介绍了民族室内乐的发展历程。吴教授特别提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民族音乐巨匠胡登跳先生,他努力倡导并积极实践的“丝弦五重奏”为当今民族室内乐艺术领域中的瑰宝,其经典之作不胜枚举,为后世树立了难以逾越的艺术标杆。吴教授还深入探讨了南音等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之道,她强调,唯有深入生活、扎根泥土,方能真正领悟非遗文化的精髓,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代气息的民族音乐作品。此外,吴强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发展及人才培养体系。《民族室内乐》课程不仅致力于探索艺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更注重构建学生全面的知识体系,提升其在音乐作品分析、团队协作及演奏技巧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得以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滋养下茁壮成长,为民族室内乐的未来积蓄力量。

 

 

在谈及民族室内乐排练的精髓时,吴强教授言辞恳切,使现场师生得到深刻启发。她提到民族室内乐排练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节奏、音高以及声部的平衡。在谈及声部平衡这一复杂而微妙的议题时,吴强教授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她指出,声部平衡首先体现在音量的平衡上。更为关键的是,声部平衡还需考虑到作曲家在音量处理上的精妙构思。吴强教授强调,作曲家在作品中精心设计的音量变化,往往是对音乐情绪的细腻描绘。此外,吴强教授还强调了音乐感受的重要性。在排练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入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基于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去进行音乐处理,以情带声,方能触动人心,留下难忘的艺术印象。

讲座的互动环节更是高潮迭起,学生们纷纷提问,吴强教授则以平易近人的态度,结合自己的艺术生涯与教学实践逐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讲座的第二篇章,中国器乐系国韵组合、东方楚韵组合分别演奏了老河口丝弦《大泉》与民族室内乐《独克宗》。吴强教授先后针对两个组合的演奏进行了排练教学与点评,并再次强调了音乐平衡的重要性。她指出,在演奏中,既要追求技巧的精湛,更要注重音乐的自然流畅与情感表达,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统一,方能达到民族室内乐演绎的至高境界。

 

 

讲座结束后,东方楚韵组合的竹笛专业研究生刘沙辰玥与笙专业本科生胡天华分别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刘沙辰玥表示,吴教授关于音乐处理需基于作品内涵的见解,让她在排练中更加注重乐曲情感的挖掘与表达。而胡天华则认为,吴教授关于声部平衡与团队合作的深刻洞察使他受益匪浅,这次公开课不仅拓宽了他的音乐视野,更为他的乐队排练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此次吴强教授的《中国器乐组合公开课》,不仅为武汉音乐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与艺术的洗礼,更为中国器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吴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及对学生提问的耐心解答,无不彰显了她对民族室内乐艺术的深厚情感与卓越贡献。讲座虽已落幕,但吴强教授的精彩讲解与深刻见解,如同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在每一位听众的心间。它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音乐道路上,不仅要追求技艺的精进,更要注重内心的修炼与情感的表达,让民族室内乐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心灵与世界的桥梁,共同书写中华音乐文化的新篇章。

 

 

吴强,上海生人,祖籍浙江鄞县。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博导,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柳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协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会长。曾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艺术人才奖。1987年柳琴专业本科毕业留校至今。2002年民乐指挥专业研究生学历毕业,我国第一位民乐指挥专业文学硕士学位获得者。她是全国民族器乐弹拨类(柳琴、阮)专业最具影响⼒的演奏家之一,是我国专业音乐院校中第一位民族器乐弹拨类(柳琴、中阮)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乐器弹拨类演奏领域,其演奏风格自如潇洒,张弛有度。在16岁时就荣获文化部举办的首届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比赛“最高奖”。此后又取得多项大奖并出版音像制品《剑器》《春到沂河》《中国柳琴名家名曲》《毕兹卡欢庆会》《花》《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国经典民族室内乐》《融》等个人柳琴、中阮独奏及民族室内乐和管弦乐队专辑十余种。至今所演奏的大量柳琴、中阮及指挥的作品是业界内的演奏教学范本。作为中国第二代民乐指挥家,其指挥风格以简洁、精致、潇洒著称,是学院派指挥家中的杰出代表。她多次执棒指挥中央民族乐团、上音民族乐团、江苏省民族乐团、澳门中乐团、浙音 天音民族乐团登录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香港大会堂等重要演出场所,获得非凡赞誉。作为教育家,指导的学生及团队获得文化部、教育部、宣传部等音乐比赛的“全金”。如:在文化部主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中以五重奏获“金奖”(第一名);在CCTV“雅士利杯”民族器乐大奖赛中以金豈组合获“金奖”(第一名);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小型合奏组专业组一等奖(第一名);在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民乐弹拨类比赛中获“金奖”(第一名)。作为上音民族室内乐学科负责人,她以创新性的思维与能力将该学科建设成为国内顶尖的一流学科,“民族室内乐教学成果”获得了高等教育最高奖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民族室内乐”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出任金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央视民乐大赛等各类比赛的评委。

 

 

( 来源:武音中乐系 文字:经典 图片:中乐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