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民乐古曲 > 正文
中、日、韩笛乐之韵——中国音乐学院孟晓洁竹笛博士毕业音乐会.6月3日.北京
2019-06-02 11:56:00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联合主办的“中、日、韩笛乐之韵——中国音乐学院孟晓洁竹笛博士毕业音乐会”将于2019年6月3日(周一)19:30在中国音乐学院歌剧厅举办。导师:著名笛箫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张维良教授。导:于文铨,指挥:胡彪。

 

孟晓洁将在音乐会上分别用中日韩乐器演奏经典曲目:中国的箫、笛乐器,韩国的大,日本的龙笛与能管。届时韩国长鼓演奏家金辰赫(韩国)、日本龍笛演奏家纐纈拓也(日本)、中国竹笛乐团、唐代礼乐复原组以及各种民族协奏乐器演奏家们将被特别邀请为演奏嘉宾,共同助阵孟晓洁竹笛博士毕业音乐会。

 

导师:张维良

 

 

张维良,著名笛、箫、埙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

2015年荣获北京市“高层次创新人才教学名师奖;2014年荣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1年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2010年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荣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民族器乐教学团队”带头人称号;2002年荣获北京市“德艺双馨”奖。

 

2010年荣获文化部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花泣》优秀奖;2008年担任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创作。2003年创作的《竹梦》音乐荣获文化部全国舞蹈大赛音乐创作一等奖; 2001年舞蹈《缘》荣获俄罗斯世界舞蹈大赛金奖(担任音乐创作);2000年舞蹈《庭院深深》荣获中国电视舞蹈比赛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1987年出版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箫的世界》(CCD8701)并获中国金唱片奖;笛子独奏曲《南韵》荣获全国第六届器乐创作比赛三等奖;1987、2009、2011年在全国江南丝竹比赛中连续三届荣获一等奖;1982年文化部全国民族器乐比赛(笛子组)荣获第一名。

 

曾在英国皇家音乐厅举办三次独奏音乐会,与法国里昂电子音乐中心合作和研究电子音乐制作,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和林肯音乐厅、义大利米兰威尔第音乐厅、巴黎梅西安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卢森堡音乐厅、埃及开罗歌剧院等举办音乐会,出访欧亚美非数十国举办音乐会。

 

发表专著:《竹笛艺术研究》、《中国竹笛教程》四册。论文:《中国笛乐文化发展的透视》、《张维良谈中国音乐发展》、《关于艺术院校改革的思考》——等十余篇在国家一级报刊上发表。

 

出版唱片:《箫的世界》、《张维良的吹管艺术》、《花泣》、《殇》、《别梦》、《喜相逢》、《问情》、《天幻箫音》、《问天》、《醉笛》、《茶雨》、《红叶》、《茶禅一味》、《茶诗》、《牧民新歌》、《蝴蝶梦》、《鹰之恋》、《行云流水》、《渔舟唱晚》、《莽原》、《圆梦》、《箫的叙说》等。创作的各类作品120余部。

 


 

孟晓洁介绍:

孟晓洁,中国首位竹笛女博士;

哈尔滨音乐学院竹笛专业教师;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

曾任中国竹笛乐团团长助理、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竹笛声部首席。

七岁习笛,启蒙于王少平老师;200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后考取中国音乐学院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师从于著名笛箫演奏家张健老师、陈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维良教授、理论导师赵塔里木教授至今。博士期间,师从于韩国著名大演奏家、韩国国立国乐院安圣雨教授;日本著名横笛演奏家、东京艺术大学西川浩平教授和藤田次郎教授。曾荣获多个文化部级比赛重要奖项,并在“哈尔滨之夏”音乐节等成功举办多场竹笛个人独奏音乐会;荣获中国音乐学院博士新生一等奖学金、博士三年优秀学业奖学金。

 

曾与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Joel Hoffman、著名指挥家叶聪、郑小瑛、王甫建、关乃忠、黄晓飞、曹文工、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指挥家David Murphy、中央民族乐团指挥家刘沙、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家陈燮阳、中俄交响乐团指挥家Victoria Dobrovolskaya、中国竹笛乐团常任指挥胡彪等多位著名指挥家和乐团合作,多次于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演出,并代表文化部及中国音乐学院出访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埃及、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印尼、香港、台湾、澳门等地交流演奏,受到外国元首及驻外大使们的接见并获一致好评。曾多次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著有《中国竹笛与韩国大的异同》获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在巴黎参会“第十九届音乐资讯检索国际会议”并发表论文;参与国家艺术基金“中原弦索乐艺术人才培养”专案;录制《笛箫》、《箫笛五彩展玉屏》、《不见为伊》等专辑。

 

节目单

 

  1. 中国箫曲

《胡笳》 古曲 张维良改编 高为杰配器

此曲原为琴歌,根据汉末蔡琰(蔡文姬)的诗词谱成,歌词最早见于南宋朱熹的《楚辞后语》。曲谱存见于清初徐常遇撰辑《澄鉴堂琴谱》(清康熙二十五年)。后传有《大胡笳》与《小胡笳》二曲,箫曲则是分别采用这两曲的部分素材改编而成。音乐表现蔡文姬思念故土却又不舍稚子的矛盾、痛苦心情,哀婉凄切的情绪深深蕴藏于音乐之中。

箫:孟晓洁

琵琶:高思超 古筝:张梦娴 打击乐:李拙文

 

  1. 中国笛曲

《清夜吟》 古曲 张维良编配

此曲源于明代民间曲调,初见于明代汪芝所编《西麓堂琴统》(明嘉靖二十八年),并标有“一轮秋色”、“四顾寂寥”、“东方即白”3个小标题。另有一说,本曲是根据苏东坡“清风终日自开帘,明月今宵独挂檐。琴里若能知何如,诗中应合爱陶潜。”的诗句所作。

低音笛:孟晓洁

古琴:李孟洁 扬琴:朱江阳 二胡:刘思嘉 刘宇 大阮:沙艺璇 打击乐:李拙文

 

  1. 韩国大笒曲

《大散调》 朴钟基 曲

《진양》

《중모리》

《중중모리》

《자진모리》

판소리是十八世纪出现的一个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它是以南道地区特有的曲调为基础,由唱者配合着鼓手打出的节拍通过声音和肢体动作来演绎一定内容的说唱艺术。19世纪逐渐演变为器乐化,形成了散调,是朝鲜南部民俗器乐曲之一。有伽耶琴散调、玄鹤琴散调、大笒散调、奚琴散调和牙筝散调,全曲三至六个乐章,按节奏由慢到快顺序排列。主要作为独奏曲使用,通常以长鼓伴奏。

大笒:孟晓洁

长鼓:金辰赫(韩国)

 

  1. 日本龍笛曲

《青海波》 盘

源自唐代青海湖地区少数民族吐谷浑的地方歌舞,李白十分喜爱,留有诗篇《东山吟》:“……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此曲传入日本后得到日本贵族的重视,由日本平安时期的女性贵族紫式部撰写的《源氏物语》中提及日本贵族在重要宴饮场合舞蹈此曲的场景。

龍笛:孟晓洁

唐代礼乐复原组

筚篥:徐戈 唐十七簧笙:王贝贝 唐十三弦筝:王克寒 五弦:杨雨萌 琵琶:王彬 羯鼓:陈怡君

 

五.日本能管曲(中国首演)《幻想曲》——为竹笛乐团与日本横、作 西川浩平 曲

这首乐曲是由西川浩平先生在2017年中国竹笛乐团日本专场之际,为纪念中日两国横笛友好交流而作。用日本横笛中颇具代表性的龍笛与能管作为独奏乐器,分别代表了日本雅乐与能乐中两个十分不同的音乐形象。在日本,还没有全部都是横笛的乐团,此次看到中国竹笛乐团的专场,有感而发,做此之作,寄希念日本也能有如此专业的横笛乐团。

指挥:胡彪

能管:孟晓洁 龍笛:纐纈拓也(日本)

协奏:中国竹笛乐团

 

特邀介绍(按音乐会节目顺序)

 

导聆:于文铨(话剧影视剧演员)

 

 

 

琵琶:高思超(琵琶青年演奏家、北京语言大学教师 “文华奖”双金奖得主)



 

古筝:张梦娴(古筝青年演奏家)

 

 

打击乐:李拙文(打击乐青年演奏家 “文华奖”最高奖得主 音乐剧《MammaMia》打击乐手)

 

 

古琴:李孟洁(古琴青年演奏家)


 

 

二胡1:刘思嘉(二胡青年演奏家 麋鹿室内乐团创始人之一)


 

 

二胡2:刘宇 (中国音乐学院二胡表演艺术博士 在读



 

 

阮:沙艺璇(阮青年演奏家)


 

 

扬琴:朱江阳(青年扬琴演奏家)


 

 

韩国长鼓:金辰赫(韩国籍,长鼓演奏家)


 

 

唐代礼乐复原组

 

 

指挥:胡彪(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师)

 

 

日本龍笛:纐纈拓也(日本籍,龍笛演奏家)

 

 

中国竹笛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