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曲艺戏剧 > 名家新秀 > 正文
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余红仙逝世,她用一曲《蝶恋花》让评弹唱响大江南北
2023-08-20 09:10:00 发表 | 来源:上海文联

 

据悉,评弹表演艺术家余红仙于2023年8月19日6时18分因病在华山医院逝世,享年 83岁。

余红仙,评弹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文联荣誉委员。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评弹团艺术指导等。原名余国顺,1939年11月生,浙江杭州人。1952年起学习、弹唱评弹,从艺60年,天赋佳嗓,长于弹唱,音色明亮,高低自如,擅长唱多种弹词流派唱腔,有《双珠凤》《描金凤》《夺印》《人强马壮》《战地之花》等众多艺术作品。其中一曲《蝶恋花·答李淑一》使评弹艺术走向全国,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有“唱不倒的金嗓子”之美誉。2014年获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关于演员这份职业,

关于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关于年轻演员与观众队伍的培养,

以及那些在从艺道路上给她带来

深刻影响的艺术挚友们的故事,

余红仙老师曾这样娓娓道来——

 

 

作为一个演员,

要吸取各方面好的养料

 

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要吸取各方面好的养料。比如我年轻的时候在电台上听到的,张鉴庭、张鉴国、严雪亭、蒋月泉、徐丽仙、杨振言等等这些老师们唱的评弹,风格不同,但是都很好听,也边听边学了很多。又比如滑稽里面的噱头,姚周档、杨华生与张樵侬的《活菩萨》《盯靶》《黄鱼换带鱼》,这些表演都非常自然,并非是生拉硬拽的拼贴。评弹里面也有噱头,可能更雅,但都有借鉴之处。
各种艺术形式要吸收姐妹艺术的优点,比如沪剧、越剧、京剧、昆曲等,我都很喜欢。同时也包括王昆老师的《白毛女》,小时候非常喜欢,一边听就一边学着唱。在当时可能对于我来说觉得没什么,就是唱唱玩玩,并不在意的。但是我自己学了评弹,上台以后,这些都成为了我的滋养。我也在实践中跟老师拼档,各个老师身上的特点,比如蒋老师、徐丽仙老师,还有我跟王再香老师拼档演出较长时间的《双珠凤》,和侯九霞先生拼档的《珍珠塔》等等,经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我从中学到了本领。

聆听、学习了很多评弹本身流派的唱腔和其他曲种的不少表演手法,对我的艺术有很大的助益。我所喜欢的各种戏曲,所有爱好的这些艺术形式,也是要为评弹艺术所用。这是需要积累的,可能开始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博采众长,吸收好的养料以后,到了一定的时间,自己就有感觉了,觉得这个曲调可以想办法“化”过来在我这里唱,通过成熟的几遍唱下来,出来就会有很好的效果,既有评弹的流派,又有自己的特色,听众觉得也很好听,感情也到位。

 

评弹泰斗蒋月泉与余红仙拼档说《夺印》

 

 

 

继承和创新,是时代的需求

 

14岁的余红仙(右)与先生醉霓裳(中)、师姐郑天仙(左)拼三档

 

现在评弹面前有不少困难,书场里的听众年纪老的多,年纪轻的少。现在这个时代跟我们小的时候是不同的,我们学评弹的时候,正是评弹最为兴旺的黄金时代,活跃着许多优秀的老前辈艺术家。1951年成立了上海评弹团,这些老师也都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流派一个个产生,中篇一个接一个出来,老师们发挥的余地也更大,演出的内容也更多。

 

余红仙(右)与师姐郑天仙(左)

 

前辈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成为一种“定势”,但是我想去改变。长篇中的唱法我做过不少研究,也作了不少尝试,听客们觉得有自己的特色、蛮好听的,比如《双珠凤》中的《为千金》《定情》等等,大段唱篇经过修改以后,我的唱腔也就很自然地突破了。我常想,如果我身体好,一直坚持下来,不断体会新的唱法,不断地充实,也许真的会有余红仙的“红调”出现,慢慢地被认可。也不一定是要像蒋调一样那么高的艺术,但是能让听众一听就知道这是谁的唱法特点,也很不容易了。

蒋老师的“蒋调”是从周玉泉先生的“周调”发展而来的,徐丽仙老师则从“蒋调”及多种元素中形成了她的“丽调”。时代要求我们年轻人有所继承,更要做有心人,要动脑筋、要改变和创新。

 

1961年余红仙演唱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年轻演员和年轻观众

是评弹的生命力

 

我觉得评弹面临的困难不仅是听众少,我们的接班人也少,因为生源少,尖子也比较难培养出来。尽管现在老一辈还在讲课,还在教唱,但能从二三十人中培养出一些很好很好的演员,确实是比较难。不像过去,招二三十个,来考的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这样容易招人,也容易培养。

我们还在戏校评弹班培养年轻人,我相信这里面一定会有一些好的演员出来。我期待更多的学生把更多的心放在评弹上:既然学了就要用心地学,要把说书这个事业作为自己的一个追求,评弹是一个高雅的艺术,要做一个前途优秀的评弹艺术接班人。

 

 

说到培养年轻观众,团里下了很多工夫,去大学里上课演出,把评弹介绍给大学生。过去的评弹听众层次很高,有很多大学教授、大学生。评弹中有很多高明的叙事手法,为什么台下几百人能很安静地听你一个人在上面说?因为评弹有它的技巧,这对大学老师的讲课也是有许多帮助的。去大学讲课是很重要的,将来这些听众对评弹产生好感以后,慢慢地也会来听书。

 

余红仙从艺55周年演出现场

 

余红仙在加拿大华人社区演出

 

艺术家的友情让我看到

评弹艺术的巨大影响力

 

电影艺术家舒适、赵丹、黄宗英、白杨、上官云珠、张瑞芳、秦怡,著名歌唱家周小燕与乔奇老师等等,他们都喜欢听评弹,都会来听书,一点没有明星的架子,我也非常尊重他们。还有周柏春老师,我向他学习了一段各地堂馆表演。

 

拜访朱屺瞻先生

 

1965年,我和黄宗英老师他们一起去了越南访问,黄宗英老师非常热情,她是激情派。“我们要上最前线去演出”就是她提出的,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特殊年代后我被选为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常去北京开会,认识面更广了,比如张君秋、姚雪垠、周而复,还有许多画家,比如黄胄老师。上海的朱屺瞻老师,喜欢评弹,也爱听我唱《蝶恋花》。还有程十发、陆抑非、陆俨少、王个簃等著名画家,再有苏州著名的吴门派画家张继馨老师,都与我很投缘,一点没架子,且都是评弹迷。

我记得在杭州演出的时候,陆抑非老师邀请我到他家里,要给我画张画。他说:“红仙,你明天早上一定要来,你不在我旁边,我画得都不是最好,你来了以后不同了。我们的艺术相通的,你要运气用丹田去唱,我在画画我也要运气。你跟我一边讲话,我一边画画,能画得好。”后来他给我画了一张牡丹。

我所认识的著名画家都曾送给我画。我非常珍惜,一直珍藏着,我看到画如同看到了他们的人一样。同时与这些艺术家的友情也让我看到,评弹艺术的影响大,喜爱的人也多,它是江南明珠。

 

 

 

斯人已逝,风采长存

余红仙老师,一路走好

 

 

END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