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家阎世善
“我所做的一切,
不为自己树碑立传,就是把前辈的艺术传下去”
——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阎世善诞辰100周年
“阎世善先生重继承,继承武旦行当的武功绝技,继承其伯父阎岚秋的艺术风格。他也重创新,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美感,他注重用舞蹈身段塑造人物性格,用武功技巧表达角色神情,在新的艺术观念指导下,他挖掘武旦传统剧目《锯大缸》,给予去芜存菁的整理改编,他的表演潇洒飘逸,武打疾快凌厉,出手惊险准确,首创‘抢背仰卧双足踢双枪’的技巧,成为武旦剧目改革的成功范例,被竞相效仿,传留后世……”在谈到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阎世善生平时,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关正如是说道。
《锯大缸》剧照
今年是阎世善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缅怀阎世善先生及其京剧武旦艺术,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的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京剧武旦(阎派)表演人才培养”研习班于今年5月6日开班,共有17个单位的20名青年演员入选。此次研习班分布地域上更加关注新疆、青海等边远省区,以及南京市、武汉市、鄂州市等市级京剧院团。6月底,研习班顺利完成在京集中学习,并进行了汇报验收。10月8日,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研习班优秀学员在此进行了结业公演,10月9日,纪念阎世善先生诞辰100周年研讨会及项目结业式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
阎世善演出剧照
据张关正介绍,阎世善深受家庭熏陶,又得伯父阎岚秋亲传,7岁入“富连成”科班学艺,排名世善,攻学武旦,10岁登台即露头角。“富连成”聘请其伯父阎岚秋执教,使其全面继承阎氏武旦艺术精华,成为旦行的佼佼者。“1935年业满出科后,他还先后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马连良、谭富英、叶盛章、李少春、张君秋、裘盛戎等著名演员搭班合作,立足北京,巡演各地。在上海与盖叫天合演《武松打店》《快活林》,与郑法祥合演《泗州城》。他艺兼文武,尤其武旦戏技艺精湛,刀马旦、花旦戏也得心应手。他扮相端秀亮丽,身段矫健优美,台风中正稳健。靠功、出手功、抄跤、旱水、跷功无一不精,刚则风驰电掣,柔则玉树临风,被上海观众誉为‘小九阵风’。”
阎世善演出剧照
在阎世善的儿子阎德威心中,阎世善是一个正直谦和的人,他乐于助人,没有旧戏班的一些坏习气,做人做事认真规矩,遇事从不抱怨,也不闲话他人。“我就记得我父亲经常教育我的一句话是:听组织的话,服从组织的安排。现在我们听来可能觉得过时,但这就是老一辈的信念。我的父亲把毕生精力倾注于京剧武旦表演艺术,我记得我在家的时候,他经常拿空顶练习,一直到我父亲60岁因为心脏问题被医生叫停。”阎德威说,阎世善晚年到中国戏曲学院工作,在教学传艺、编写教材、培养中青年教师、挖掘整理失传剧目等工作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京剧武旦艺术传承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阎世善演出剧照
阎世善演出剧照
贵州京剧院院长、京剧演员侯丹梅回忆起当年跟阎世善学戏的情景,感慨万千。侯丹梅说,39年前她跟着阎世善和京剧武旦名师苏稚学习《女杀四门》这出戏,侯丹梅演戏里的马童,一开始阎世善觉得她太蔫了,想让苏稚换一个人,但那个人试了戏以后,阎世善觉得还不如侯丹梅,“后来我一上场,阎老师和苏老师坐在底下看,阎老师就说‘这个人怎么变了个样’。因为我一上台人就精神了,变样了。后来阎老师和苏老师亲自教我,阎老师教我柔的部分,苏老师教我刚的部分,让我将这出戏演得柔中带刚。”侯丹梅说,后来她也曾希望阎世善再传授她一些冷门戏,没想到她还没学上,阎世善老师就走了。“现在的学生不太理解阎世善老师戏里如太极一般的柔中带刚的拿捏,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教戏,也希望将阎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
阎世善演出剧照
阎世善教戏很有一手,据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回忆,1953年她随着叶盛章等名家赴德国、波兰等国家演出,在德国演出时,阎世善安排刘秀荣接替另一位演员演《秋江》中的陈妙常一角,与叶盛章搭档,“我当时特别紧张,叶盛章先生身体不好,我们没对戏就演出了,演出的时候,阎先生一直在下面冲我打手势,示意我别紧张,让我放心演,不停地冲我点头,给我鼓劲。这出《秋江》我总算没演砸。今天我以万分激动的心情感谢阎世善先生带我演出《秋江》,阎先生的肯定对当时18岁的我来说是多么大的关爱和鼓励,先生对我的呵护关爱我终生难忘。先生一生忠厚磊落,无私无畏,他多次说过:‘我所做的一切,不想为自己树碑立传,就是想把前辈的艺术传下去,所以,来到学院工作,我很满足。’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一位艺术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为学院丰富、完善了武旦教学剧目结构,传承了清新刚健的武旦艺术风格,培育了武旦教师梯队,留给我们的是京剧史上最丰富的艺术瑰宝。”
10月8日,“京剧武旦(阎派)表演人才培养”研习班结业公演中,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陈艺心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京剧《女杀四门》 孙觉非 摄
据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傅谨介绍,阎世善以传、帮、带的形式对中国戏曲学院苏稚、谯翠蓉、李亚莉等几代武旦教师给予无私的帮助,他带领教师挖掘一批濒临失传的剧目,如《摇钱树》《青龙棍》《打孟良》《取金陵》《红桃山》《锯大缸》《竹林计》,口述记录了《湘江会》《夺太仓》《泗州城》,整理加工了一批剧目,如对《女杀四门》趟马和刀、枪下场,创新套路,丰富技巧,使杀四门的开打,区别轻重、层次分明;对《青石山》的“坐洞”和“斩狐”做了重新设计;教授《取金陵》恢复“打八将”,使罕见的武旦技术重现舞台。他边挖掘、边创作,力求使传统技术更精彩、更精致,古稀之年录制了《金山寺》《女杀四门》《扈家庄》《打孟良》《打焦赞》等剧目。他带领教师进行教研、科研,录制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武旦技艺”视频教材,留下5万多字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