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中,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音乐作为无国界的语言,展现出独特魅力。民族音乐作为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色音乐形式,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风俗、情感和生活方式等多重元素,通过独特的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乐器和演唱演奏方式得以体现。它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识,承载着民族记忆和精神,传递着民族价值观和审美观,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正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实现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与创新,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族音乐传承多元化。推进民族音乐的传承,首先要增强传承意识。需通过教育、媒体等多种渠道,提升公众对民族音乐价值的认识,激发其传承热情。其次,传统技艺的传承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基石。口传心授作为古老而有效的方式,承载着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精湛技巧及丰富元素。为确保这些文化遗产的准确传递,应设立专门传承机构,制定系统培训计划,为年轻一代提供深入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扎实掌握并灵活运用传统技艺。再次,运用数字技术记录与保存民族音乐,建立数据库,为研究与创作提供丰富资源。开展民族音乐学研究,探讨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并出版相关书籍、论文,为学术界和公众提供理论指导。最后,需探索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之路,鼓励音乐家在保持民族音乐核心特色的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提升其观赏性和吸引力,使民族音乐焕发新活力,更加贴近现代审美需求。
民族音乐创作创新化。为推动民族音乐创作的创新化进程,首先,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明确其思想价值、语言习惯、特色文化体系及丰富的民族乐器等。民族音乐不仅体现出民族文化特色与底蕴,还反映了各民族生活状态、文化精神及融合历程,记录民间生活与历史。其次,需追寻并还原古乐之声,从经典中提取神韵,展现民族音乐独特气质。例如,在原创作品中融入古老乐器,发挥中国民乐独特魅力。再次,应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关注艺术规律与听众心理变化,寻求当代民乐新表达方式,打破框架限制,用无限想象突破艺术边界,使传统文化与当代力量相融合。同时,追求民族音乐与不同艺术元素、舞台形式的深度融合,如结合多媒体动画等,形成复调呈现。此外,推动民族乐器与流行音乐、大众文化的融合,加强与现代音乐形式的结合,引领风尚,焕发新生。最后,突破固有形式,创新呈现方式,改变传统观演关系,重塑剧场空间,深挖声音可能性,构筑别具一格的声音图景,为听众带来“全息式”深度体验,拓宽民族音乐的表达空间。
民族音乐传播数字化。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与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正成为推动民族音乐迈向新高度的重要力量。它们不仅为民族音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展示舞台,还极大地丰富了其传播路径,使其能够以更加多元化、便捷化的方式触达全球听众,为民族音乐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融合与创新开辟广阔空间。一方面,数字音乐平台正发挥着桥梁作用,积极展示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与魅力,跨越地域界限,让全球音乐爱好者更便捷地接触并欣赏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音乐佳作。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同样显著。通过与唱片公司、视频网站等的深度合作,将民族音乐作品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广泛推广,极大推进民族音乐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同时,利用在线评论、直播互动、VR/AR等先进技术,模拟并呈现民族音乐表演的真实场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赏体验,进一步增强民族音乐的吸引力与传播效力。
民族音乐教育普及化。为了更有效地传承与弘扬民族音乐,将其融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是关键。这要求在音乐课程中增设民族音乐内容,加大民族特色音乐文化的比重,并开发适应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教材与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验式教学及数字化教学等多种手段,使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特色,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使民族音乐成为他们珍视的文化遗产。在社会教育层面,应充分利用社区、文化馆等场所,举办民族音乐讲座、工作坊、演出等活动,普及民族音乐知识,提升公众认知度与参与度。同时,借助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和推广民族音乐,提升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制作高质量的音乐视频、播出专门的民族音乐节目、开设在线音乐课程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并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为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创新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民族音乐发展产业化。在全球化语境下,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与创新需依赖音乐界的积极探索、政策层面的坚定支持及产业推动的强大助力。为促进民族音乐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繁荣发展,我们应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同时,推动民族音乐的产业化进程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关键。我们应探索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如唱片发行、版权交易、演出市场等,为民族音乐人提供发展机会和收入来源,激发其创作热情。此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与民族音乐的深度融合,共同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使民族音乐成为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完整的产业链,更有效地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样的跨界合作能丰富民族音乐的内涵与外延,提升其艺术价值与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的关注与参与,进一步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连接不同文化、沟通心灵的桥梁。
民族音乐合作国际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国际交流与传播对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与创新至关重要。积极参与国际音乐舞台,展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不仅可以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尊重,还为民族音乐在全球的融合与创新开辟了广阔道路。我们应组织民族音乐团体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通过精心策划的表演和展示,生动呈现民族音乐的丰富多样性和深厚文化底蕴,以此推动全球音乐文化的多元共融。同时,鼓励民族音乐团体跨越国界,开展国际巡演,为世界观众带去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享受。在巡演中,要促进音乐家们与国际同行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通过跨国合作项目,让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家携手创作,融合各自独特的音乐元素,打造出具有跨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这不仅可以丰富音乐创作的内涵,也可以促进文化间的深度融合与互鉴,为构建更加多元和谐的世界音乐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在全球化语境中,民族音乐可以在交流与碰撞中焕发出全新魅力。融合使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得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创新则为民族音乐注入了时代活力与激情。未来,我们应当持续鼓励多元文化的交流,让民族音乐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为此,要培养更多具备创新意识的音乐人,深入挖掘民族音乐的深层内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使民族音乐更加多姿多彩。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民族音乐必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世界,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文系延安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新时代红色歌曲专业化发展与创新研究”(YAU202303801)、延安大学“揭榜挂帅”项目(人文社科)“延安鲁艺时期声乐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转绎研究”(2023JBSK-1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