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莫扎特歌剧《魔笛》中夜后咏叹调《复仇的痛苦》的演唱风格
2020-05-02 17:35:08 发表 | 来源:艺术教育
《复仇的痛苦》选自歌剧《魔笛》第二幕第八场。夜后交给女儿帕米娜一把匕首,命令她杀死萨拉斯特罗。这首咏叹调为F大调4/4拍,速度较快。音乐的华丽与力度非比寻常,是花腔女高音声部技巧与表现力高水平的体现,被视为这一声部在歌剧曲目中难度最高的作品之一。
一、曲式结构特点
作品充分表现了夜后这个人物霸道无理的性格特征。咏叹调语言激愤简洁,它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复仇”。较快的速度、极其宽广的音域、连续紧张的上行旋律线条、跳进形式激烈亢奋的音乐基调和音阶式排列的紧密急促连续十六分音符接八分音符、流水式的上下起伏连续三连音的运用,都要求演绎者不但要有天生的宽广音域条件和高超非凡的歌唱技巧,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塑造好夜后这一特殊的人物形象。
夜后唱段《复仇的痛苦》采用了单主题两段体的曲式结构。A段开始就充满力量,饱满而坚定的F大调主调从小字一组的a起音,两小节后逐渐转入高音区,连续紧张的上行旋律与跳进形成激烈亢奋的情绪基调,反复扩充强调着一个主题――复仇。接下来音乐巧妙地发展为华丽精彩的花腔乐句,同时咏叹调的第一次高潮也随之产生。B段中旋律更具有动力感,主要表现为八度大跳,长、短乐句相结合等方面。花腔部分有了较大变化,先是三连音音组连续不断的乐句,随后又由乐队奏出一段小跳动音型,歌声随之模仿,产生器乐与人声交融的整体魅力。第二段音乐调性功能变化对音乐发展起了明显的作用,推动了音乐旋律的流向,产生新异感和较强烈的对比感。而乐队的伴奏织体与节奏型也更加多样化,突出和声功能,有效地烘托了气氛。同时,夜后这个特殊人物形象也得以完整地勾画出来。
二、咏叹调的情感基调
夜后的情感既简单又复杂,在简单明了的“复仇”这一愤慨情感中夹杂着天下母性善良的复杂情绪。要把握好夜后咏叹调的情感基调,第一要处理好咬字、吐字,把握好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感。第二要运用与情感基调相适应的音量和音色来揭示人物性格。第三是有规律地根据音调的高低和人物情绪的变化来做好力度强弱的对比。只有准确把握和处理好了情感基调后,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演唱的技巧对乐句做细腻的处理。
1.声与情的结合。从夜后的咏叹调一开始,我们就能从歌词中找到歌曲的主题,那就是Rache――“复仇”。接着我们再一层一层地往下揭示歌词的涵义,meinem(我的) herzea(心)verzweiflung(绝望),sarastro(萨拉斯特罗),todesschmerzen(死亡的),ewig(永远的)rachegotter(复仇之神),flammi(熊熊燃烧),从这些词的解读中我们不难得出这首咏叹调的情感基调是高亢的、饱满的、激愤的,充分表现了夜后心中的愤怒、仇恨和霸道、无理的性格。
2.行腔的运用。演唱夜后咏叹调时,准确把握和运用行腔是非常重要的。这首咏叹调中虽然只有一个“复仇”的主题,但我们要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演唱时要注意语句连贯,气息平稳,咬字清晰,吐字清楚。演唱时应积极打开口腔、咽腔的通道,使声音在气流作用声带的情况下发出,并在声带振动发音的同时引起所有共鸣腔体的共振,使声音饱满、高亢、圆润、有色彩地来表现夜后复仇的情感。
3.音色的运用。在音色的塑造上既要用高度饱满、明亮的一面来表现夜后的霸道,也要用柔和、圆润的一面来表现她母性的善良。开始的主题揭露,就应该用充满力量、饱满坚定、明亮的音色来演唱,揭示夜后的性格特征,表达她心中的痛苦和仇恨,奠定激烈亢奋的情感基调。接下来的花腔乐句,揭示了第一次高潮,这时音色虽然明亮,但与前面相比,应相对柔和、圆润,这样花腔才会显得轻便、灵巧、跳跃。花腔一结束,音色就要变得结实洪亮、坚定有力。B段不安中由于情绪的进一步激烈,音色需要调整,开始处应该继续保持饱满明亮。直到第二次高潮的到来,语句非常连贯,连续起伏的三连音运用,音色应变得非常柔和、圆润、清澈并保持高度明亮。最后结束的几句,音色可以变得夸张一些,在明亮、饱满中加上一些深沉、稍暗的色彩。咏叹调在高亢、激愤的情绪中结束,体现夜后复仇的坚定决心。
三、咏叹调的演唱处理
1.字与声的结合。想要达到旋律线条流畅自如的艺术效果,应熟练掌握歌词咬字、吐字的规律技巧和语句、乐句的发展走向,还要运用连音的唱法,从气息、高位置的发声和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来解决这个问题。譬如咏叹调中的八度大跳长短乐句结合的部分,第二次高潮连续三连音流水般的旋律行进的华彩乐句部分,都要特别注意演唱时应表现音乐的声音存在,而不特意去做咬字、吐字的动作,但在咬字、吐字的过程中,又要做到每一个字、词都富于音乐性,用稳定的气息支撑做连音的唱法,并与高位置、音色、共鸣等诸因素相统一,使旋律线条自然而然地连贯起来。
2.高位置与共鸣的保持。莫扎特在这首咏叹调中将连续不断的高音衔接和八度大跳的长短乐句相结合。演唱时声音要集中在眉心一点,在头声的指导下做整体的共鸣调节,使其产生高位置的声音和高频率的共鸣。无论在高音区、中音区还是相对的低音区,高位置的感觉都不能丢,感觉所发的声音的声束焦点在鼻、头腔这一最佳的高位置上,有一种金属质感的共鸣泛音在鼻、额、颅腔里回荡。这样声音就会集中、明亮、柔美、灵巧,富于弹性和穿透力,歌声就会统一自如。
3.花腔华彩乐句的处理。咏叹调的花腔乐句音高达到了小字三组的f,如此之宽的音域在声乐作品中是很少见的,音乐采用了连续高音跃进和连续类似的表达形式进行,犹如宇宙的传导之声、雄鹰的展翅鸣笛或是森林中鸟儿清脆的鸣叫。演唱时,(1)对气息的运用和控制有很高的要求,气息须深深地吸入,很好地控制和灵活地运用,使喉咙打开,下巴、颈部、舌根、舌下肌肉都得到充分的放松,这样声音才会灵巧美妙。(2)高位置的发声对于演唱比例也非常重要,在演唱时用上门牙啃苹果的嘴型,兴奋的笑露出上牙齿,抬起上颚,松弛地垂直放下下颌,甜润地竖立起软腭及悬雍垂,自然地使舌根凹窝下,舒展的扩张后咽壁,使口、咽、鼻、喉、舌之间形成一个高、宽、大、圆的,利于高位置发音的共鸣腔体。然后将这种笑容嘴型和哈欠唱法有机结合,进而形成上部集中、中部轻松、下部贯通的高位置,发出明亮、清脆、悦耳、金属般的美妙歌声,并在正确的发声位置和稳定的气息支撑下保持良好的共鸣。(3)在跳音时,要有一种跳跃、扬顿的感觉。要注意字头适当加强弹性与力度,呼吸的支持点与发音紧密结合,使共鸣音色具有表现力。另外还要准确地把握夜后的内心情感,并运用精湛的演唱技巧来表现。
莫扎特的歌剧《魔笛》在音乐方面具有辉煌的成就,特别对于德国近代民族歌剧的建立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其中《魔笛》夜后唱段更具有独特的魅力,这首夜后的咏叹调《复仇的痛苦》高亢激愤,由于演唱难度大,加上带有戏剧性的强度变化,使该曲成为花腔女高音的试金石之一,也是人们欣赏花腔女高音的重要唱段。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作者: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