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杯古筝大赛】当代“中国梦”不可或缺古筝之声 ——记2015第二届“敦煌杯”中国古筝艺术菁英展演成功举办
8月13-16日,2015第二届“敦煌杯”中国古筝艺术菁英展演在京成功举办。本届活动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华夏璇音艺术传播中心承办、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协办。这是继2012年首届“敦煌杯”全国青少年古筝大赛后的又一次高规格、专业化的中国古筝行业盛会。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40多位知名院校、乐团的古筝教育家及演奏家担任评委,从专业角度保证了比赛的严肃和权威。比赛平台非常开放,吸引了包括加拿大、美国、港澳台等海内外千余名古筝爱好者、学习者竞技展演,可谓当下古筝艺术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发展现状展示的一个缩影。
职业A组评委
专业、公正是赛事博得公众认可的唯一途径
自2010年首届“敦煌杯”全国二胡大赛成功举办以来,“敦煌杯”全国民族器乐(二胡、琵琶、古筝)大赛已经走过六个年头,每一届都有新的突破与进步,该系列比赛已经被数家全国重点专业音乐院校列为国家级重大赛事加分参考。每届赛事都以权威的评委团队、严谨的赛制和丰富的学术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业余学习者,逐渐被专业人士和广泛的中国民乐爱好者群体认可。
本届赛事规格高、评委阵容强大。40多位评委都是副教授以上级别的古筝专家,使比赛评审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其中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周望、李萌,中国音乐学院王中山、邱霁,上海音乐学院王蔚,西安音乐学院樊艺凤,武汉音乐学院高雁,天津音乐学院王小月,四川音乐学院江澹曦,沈阳音乐学院杨娜妮、高亮,星海音乐学院吴莉,中央民族大学张珊,北京师范大学李莹,南京艺术学院阎爱华等。尤其到了决赛,九个评委几乎全是金钟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文华艺术院校奖这三个国家重大奖项的评委,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比赛。
近年来,古筝在民族器乐队伍中越来越庞大,各个年龄层面都有习筝者。鉴于此,赛事组别在分类上比较细致、全面地考虑到了每个层面的选手,规范地设置了职业和非职业两大方向八个组别,使比赛更加公平、合理。非职业组包括儿童A组、儿童B组、少年A组、少年B组,涵盖了从7岁到17岁的青少儿;职业组吸引了全国各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综合类大学音乐艺术院、系、附中的师生。职业少年组、职业青年A组特指国内九大音乐学院的专业学生及国家级专业团体演奏员,职业青年B组特指国内六所艺术院校、在京专业院校的古筝专业学生(南京、吉林、山东、广西、解放军、云南艺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职业青年C组特指地方综合类大学古筝专业学生、青年教师及地方级专业团体演奏员。“敦煌杯”辐射范围广,参赛人数众多,从侧面说明了“敦煌杯”在全国性民乐赛事中越来越有影响力,质量越办越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比赛的公正,本届比赛纪律之严格也令评委和选手们津津乐道。赛事不但对选手要求严格,对评委要求也很严格。每一场比赛前,会务组的工作人员一定把评委们的手机都收上去以后,才开始让选手抽签。评委评分的纸张上面只有序号,其余任何信息都没有,本校教师不得为本校选手打分,完全没有人情分可寻。这使得比赛的含金量更高,社会公众认可度自然也提高了。
名家专场音乐会
重视传统古筝作品,延续流派传承经典
本次古筝展演活动突出了对中国传统风格古筝作品的重视,从活动开幕式举办的“敦煌之夜”古筝名家音乐会开始,就立下了重视中国传统古筝作品的标杆。
当晚,王中山、张珊深情演绎京剧曲牌《夜深沉》,周望弹奏陕西筝曲《道情》;王蔚弹奏客家筝曲《蕉窗夜雨》;樊艺凤弹奏河南筝曲《苏武思乡》;高雁弹奏潮州筝曲《平沙落雁》;高亮、赵峰、李庆丰、江澹曦、张彤、陈蔚旻弹奏山东筝曲《碰八板》;邱霁古筝弹奏中国古琴曲《神人畅》;吉林艺术学院王晓红弹奏《铁马吟》,流派纷呈的经典作品地道的展示,各有千秋,足见专家们对传统筝流派的重视。当然,现代作品的演绎也是音乐会必不可少的亮点。祁瑶弹奏大型佛乐组曲《莲颂》第四节《摇曳》、台湾文化大学教授樊慰慈弹奏《星尘》也都非常精彩。
其次,从主办方章程的制定来看,也在有意识地重视传统。因为在曲目安排上,有几首规定曲目是传统曲目,且职业组必须要选择一首中国传统筝曲参赛。据评委们观察,多数选手在传统乐曲的演奏上跟以前相比有了很大进步,至少引起专业院校学生的重视了。有的选手在演奏传统乐曲时还选择了钢丝筝,更体现了古筝的原味。但普遍来看,选手们对传统作品的驾驭能力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最欠缺的,就是对传统作品流派风格的掌握。很多选手不能诠释出乐曲真正要表达的内容。虽然现在谱面上的按、滑音等演奏符号已经很丰富了,但如果只是照谱弹还是很难真正演绎出有风格韵味的音响效果来。按音、滑音、小颤、大颤等讲究,差那么一点,就会感觉味道不够,这是传统作品最珍贵的地方。
评委李莹教授建议:习筝者要注重对传统作品的多方面学习,不要以为照着谱面很简单的弹下来就行了,听听那些真正的流派传人的弹奏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这需要细细地认真学习,才能真正把握好各流派不同的风格及演奏特点。为什么要这么重视传统?李莹说:“古筝是一件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乐器,传统作品是古筝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这么多年流传下来,经过时间的证明和考验,很有代表性。中国这么大,不同的区域,流派众多,潮州筝、客家筝距离那么近,风格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浙江、陕西、河南、山东等风格差异就更大了。这些东西不只是中国文化宝贵的财富,它甚至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这代人也要力争让传统作品完整地流传下去。”
颁奖音乐会 获奖选手展演
比赛搭建交流平台,每个参与者都是筑梦者
在中国音乐学院这个中国民族音乐的摇篮,四天的比赛紧张热烈的进行着。16日晚,第二届“敦煌杯”古筝大赛落下了帷幕。八个组别的金奖得主分别是:职业青年A组李寒、职业青年B组杨奕、职业青年C组胡婷婷、职业少年组王钰、非职业儿童A组邱丁亿、非职业儿童B组崔琰、非职业少年A组俞骁函、非职业少年B组文玺公主。同时,还颁布了银奖、铜奖、优秀演奏奖、演奏奖等奖项。金奖第一名八位选手获得了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精心订制的古筝一台,并且在颁奖音乐会上进行了表演展示。
在比赛过程中,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举办了“‘敦煌牌’低音古筝专家座谈会”,与大赛评委们共同讨论低音古筝的发展与应用,并对琴码的改良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同时,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与“敦煌杯”古筝艺术展演组委会共同举办的“‘敦煌牌’古筝调试、鉴别真伪咨询会”也受到了广大参赛选手与家长的欢迎。
总的来说,“敦煌杯”对参赛者而言是一次认识自我、扩展视野、提升艺术鉴赏力的好机会。同时,也是对自己筝艺之路进行思考、分析、再提高的新起点。大赛评委周望教授表示:“比赛更多是学习别人,锻炼自己。在相互交流、观摩的同时自己也在进步。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考验人的意志力、专注力、临场应变能力、舞台台风,也是平时练琴情况的综合检验,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完美展示。有的选手通过比赛提高特别快,因为有了一定压力和鼓励以后,潜力更能被激发挖掘。演奏者也只有在舞台上,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更有自信,目标更明确。”
对于专家评委们来说,比赛也是一个互相沟通、借鉴的大好平台。评委王蔚教授直言:“让我们去评判,对我们也是一种考验。因为很多专业学生在演奏曲目的技术上、音乐表现力上各有千秋。同样一首作品,每个人理解不同,处理也就不同,跟选手的文化素养和各方面知识都很有关系,但要合乎常理。比赛实际上也是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大家看看目前古筝的演奏、作品最新最前沿的动态,取别人之长来补自己的不足。因为一个事业要发展,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集合集体的力量才行。”
对此,来自山西的带队老师张美霞深有体会。这次,她带了8个学生来参赛,看到全国各地专家和习筝者的技术水平,大开眼界。她说,她和学生们都非常乐意参加“敦煌杯”大赛,“因为评委权威、公正、专业,要求比较高,能赛出孩子的真正水平,孩子们哪怕输了也自豪”。另外,“敦煌杯”的音乐会和讲座让孩子们很受益,作为业余组的孩子来说,能参加这种比赛对他们提高很快。带队老师也可以纵览全国各地筝艺水平,思考自己教学上的再提高。张美霞谦虚地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地方老师更要不断向北京这种政治文化中心的专家们学习,多看看古筝艺术发展的大形势才能不落伍。”比赛完,她的学生们回去练琴更有奔头了,学到了很多新东西跃跃欲试,也期望下一次能拿更好的成绩。
每位成功的演奏家也都是经历过这样的艰辛道路才奔向辉煌的。当别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他们把大把时间花在练琴上。而家长们、老师们则不顾长途跋涉,在炎炎夏日默默地为孩子们付出、鼓劲,伴随他们成长。相信多年以后,他们仍然不会忘记这个夏天这场比赛,铭记终生。
古筝2700多年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人热爱古筝文化的独特审美。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说“中国梦”,怎样实现我们国家真正的“中国梦”,发出我们的声音,符合我们的大国地位,王中山认为:“如果没有古筝之声,那是一种非常大的缺憾。我非常庆幸我们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我们能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而努力,从老师到学生,从家长到孩子,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比赛不是一个结果,只是一个起点。希望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共勉,希望中国古筝艺术取得更大进展,希望‘敦煌杯’民乐赛事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