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距离》
为中国和西方混合编制室内乐队而作(2013)
《距离》这部作品是为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方乐器的混合室内乐队而作的。之所以称此作品为“距离”,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作曲家一直都在思考一些问题。“距离”不仅意味着时间和空间,而且意味着能够重新考虑和重新发现语言和文化的“根源”。同时,“距离”意味着形式和内容的回声、对话、对比、移植和整合。
指挥:陈昌宁
--演奏者--
长笛:林怡君 (中国台湾)
单簧管:李可思
打击乐:乔佳
竖琴:庄媛媛
钢琴兼中国碰铃:杨珊珊
二胡:闫国威
笛子兼箫:冯天石
古筝:程皓如
琵琶:兰维薇
第一小提琴:丽达
第二小提琴:苏雅菁
中提琴:曹飞
大提琴:赵旭阳
低音提琴:刘相全
2
《曼陀罗》
为钢琴三重奏和单簧管而作(2010)
在一颗沙粒中见一个世界,
在一朵鲜花中见一片天空,
在你的掌心里把握无限,
在一个钟点里把握无穷。
——选自布莱克诗集《天真的预兆》
指挥:陈昌宁
--演奏者--
钢琴:杨姗姗
单簧管:李可思
小提琴:丽达
大提琴:杨锰
3
《山海》
为琵琶和六重奏而作(2017/2018)
《山海》是为中国传统乐器琵琶和六重奏而创作的。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山海经》以及中国古代神话传奇中的创造女神女娲。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和大地母亲,象征着创造生命的伟大与庄严。宇宙初始,女娲苏醒。她用湿润的粘土创造的人类。她展开双手,如同片片花瓣般绽放。女娲和伏羲紧紧地捻在一起,仿佛葡萄藤缠绕在树上。突然.高耸入云的四根擎天柱被打破了。女娲奔跑,呼喊,同时用熔炼的五色彩石修复了天柱。穿越时空,女娲的生命力量不停歇地影响着当代的情感和灵魂。听!她甜蜜的歌声从玫瑰色的云彩和遥远的地平线上飘来。
指挥:陈昌宁
--演奏者--
琵琶:兰维薇
长笛:林怡君(中国台湾)
单簧管:李可思
打击乐:乔佳
竖琴:庄媛媛
小提琴:苏雅菁
大提琴:赵旭阳
4
《西行漫记幻想曲》
为扬琴、弦乐队和打击乐而作(2017/2018)
《西行漫记幻想曲》是为扬琴、弦乐队和打击乐而作的幻想曲。丝绸古道仿佛一条时光隧道,从历史空间,走入现在,并纵深未来。兼具中西交汇历史和特点的乐器扬琴与弦乐队和打击乐器在《西行漫记幻想曲》这部作品中相遇。这首幻想曲的开始部分犹如梦的萌动。扬琴在弦乐队和打击乐器铺衬的自然和宇宙音响中缓缓进入。音乐描摹穿越时空,梦的萌动、呼唤与想象,同时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扬琴与弦乐队和打击乐如同穿越时空的对话。大地苍茫,日月星辰,仿佛依稀能够听到那发自肺腑的、来自远古的遥远呼唤与回声。
指挥:陈昌宁
--演奏者--
(演奏家按姓氏首字母拼音排序)
扬琴:史玥
打击乐:乔佳
第一小提琴:苏雅菁 龚雨露 麦天龙
王美丹 余诗曼 张浩雅
第二小提琴:丽达 朴敏瑛 王温迪
张少博 赵一男
中提琴:曹飞 康昌瑞 王子睿 宗辰
大提琴:杨锰 赵旭阳 陈启昭
低音提琴:刘相全 尤诺
5
《归去来兮》
为侗族大歌、中国和西方混合编制室内乐队而作(2011)
归去来兮,心归何处?每个人都在找寻心灵的“桃花源”。“桃花源”究竟在哪里?科技发展,信息爆炸,大资本在投入和运作。“桃花源”并未飘向无限,而是回溯于本源的语言、文化、历史、信仰与山河之中,回归于最传统和最单纯的“小桥流水人家”。侗乡人的生活方式、侗族人的音乐——尤其是侗族大歌是生长在“桃花源”中、扎根在传统文化和历史土壤中的生机勃勃的一株参天“古树”,它源于自然,融入自然,空灵纯净,清新优美,松弛有度,能量厚重,犹如天籁。
《归去来兮》的创作主旨是探索和挖掘音乐表现、自然和人类情感之间的内在关联,试图用音乐的语言创造一部犹如文学抒情诗般的作品。《归去来兮》的表现方式是由侗族大歌演唱、中国民族乐器(包括吹管乐器和弹拨乐器)与西方乐器(包括木管乐器和弦乐器等)演奏融合而成的。整个作品传承侗族原生态音乐,带着现代人的感受和气息,充分表达了大自然对人类心灵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由衷向往。
指挥:陈昌宁
侗族大歌演唱者
吴良峰 吴金燕 欧化情 吴前春
--演奏者--
竹笛:冯天石
笙:王磊
琵琶:兰维薇
单簧管:李可思
打击乐:乔佳
小提琴:丽达
中提琴:曹飞
大提琴:杨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