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然 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
(1936年-2023年2月6日)
王惠然,浙江镇海人,1936年生于上海。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艺术指导、指挥。珠海女子室内中乐团首任艺术总监。曾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名誉理事、柳琴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2006年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颁授的“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半个世纪以来,著名民乐艺术家王惠然集作曲、指挥、演奏、教育、乐改于一身,全方位地在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创新上作出很大贡献,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是颇具影响的大师级艺术家之一。
作为演奏家,他首创首演的琵琶曲《彝族舞曲》(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国际大奖”)及柳琴曲《春到沂河》《幸福渠》传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成为经久不衰、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更大力推动了柳琴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他首创的琵琶“四指轮”技法,奏出了多声部效果,丰富了琵琶表现力,推动了琵琶创作和演技的发展。曾多次参加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全国性重大演出。
作为作曲家,王氏的作品旋律优美、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代表作:民族管弦乐《昭君别》《濠江归燕》《华夏风情六首》《秦王破阵乐》;柳琴协奏《战士组曲》《江月琴声》;琵琶曲《彝族舞曲》《江南三月》扬琴协奏曲《飞天》等成为海内外音乐会常演的曲目。柳琴协奏曲《江月琴声》获2013第二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全国协奏曲大赛经典作品奖。
作为乐器改革家,自1958年起与徐州乐器厂共同将民间双弦柳琴改革为三弦高音柳琴,1970年又改革成功四弦高音柳琴,使柳琴成为民族乐团常规乐器,填补了中国弹拨乐缺乏高音乐器的空白,结束了二百多年来柳琴仅用于戏曲伴奏的历史,开创了柳琴艺术的新篇章。四弦高音柳琴改革成果荣获1988年中国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鉴于王惠然对柳琴艺术所作的开创性突出贡献,海外尊称其为“柳琴之父”。美国北美洲《中国音乐》评论称:“王惠然是柳琴引起世界注意的第一人”“他为他的乐器创造了一个时代”“中国音乐历史将会无限地感激他”。
作为教育家,他开创的中国柳琴艺术,为音乐院校创建了一门新的柳琴专业。出版全国首部《柳琴演奏法》、《王惠然柳琴作品集》《柳琴演奏教程》等专著,发表众多论文,成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必修教材。为柳琴艺术培养了一批突出人才,使柳琴艺术后继有人,持续发展,对普及柳琴艺术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2019年荣获中国民族管族乐学会第八届华乐论坛“杰出民乐教育家”光荣称号。
作为指挥家,他曾指挥新加坡国家华乐团、香港中乐团、香港演艺学院中乐团、香港新声国乐团、台湾台北市立国乐团和高雄国乐团、中国前卫民族乐团、三军联合乐团、广东和浙江民族乐团、山东和广东珠江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各类音乐会及录制出版一批音像制品,均获得巨大成功。海外报刊称王惠然“指挥的爆炸力很大,处理往往有惊人的劲力”,是“大陆赴香港指挥的佼佼者”。他也是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