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教育 > 正文
对话著名圆号演奏家韩小明:谈第二届亚历山大大赛和德国音乐教育
2023-08-14 16:14:53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韩小明出生在一个上海的音乐世家。他的父亲韩新光教授是一位中国著名的圆号演奏家和教育家,原上海音乐学院圆号教授,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优势人才。曾于1961年在日内瓦国际圆号大赛中获奖。韩小明10岁起随父亲学习圆号。

1979年,小泽征尔来到中国指挥中央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在演出中,小泽征尔被韩小明的音乐才华所征服并邀请他参加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唐格尔伍德暑期音乐研讨班。

1980年,年仅17岁即担任原中国中央乐团的圆号首席。

1981年,跟随世界著名指挥家去美国波士顿读书。

1984年,韩小明在由国际圆号协会举办的国际圆号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并在获得由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颁发的奖学金后,远赴欧洲跟随Ifor James教授和奥托.史密茨教授在弗莱堡音乐学院和慕尼黑音乐学院继续学习,并于1986年在慕尼黑音乐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1985年,韩小明开始担任德国广播爱乐乐团的圆号首席,与艺术总监郑明勋大师合作,并且作为客座首席,与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巴伐利亚交响乐团、汉堡交响乐团、法兰克福交响乐团、以及慕尼黑、柏林、克隆和杜塞尔多夫等多个城市的歌剧院交响乐团和马勒室内交响乐团等一流乐团进行合作。韩小明作为一名杰出的独奏家、交响乐团队员、室内乐演奏家拥有着独特出众的圆号技巧。因此,年仅30岁便已成为德国最年轻并且是唯一一位来自亚洲的圆号及室内乐演奏教授。之后数年,韩小明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致力于圆号教学。

在韩小明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涯里,他曾与众多世界知名的指挥家合作过,包括雷昂纳德·伯恩斯坦、乔治·索尔蒂、克劳迪奥.阿巴多、洛林.马泽尔、小泽征尔、马里斯·扬颂斯和克里斯托佛.艾森巴赫。也曾经被邀请参加众多的音乐节,包括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维尔茨堡莫扎特音乐节、斋藤纪念音乐节、石荷州音乐节、卢塞恩音乐节、伦敦逍遥音乐节,并在著名的万宝路音乐节上与日本著名天才小提琴家美岛绿、钢琴家内田光子,希拉里.哈恩等众多世界知名艺术家合作表演室内乐。

韩小明不仅仅活跃在西方,在东方的亚洲,尤其是国内,他也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推动古典音乐的发展。目前韩小明曾经并正在担任的客座席位包括:

Ø 中央音乐学院圆号客座教授

Ø 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Ø 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Ø 中央音乐学院年度音乐节艺术总监

Ø 亚洲爱乐管弦乐团艺术顾问及圆号首席

亚洲爱乐管弦乐团是一支由指挥大师郑明勋领衔的节日管弦乐团,从2007年起至今每年在韩国、日本及中国进行巡回演出。

Ø 北京国家大剧院5月音乐节执行总监(2008-2009年)

Ø 世界华人节日交响乐团艺术总监

世界华人节日交响乐团由来自26个国家超过56支管弦乐团里担任重要职位的顶级中国演奏家组成,2005-2006年新年在上海市政府邀请下,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了4场演出,2009-2010年新年(建国60周年)国家大剧院特别邀请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3场演出。

2009-2011年,国家大剧院建立管弦乐团,聘请韩小明做为首任管弦乐团总经理,在全球举行招聘考试,前后只用了6个月的筹备时间,乐团就举行了首场演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已经成为中国交响乐团中的一支主力军。

2012年韩小明决定返回徳囯继续任职。因为德国广播爱乐当时批准了他两年半的特殊假期请求,当时也正好是他在乐团工作了第25个年头,团领导和乐团做为工作成绩的奖励批准了乐团前无所有的这样假期,同意让他回国报效祖国工作两年半,这也是韩小明出国工作多年后的心愿,希望中国古典音乐早日进入世界级的行列。

2016年,德国慕尼黑国际比赛邀请韩小明担任比赛评委,这是首次华人音乐家出现在60年历史的德国慕尼黑比赛。

 


 

本期采访者  方翔宇

朝音学院主理人,中国音乐网、《音乐家》杂志驻海外记者

 

朝音专访

*以下文字采访韩小明老师简称为韩,采访者方翔宇简称为方

方:恭喜您的四个学生拿下了刚刚结束的亚历山大大赛(中国最大型的圆号比赛)四重奏组的第一名,给我简单介绍一下他们吧

 

韩:对,这4个学生都是从我最近几年柏林音乐表演艺术学院毕业的。从贝俐开始说吧,因为我了解他时间最长。


欧阳贝俐

现就读于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学院研究生。13岁获得意大利佛罗伦萨圆号比赛18岁以下组别第一名。18岁获得首届亚历山大圆号比赛职业青年组第一名。

 

现任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乐队学院成员,德国青年爱乐乐团首席圆号,慕尼黑交响乐团演奏员。欧阳贝俐曾多次担任首席参与国内外职业乐团的演出,多次与钢琴家王羽佳,Olgakern,柏林爱乐乐团乐队首席 Noah Bendix-Balgley,柏林爱乐圆号首席Stefan Dohr 等独奏家同台演出。

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开始跟我爸学圆号的时候我就认识他,那时候偶尔回上海上课,上大师班的时候也会帮他听一听。那时候他很小,基本上是看着他长大,然后他上了上音附中。他17岁的时候跟家里决定放弃上海音乐学院的附中,直接出国读书。因为当时还不满18岁,说学校给他申请了一个特殊人才的机会。他没有中学毕业证书,就直接直接读了大学,因为他的考试的分数比较好。

 

柯振杰是深圳长大,然后去苏州大学读的本科。


柯振杰(和深圳交响乐团指挥林大叶)
 

现就读于德国科隆音乐与舞蹈学院,硕士。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音乐学院。在读期间,曾以特邀演奏员,多次参与苏州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等一流乐团演出。并于2020年8月考入浙江交响乐团任圆号演奏员。

 

作为一名青年圆号演奏家,在2022年被选入Moritzbrug音乐节,与乐团参与了多场演出并与Sony录制专辑。在科隆就读期间,多次参与科隆室内乐乐团演出,并担任首席。

我不记得是通过谁的介绍还是大师班上面认识的,柯振杰当时就跟我说,能不能到柏林来读书。我就在网上跟他进行了一些网课交流,然后慢慢觉得他有天分,也有许多提升的空间,我就鼓励他到柏林来跟我学习了。他比较慢,对吧?你也可能了解他(笑)比较老实,不是很主动,脑子里想了很多,但是不敢表达出来。这次他也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比赛,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在德国都是比较被动,很多事情我都提醒他去听音乐会,参加大师班找老师。

 

方:对,我和柯振杰中学就吹过重奏。当时我们那个学校,是深圳最重点的学校之一,学业压力很大,这种学习环境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多是老师说一句什么你就做什么。

 

韩:对,很多是这种性格,这就附中的学生跟普高学生普通学生的差别,对吧?附中的会活跃一点。好了,我先把这几个同学说完,唐曜祺就直接从满燚教授那边介绍过来的。


唐曜祺(左二)

现就读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修读艺术家文凭,作为一名青年圆号演奏家加入了许多青年乐团如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瑞士中部青年交响乐团等,也参与了许多音乐活动如广州青年艺术周、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等。

 

本科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期间,参与“高参小”计划,在北京几所小学教授圆号和音乐基础理论课,积累了珍贵的教学经验。硕士就读于卢塞恩音乐学院期间,多次受邀参与卢塞恩交响乐团在KKL音乐厅和巴塞尔城市剧院等地的演出,同时辅修铜管乐指挥,受邀参与卢塞恩多家地区乐团的排练与演出。

他有想法出国,专业学院毕业的,来读硕士也没什么大问题。他已经正好2年硕士毕业,现在他要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再去读一个博士(艺术家文凭)。

 

徐镇宇原来是在广州,在星海读书。

徐镇宇

吕贝克音乐学院演奏硕士,柏林AfM学院艺术硕士。现任南威斯特法伦爱乐乐团低音圆号演奏员。2021-2022罗斯托克北德爱乐乐团首位圆号乐队学院成员、低音圆号实习演奏员

 

2015中央音乐学院管乐室内乐比赛圆号四重奏组别三等奖。2016津宝中国圆号艺术节独奏比赛学院组铜奖

 

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职业乐团演出,如汉堡北德广播易北爱乐,罗斯托克北德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等

他自己出国好像不是很顺利,我记得他在德国好像考了两三次公立学校不成功,然后就找到我了,我们上了几节课,我觉得他在低音上是很值得培养的。每个人不一样,有些人吹高音好,有些人吹低音好。后来他成了我在那个学校的第一个学生。一开始我就培养他吹Low Horn,现在他两年毕业以后,又去读了硕士,继续深造,因为我觉得他基础需要夯实,在我这两年学到的东西还是不够全面。因为你出国第一年上学几乎是在适应环境,第二年开始好好学,他后面两年确实进步就越来越大,他现在乐团也有一年的Sub Contract,之前也考上过罗斯托克歌剧院乐队学院,所以说他已经稍微有点儿经验了。

 

方:亚历山大大赛的规格在国内管乐里是很少见的,您怎么看待这个比赛,这个比赛有什么独特性?为什么只有圆号做出来了。

 

韩:你们今年是不是有个五重奏,在中国还没有铜管五重奏比赛,对不对?我呼吁应该办一个铜管五重奏的比赛。

 

说回亚历山大,这次专门安排了4重组比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前卫的想法,有20多组报名,是很好的一个成绩。

 

90年代我是第一个华人圆号在国外有工作,所以当时是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请我回来做客座教授,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把国外的教授请过来。那个时候还叫圆号周,不叫圆号节。最早一个周可能就请两个大师,然后逐步地请4个人5个人,后来就慢慢做起来了。现在很多国外教授已经第三次来中国了,柏林爱乐来过五六5次了,维也纳爱乐也来过2次了,巴黎的伦敦的..


 

四重奏和顾聪、满燚教授
 

那也有可能正好碰上顾聪、满燚,也是留德的,他们是在学校已经当了七八年的老师。大家都是在往一个方向发展,所以说这样就比较容易推。我们搞活动的就把所有的老师都介入进来,让他们参与一些评委工作,每轮不一样,就每个人都参与。

 

这个比赛是亚历山大帮忙赞助,这个乐器在德国99%的人都用这个牌子。也有其他的乐器,但是这个乐器在德国是最普遍用的,中国也是基本上所有的专业乐团都用这个乐器。

四重奏在比赛
 

这个比赛确实是规格比较高,曲目也是跟国际接轨的,国际上一些困难的作品我们也接受,我们并不是说按照考级这种标准,而是完全跳跃了。从上一期到这一次,明显所有的选手的水平有提高,这就是因为曲目的高标杆,就跟济州岛一样,你看济州岛现在比赛曲目很难,对吧?

 

它的形式,比赛规格,你一进场评委有介绍入场,然后每个选手上场都会报名,你几岁你是来自什么城市的,整个非常的专业。一般学校很多人来,他们都没有体验过,都吓坏了。因为这个标准完全是一个国际化标准的比赛。还有就是所有的中国艺术院校老师全部报全部参与,300多个人报名,有好几组评委,就是每个老师都可以轮到都能参与进来,这样子他们也愿意把他们的学生送来参加比赛。而且每一轮都是网络直播,每一轮每个评委的分数全部公开,完全公平。

 

方:而且深圳交响乐团也是给进入决赛的演奏员伴奏。

 

韩:这个是跟聂冰团长的个人理念有关系,他认为乐团招聘圆号是最难招的,所以他说只要有时间有精力,就帮助圆号这个专业提高,希望这样能在未来几年里能有更多好的圆号出现。


欧阳贝俐和深圳交响乐团在亚历山大
 

江蔺你认识吗?香港爱乐首席圆号。当时他和满燚也到德国来跟我读书,也吹得很优秀,他这次在青岛就跟我说,说我们这一批人怎么那么团结,我就说包括李涛这些都是我班上的人,所以我就说可能是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把德国学的东西带回中国来,大家在各个学校各个城市都是在往一个方向在努力在推进,圆号节就容易举办起来,容易凝聚在一起。

 

我已经看有四五个学生的水平相当高,他们才可能才15岁16岁,但是他们已经是德国大学生的水平了。


 

四重奏在排练
 

方:这个四重奏是都是您的学生,是他们自己主动组的,还是您要求说去比赛的?

 

韩:这个确实是他们自己,我没有要求他。徐镇宇在乐团工作,小唐在卢森读第二个硕士,柯振杰在科隆读第二年的硕士。贝俐在慕尼黑,四人在不同的地方,所以说我是没有想到他们自愿组织参加比赛的。他们跟我说了一下准备去参加深圳的比赛,那我说的当然是好事了。

 

方:他们获得第一名的成绩,觉得惊喜吗?还是意料之中。

 

我没有非常笃定他们可以拿第一。我觉得名次肯定会有,但是第一名很难说。他们有能力,但是能不能发挥,这是另外一回事情,对于所有选手都一样。我帮他们听过几次排练,后来他们自己又在慕尼黑排练,比赛前一个星期又在深圳和广州集训了一下。他们最大的这个优点可能是音色统一,有德国几年读书下来一种音色的夯实,声音的概念,合作的概念,这方面会比国内学生多一点。技术方面国内同学现在技术都很棒。


 

四重奏在亚历山大获奖
 

方:我想国内的孩子,大部分的时候很多是他们的老师给他们安排去比赛,学生和老师都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肯定会让学生为比赛做非常充足的准备。您的这四个学生是自发组织的,他们还是拿了第一。这个是不是涉及到他们在德国可能会得到一些国内孩子们通过特别刻苦的训练并不能解决的一些东西。

 

韩:第一就是合作,国内学校没有太多的时间演交响乐,马勒瓦格纳施特劳斯这些很少,铜五也很少,圆号重奏有,也不多。这比例跟国外的时间不一样,不能比。你之后怎么能在圆号声部里面担当你的位置,找到你的位置,要具备重奏的感觉。

 

另一个方面,就是声音的标准不一样,他们在柏林里经常去听柏林爱乐、柏林广播、柏林歌剧院,柏林爱乐给他们上课,他们接触的环境和标准不一样了。贝俐就起码参加过10个大师班了,他在德国三四年下来,都是乐团的首席来教大师班。

 

我天天盯着他们,经常给他们发重奏、乐队片段, Facebook有一个Horn excerpts。有很多人自己1个人吹4个声部,吹8个声部的这些视频,我天天给他们发,不管他听不听。

 

方:近年来所有管乐里面应该是最火的就是圆号了。两次的柴赛,曾韵还有今年金智成都是国内直接出来独奏拿奖的,但是乐团还是出过国学习的竞争力大很多。国内为什么比较难直接培养出优秀的乐团乐手?


 

金智成柴赛获奖

韩:因为它整个大环境是这样,学校就希望有获奖者,老师也有责任有义务要培养独奏家出来,因为你获奖了你才能评教授。整个大环境就逼着老师往这个方向发展。学生考上乐团,学校不会奖励老师的。

 

方:我可能出来早,在美国,大家花在练乐队片段上的时间是大于独奏的时间,这是很好理解的一件事,因为每个人都得吃饭,能够独奏来吃饱饭的那是极少极少数。

 

那么中国以比赛为主要的导向情况。虽然可能我们看到了曾韵,还有金智成出来。但是可能还有非常多的圆号学生他是没有吹出来的,但是在与此同时,可能他也没有得到足够的乐团训练,难以竞争乐团工作。国内培养独奏还有乐团的侧重,我觉得这两者必须平均,您觉得呢?

 

韩:就像你刚才说的,最终99.9%吹铜管的人都进乐团,独奏是没法生活的。除非你有一个教授位置,可以吹点重奏。这个比例,可能全球到现在50年下来,也就四五个专门只吹独奏,他还得当教授,不当教授是肯定没法活的。所以说学校当然应该培养全方位的。独奏,有人有这个才能我们要去培养他,但是大部分的人应该培养他们成为一个优秀的乐团团员。我觉得百分之60以上的时间是应该花在乐队片段上。

 

方:比如说一个孩子要出国,他除了天天闷在学校的琴房里,还应该在国外汲取什么养分。

 

韩:音乐就是历史,这个历史就是跟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一直跟人文有深厚关系,你首先得看书。

 

你要去博物馆。另外还有城市的每一个建筑,包括每条马路,他的市政府,他的法院,他的歌剧院,他的教堂。。为什么有那么多教堂?中国人很少研究,因为我们没有宗教。这个问题是比较敏感的问题,作为一个中国学生,你应该去了解这些,特别是中国没有的东西。

 

西方音乐是外来音乐,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来学习。欧洲人在这里出生长大的,他从小有宗教音乐,从小在教堂里。他还没出生,这管风琴的声音他就听见了,出国以后你不去博物馆,你不去听音乐会,你不去跟德国人交流,他们的人文你就没法了解透彻。就像瓦格纳这些东西这些起拍这些86拍附点,86拍什么时候应该出?唱“阿姆斯特丹”就知道了

 

方:您教的学校在柏林,能不能也介绍一下这所学校?

 

韩:对,我觉得多介绍柏林,因为我的学校是一个新的私立学校,我是偶尔一次机会,原来柏林爱乐木管五重奏都在我们学校教书,然后圆号教授突然退休了,经过朋友推荐我就巧遇那个机会加入了进来。这个学校的师资很强。

柏林音乐表演艺术学院
 

小号是柏林爱乐的第二小号,圆号主要是我,但是我也请另外一个老师给我代课,黑管、大管这些都是柏林爱乐的。现在小提琴首席也是柏林爱乐过来教书了。在柏林因为东西德的历史原因,我们有2个歌剧院,有2个交响乐团,有2个爱乐,有2个广播乐团,所以柏林就有8个好乐团,音乐会简直是听都听不过来。

 

方:我再问最后一个,这个问题可能跟圆号没有那么大的关系。现在古典音乐的发展,像在美国很多人就感觉古典音乐的市场在萎缩,音乐厅里面全部都是白头发的老人,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现在古典音乐是很大的机遇,尤其是包括线上的音乐会特别多,像是在中国特别多的孩子们在学音乐,您觉得古典音乐未来的发展可能是什么样子,它的市场会向哪一个方向发展?

 

韩:我认为古典音乐或者是流行音乐,每年都在增长,这个跟流媒体平台增长,跟apple或各种应用程序的出现都有关系,古典音乐听众我觉得没有萎缩。确实在音乐厅白头发人比较多,但常年都是这样,因为确实是跟随着你的年龄增长才能更加理解这个艺术。

 

流行音乐更适合年轻人,容易听得懂,古典音乐需要引导,需要宗教的背景了解等等。说了更直接一点古典音乐可能是贵族音乐,因为你必须要能吃饱,生活过到一定的程度,你才能享受,才会有精力去欣赏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你什么时候都能够听到,古典音乐只能在音乐厅里面听到。

 

亚洲血统在近二三十年内为古典音乐做了很多的贡献。不光是中国人,韩国、日本人非常建议孩子们学习古典音乐,所以说在美国音乐学院50%都是亚洲人了,对不对?

 

但是中国学的人很多,但是不一定都来听音乐。中国的交响乐音乐会乐团一周就一场,美国的音乐会大团3场到4场,我们在国内演一场,第二场就没有市场了。所以说我们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方:其实中国学音乐的当时统计的就是仅钢琴琴童是3,000万,这个数字放到哪一个国家都是无法相比的。

 

韩:其实一半以上的琴童,我觉得家长的心态不对,都希望自己儿子/女儿出名,并没有说这是给孩子的一个修养,一个文化,一个感受,他这个出发点不一样,太功利了。学音乐变成一个像时尚一样的东西,好像中国人学习穿手表,穿西服,这个就没有深度了。孩子也学得不对了..

 

学习音乐,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深耕的事情。类似亚历山大这样专业的大赛会极大地帮助到音乐专业性的发展,我也相信两年后的比赛又会给中国圆号带来更大的帮助,更多新人新选手的出现。我觉得中国圆号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

 

(来源:中国音乐网、朝音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