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丽梅
近日,在首届北美国际电影节上,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生诺尔曼为电影《梭梭草》所作的片头曲《迁徙》荣获最佳原创音乐奖。诺尔曼的获奖不仅使人们关注到这部电影,也对她在专业音乐高校就读的电影音乐制作专业产生了好奇——电影音乐制作还要专门学吗?
电影音乐制作是近年来国内音乐高校开设的新专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近年来,国内音乐高校开设了近十种跨学科新专业,包括:影视音乐制作、电子乐器工程、音乐人工智能、数字媒体艺术、多媒体设计、音乐与传媒等音乐与科技融合类专业,从艺术管理学中细分出来的演艺产业管理、演出制作与剧场管理等经济、管理与艺术融合类专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历史、考古、美术与音乐融合类专业。其中,前两者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给艺术行业带来新机遇的大背景下,音乐高校适应市场新需求、为拓展学生就业新渠道而设立的应用型新专业。
电影音乐制作
音乐科技应用最火专业
诺尔曼对电影音乐配乐一直非常感兴趣,在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三年级时开始学习电影音乐制作,对这个专业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她后来给电影《梭梭草》创作音乐打下了基础。从伯克利毕业回国后她发现,影视、网络技术发展太快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已不够,必须继续深造。恰巧2020年上海音乐学院开始招收电影音乐制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她慕名前去报考。
如今在上音读研究生三年级的诺尔曼说,读研这几年,学校设置的课程全方位系统性地提升了她的专业能力,比如,陈功老师的“电影音乐研究”课程从理论角度深刻剖析电影中的视听关系,电影音乐的历史、概念、功能、运用等内容;秦诗乐老师的“电影音乐制作与技术”课侧重实践,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电影音乐;于阳老师除了教同学们具体的技法,还经常与大家交换思维方式。不同的老师从不同角度帮助她全面、深入地研究电影音乐。
根据腾讯音乐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1年影视作品发布的原声音乐数量比2020年同比增长3.6%。其中,网络影视音乐数量占比52.2%,已达市场体量的“半壁江山”。从家喻户晓的《英雄联盟:双城之战》主题曲《孤勇者》,到《千古玦尘》预热歌曲《玦恋》,音乐大大提升了网络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影视音乐制作成为需求快速增长的热门专业。
从四个人到一个人
根据地方产业优势设立专业
近几年,一些音乐专业院校根据所在地的产业优势开设了相关的音乐科技应用专业,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例如,在拥有全国大部分电子乐器制造企业的广东,星海音乐学院于2016年创建了电子乐器工程专业,旨在培养电子乐器设计与研发的创新复合型人才。
“开发一款新的电子乐器通常需要4个工程师,分别负责计算机软件、音乐演奏、编程、电子电路。但是,因为专业的隔阂,他们之间很难互相理解对方,比如,研发一款数码钢琴时,弹奏钢琴的工程师表示,希望触键舒服一些,而结构工程师摸索了半年之后才明白,其实是需要产品轻一点。这种沟通的困难导致产品开发期很长。而我们的电子乐器工程专业毕业生一个人就可以做这四个人的工作。”星海音乐学院电子乐器工程系系主任郝一男介绍,电子乐器工程专业是集音乐学、设计学、物理学、计算机学、工程学、数学等内容为一体的跨学科专业,该专业毕业生有的进入电子乐器企业担任乐器开发工程师,有的在音频音乐公司/工作室担任软件设计师,有的在互联网公司担任音乐类APP设计师,在游戏公司担任音频设计师,还有的在声音研究所等机构担任声音测量采样分析师。
郝一男回忆,2019年,电子乐器工程专业的首位毕业生张涵俐到位于广州的网易游戏公司应聘声音设计师,与她一起应聘的大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子作曲专业学生。第一轮面试的题目是为一个游戏中的下雨场景设计声音,电子作曲专业的学生都是到网上搜集各种打雷、下雨的声音素材,然后把这些音频文件打包提交上来;而张涵俐设计了一个灵活的插件,游戏用户可以根据场景的需要自己调节雨声的远近、大小,考官看了她的设计之后,当即决定录用她。招聘结束后,网易游戏公司音效设计工程部门主管来到学校,激动地对郝一男说:“招到合适的声音设计师非常困难,真没想到国内院校也有这个专业,我们部门以前只能招外国员工,以后你们有多少毕业生我们就要多少。”
目前,国内专业院校中只有星海音乐学院开设了电子乐器工程专业,该专业每年只招收5名学生,供不应求,大三的学生都已经被用人单位预订。郝一男表示,将引进更多优质师资,从明年起扩大招生规模,每年招收30人。
在媒体行业领先发展的上海,数字媒体艺术迭代更新很快。上海音乐学院主动对接国际前沿学科、探索音乐与其他媒体跨界融合发展,在全国专业音乐院校中第一个开设数字媒体艺术、多媒体设计和音乐与传媒三个专业方向,运用虚拟、交互等技术,探索“剧场空间—公共空间—网络空间”的音乐、音响与视觉媒体融合,报考人数逐年增加。2024年,数字媒体艺术、音乐与传媒两个专业将合并为音乐融媒体专业,立足于舞台音乐融媒体创作,以视听综合媒介艺术作品为设计对象,培养辐射新闻、广播、网络等数字人文语境下各类新业态进行创意策划、设计和制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同样,在高科技企业和高校云集的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最早在国内开展了音乐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今年,该校迎来首批两位博士毕业生。目前,他们已经接到了国内知名IT企业的录用通知,年薪超过100万。央音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系主任李小兵表示,对音乐人工智能专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该专业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学科架构,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其双导师团队由中央音乐学院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流院校顶尖音乐家、科学家组成;生源素质很高,招收的理工科出身的学生同时也拥有良好的音乐学习背景。
适应市场变化
艺术管理专业分工更加精细
而随着音乐产业分工日益精细,一些原本涉及内容比较广泛的专业被精确地划分成不同的专业方向,例如,哈尔滨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从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的艺术管理中细分出演艺产业管理方向和演出制作与剧场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同时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演艺活动、音乐场馆的运营管理、演出策划管理、演出制作管理、剧场相关技术管理工作。
“如今,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对音乐厅、大剧院举行的各种大型演艺活动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有专业团队从宣传、舞台设计、演员的组织(上下场)等各方面来运作,急需演艺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哈尔滨音乐学院艺术学系系主任宋蓓表示,艺术管理的分工越来越精细,针对这样的社会需求,2021年5月,哈音在艺术学下新增演艺产业管理方向,开设了涵盖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课程,全面培养管理人才所需的综合素质。该系与哈尔滨大剧院、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哈尔滨音乐厅等机构共建艺术实践基地,为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就业机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很快。
不久前,2021级演艺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两个文化创意产品项目获得“数艺元生&融创赋能”2022全国大学生创意策划大赛优秀奖。
跨学科+融学科
学生报考新专业并不易
“新时代学科建设的主题是‘跨学科’和‘融学科’。”海南师范大学音乐系系主任张燚认为,音乐院系的发展要跟得上科技环境和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音乐高校尝试设立跨学科新专业最重要的是补齐人才的短板,可以通过校内导师和校外行业导师联动的协作机制,建立“音乐+相关专业”的双导师团队。例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为其音乐与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专业建立了双导师团队,这两所院校的音乐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相关领域科学家组成了一流教学团队。
毕业生供不应求,招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除了继续摸索更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大部分新专业面临的困难或许还有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李小兵的团队正在努力争取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更多渠道的项目资金支持。张燚也认为,在需要人才资源之外,音乐高校开设跨学科专业还需要有资金的支撑,而且跨学科文化也非一朝一夕就能醇厚起来。
这些应用型跨学科专业,对报考的学生素质要求和传统音乐专业的要求不同。例如,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专业,优先理工科学生报考;上海音乐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多媒体设计专业考试,除了命题旋律写作、基本乐理等音乐方面的科目,还有3门美术(素描、色彩、创意设计)考试;星海音乐学院的电子乐器工程专业,面试内容包括对声音听辨力、语言逻辑能力的考核,笔试包括理工科的知识,考生还要根据题目要求,在30分钟内现场制作一件手工艺品,以考查其审美水平与动手能力;电影音乐制作专业考试科目包含电影音乐作品分析、电影音乐写作,对电影音乐有一定了解的作曲专业本科学生报考相对有优势。
“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比如,音乐与科技应用专业对学生的理工科基础要求较高,而这恰恰是音乐专业院校的短板。”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教授杨健表示,尽管该系也开设了高等数学与编程方面的一些专业基础课,老师们也时常鼓励学生尽可能把数学与编程等这些理工科的基本能力训练到位,但在理工科与通识教育背景方面,专业音乐院校与综合性大学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音乐学院必须和理工科院校紧密合作,帮助音乐专业出身的学生加强理工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