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考级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火爆。而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家长盲目追赶进度、崇拜“高级别”,使得“跳级”成为艺术考级中非常普遍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钢琴泰斗周广仁先生就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是最反对跳级的!”
周先生的观点非常明确,“一三五七九”这样的“三级跳”是有害的!因为考级曲目的安排都包含着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每个级别都有标准细致的层级划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周先生的几句话中还透露另一层意思——“有趣”。她的意思是说一级一级连续进行练习和考级有助于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趣味性与艺术性,让学生更深层次的鉴赏与感悟音乐的美好。如果能脚踏实地每个级别都按照书上规范要求考级,放缓“前进”的节奏,是不是就更能体会沿途的风景呢?
“跳级”之所以成为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并不是没有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家长对音乐教育的不理解,攀比成风,盲目崇拜高级别带来的荣誉感;另一方面琴童在学校课业越来越沉重,直接压榨了课下练习时间,很多学生面临小升初的硬性时间节点,在有限的时间努力让产出最大化,考级跳着考,成为一种解决方案。
这一恶性循环的现象并不只存在于钢琴考级上,在舞蹈考级、器乐考级以及声乐考级中也是如出一辙。练琴这件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技能不会一夜之间魔法般的长进。不光是音乐技能,音乐风格的掌握也需要时间慢慢沉淀。盲目跳级,乍一看进步很快,实则为孩子的琴路埋下很多隐患。
地基不稳,难以起高楼
尤其是在考场这种高压的环境之下,基础功底薄弱,该记住的旋律没记好,该跑动的因为紧张手滑碰错音,该弹转调段落因为紧张背错了,更有甚者,一紧张脑袋一片空白,什么都不记得,也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比如有的学生在低级别中并没有三和弦或七和弦的琶音或跑动内容,但在高级别中就会出现,除去手太小等身体因素来看,这种从低到高技能的跨越是需要充分的时间去练习的;
生搬硬套,难以长坚持
学习音乐除了在手指技能上是循序渐进的,在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上也是同理。音乐的学习是需要有审美情趣的。旋律不是加减乘除,是能够表达人类的基本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如果对音乐内在不能够完全理解,会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半途而废也就是转念之间的事情了;
曲目量缺失,量变才会质变
在指定的考级教材中,每一级别中每一曲目种类都包含有三至四首备选曲目。但实际上,考生只是选择每个曲目类型的其中一首来应付考试,这样的结果就是考级曲目中只演奏了所有曲目的三分之一。从曲目量的积累来看肯定是不足的。其次,从音乐风格的认知的角度来说,琴童几乎不会通过只弹得那一首曲目去全面地了解
压力过大,徒增挫败感
跳级的背后意味着需要用相对薄弱的专业技能去应对更高级别的考试,这种落差势必会对琴童造成心理压力过大,挫败感严重,无法正确认清自己等心理问题,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从儿童的心理健康角度来看,盲目跳级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跳级所产生的影响在上文中已经阐述得很清晰,呼吁广大的琴童家长,对于学琴之事切忌操之过急,不管是从身体机能,还是从对音乐理论知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上讲,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练习和巩固,并且不断内化成自己所学。
哆哆建议在决定最终报考级别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应参照琴童自身的实际情况,是否手小,是否接受能力强,是否背谱快,是否爱好音乐,等等。在努力获得考级证明的的前提下,让这个进程慢下来,更有兴趣作为润滑剂,不是更好吗?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您有帮助!如果您也认可周广仁先生的话,就请多多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