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教育 > 正文
音乐的治愈力量:节奏带来安全感,旋律带来表达
2021-05-02 12:41:23 发表 | 来源:澎湃新闻

       1月28日,一场特别的古典音乐疗愈活动在西西弗书店 ·上海凯德龙之梦虹口店举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治疗师牛小娜与作家btr做客西西弗书店,围绕英国钢琴演奏家詹姆斯·罗兹的《重要的是音乐》,畅谈音乐带给人们的治愈力量。

 

       一线临床音乐治疗师牛小娜(右)与沪上作家btr畅谈音乐带给人们的治愈力量。 本文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图

       詹姆斯·罗兹的音乐救赎

 

       英国钢琴演奏家詹姆斯·罗兹亲历了音乐的救赎。

 

       6岁时,詹姆斯·罗兹被学校体育老师强奸了,不止一次。三十余年过去了,他依然因此备受折磨。在自传《重要的是音乐》中,他毫不掩饰地讲述了自己人生里每一个灼热的细节:性侵、借毒品和酒精逃避、自杀、精神病院里的强制治疗。

 

       然而音乐的出现赋予了詹姆斯·罗兹新的希望。10岁时,在寄宿中学读书的罗兹听到了巴赫的《恰空》,之后自学钢琴。音乐和钢琴陪伴他经过了数次重大身体修复手术、艰难的学生时代、低落阴沉的心理状态,还让他录了唱片、开了演奏会、写下了自己的故事。

 

       一开始,btr以为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沉重甚至惨痛,但他发现詹姆斯·罗兹的讲述并不哀伤,还充满了浓郁的英式幽默感。他读这本书时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真实感,又有一种读虚构小说时“抓人”的感觉。

 

       “当我们谈起性侵时,脑子里往往是一个标签,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意识到其中的复杂性,是我以前从未想过的。”在btr看来,詹姆斯·罗兹的讲述非常有层次感,有心理上的、生理上的、记忆中的......“我们对被性侵者的情感,不再是原先的同情那么简单。我们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同理心其实是有很多知识的背景在里面,要先知道他经历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所以这里面的复杂性并不是一个标签可以容纳的。”

 

       有意思的是,《重要的是音乐》还充斥着说明、采访、评论等各种文本。btr举例,詹姆斯·罗兹以二十首曲子来作每章的题目,每章开头都会写一小段话介绍曲子的创作背景或者钢琴家生平。“有点像说明文,但又不是维基百科式介绍。它像登在古典音乐上的专栏,还在副标题里暗示了所有的音乐家多多少少都有心理上的创伤,但最后都把创伤变成了创造力。”

 

       讲座海报音乐治疗的神奇力量

       詹姆斯·罗兹写道:“毋庸置疑的事实是,音乐——很大程度上——拯救了我的生命,并且我相信,它同样拯救了无以计数的其他人的生命。它在茕茕孑立时给人陪伴,在不知所以时为人解惑,在悲痛时抚慰人心,为因破碎、疲乏而虚空的躯壳提供纯粹、洁净的能量。”

 

       一线临床音乐治疗师牛小娜也常用音乐与患有抑郁、焦虑、进食障碍的人们进行交流。“音乐离不开两个内容,一是节奏,一是旋律。当我们心思混乱时,听一点音乐会让我们慢慢平静下来,因为稳定的节奏会给我们安全感,当我们和音乐节奏合拍的时刻,就是联结时刻。而旋律起伏的强度、流动性、连贯性也是我们所需要的,促进我们的表达、觉察和整合。不管音乐表达的是悲伤或轻快,音乐本身给我们带来美感。美是生命力的表达,音乐带来的美的感觉,能够激发我们的生命力。”

 

       在牛小娜看来,音乐治疗在心理治疗领域的作用只有四个字:表达、联结。“我们在听的时候,就是一种表达。稳定的节奏带给我们安全感,旋律带给我们想象和表达,歌词诉说了我们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这个时刻我们通过音乐和自己建立联结。”

 

       而联结,是说所有人都身处人际关系中。“有的人非常喜欢孤独,却没有人喜欢孤立。喜欢孤独,那是因为你确知自己处于安全的联结中,才享受那份孤独。”

 

       “说到底,各种联结的本质是你要和自己有联结,你能够面对、察觉并处理自己内在的部分,你才可能让自己变得健康、圆满起来。也只有这样的你才能和别人在人际关系中建立联结。如果你连自己都不接纳,到人群中也许只会坐在角落里。”

 

       身为治疗师,牛小娜坦言音乐治疗在心理治疗中只是小小的手段,但有时也有神奇的力量。“有的人防御性强,有的人述情困难,那么你可以问他——你喜欢的音乐是什么?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启点。”

 

       她曾遇到一位60多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几乎不说话,对一切都很淡漠。“平时他对治疗基本没反应。直到有一次,我们组织大合唱。唱到他那个时代的歌曲,他突然就开始跟着唱,接下来他开始投入到治疗中并开始表达自己了。那真是一个奇迹时刻。”

 

《重要的是音乐》

 

       音乐,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在《重要的是音乐》中,詹姆斯·罗兹还夹杂着自己对当下古典音乐的思考与批判。他认为古典乐之所以受众越来越小,是因为外头那些繁文缛节的东西太多了,而种种形式会把很多受众隔离开。也因此,詹姆斯·罗兹一直强调要让音乐回到音乐的本身。

 

       “我非常赞同詹姆斯·罗兹这个观点。没有人不喜欢音乐,那么喜欢古典乐也好喜欢嘻哈也好,都是你的自由,没有什么好坏对错之分。我们可能更需要关注音乐中所表达的情绪,而不是音乐的形式。”牛小娜说,“每个人需要的都不一样。所以不管你喜欢何种音乐,只要是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很多时候我们有这么一种感觉,这首曲子我小时候听起来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很多年以后再听,会觉得这首曲子特别震撼。也就是同样的一首曲子,在不同的情境下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这和我们当时的情绪状态有关,也和我们的成长有关。”

 

       牛小娜说,其实每个人喜欢的音乐类型也是个人史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音乐喜好或变化来见证一个人的成长史。“希望各位都能享受音乐,在聆听时也可以思考我为什么喜欢听这首音乐,我想表达什么,为什么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这种方式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觉察到一个什么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