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全球化浪潮下,我们对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应如何取舍?
2019-07-26 02:26:46 发表 | 来源:喵说音乐
当今的世界音乐教育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在开始今天的讨论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各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分别都是怎样的。
美国:乐器或唱歌是中小学必修课
(1)充分施行素质教育,乐器或唱歌是中小学必修课;
(2)学生需从小学习乐理知识,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什么乐器或唱歌;
(3)上课内容都是围绕歌剧的经典曲目、爵士乐展开;
(4)课外辅以社团活动、音乐类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俄罗斯:家庭、学校教育相辅相成
(1)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现代音乐、基础音乐理论等;
(2)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的结合教学,渗透式地培养乐感;
(3)周末或节假日,父母会带着孩子去看歌舞剧或听音乐会,以培养孩子的审美、鉴赏能力;
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享誉世界
柯达伊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哲学家、音乐教育家。自1905年起,柯达伊和巴尔托克(匈牙利现代音乐领袖人物、民间音乐学家)赴匈牙利各地收集民谣,他渐渐发现,需要通过改善歌唱品质、训练优秀的音乐教师和孩子以提升匈牙利人民的音乐水准。1920年,他开始运用民谣素材创作儿童合唱曲,也是从这时候起,柯达伊决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匈牙利的音乐教育。柯达伊认为,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唱歌必须是无伴奏的,就像传统的民谣演唱一样。
(1)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理念:让学生把学习音乐当作一种享受;
(2)以歌唱教学为主,在课上融入乐理知识、常识的教学,同时锻炼学生的听唱读写能力;
(3)早期较多采用民谣的教材,不仅可以保存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还能鼓励国人运用民谣素材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
教育全球化的浪潮下,面对国外类型各异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我们应如何取舍呢?
一、忌“拿来主义”、照本宣科
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并不一定和国内的音乐教学环境完全契合,所以不能完全照搬。比如不少学校会引进国外的教材,这确实对学生们接触世界音乐有一定影响,但是有很多国外教材都是基于本土的学生的音乐教育程度编写的,并不具有普适性。再遇上个别不太懂教学方法的老师,只能选择照本宣科,老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也很吃力。
二、有效利用民族文化优势
音乐教育家管建华曾表示:“我们目前学习母语音乐的语境己被‘置换’,倒像是在西方语言环境中学习中国音乐……语法规则、价值观都是西方的。因此要广泛通过多种形式利用母语音乐教育资源创设母语音乐语境。避免在‘跪对’西方音乐体系的同时,对自己民族的传统音乐采取了‘背对’的态度。”(《全球殖民时代与后殖民文化批评时代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定位》)
把握民族文化优势,充分运用我国深厚的文化积淀,再结合国外的优质音乐教育方法论,才能使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更加精进。
三、保证课堂教学,充实家庭教学
艺术教育在我国的义务教育体制内存在感较弱,有些学校尚不能保证一周一节的艺术类课程。因此,必须充分保证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质量。在课外,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听听音乐会、看看舞台剧,与孩子一起感受音乐氛围,家庭教学也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现在正处于一个好的时代,我们需借助全球化的力量,一方面吸收国外的优质音乐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去完成传承和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